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氏族的产生 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原始社会解体
3.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唐代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的愤怒之情。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4.某班学生围绕“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甲同学: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乙同学: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
③丙同学:地主占有所有土地,这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丁同学: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所得到的工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人
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海外网报道,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7.由于提高工资和增加轮班津贴的谈判陷入僵局,2024年6月,德国某工会发起警告性罢工。与此同时,在法国,代表码头工人和港口其他工人的工会已经进行了多次24小时罢工和4小时停工,以抗议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改革。材料中的罢工( )
①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其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③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 ④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洲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以失败告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理论发展,向世界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新和谐公社”的失败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说明(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科学社会主义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表明,《共产党宣言》( )
①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进行了描述 ④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70多年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程中( )
①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列宁在《论两个政权》一文中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 )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滋养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13. 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同名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演说,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他指出,参议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亦即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中国。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理解准确的是( )
A.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革命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C.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D.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找到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③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和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③国家积累了管理国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7.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③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隆重开幕。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9月20日,周恩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结果,全票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①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②肯定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③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变革完成的意义是(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实现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凸显了武汉长江大桥气势和重要作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 )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次关键抉择
②我国已建成高度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正确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小明同学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
①镜头一:村委会门口悬挂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横幅
②镜头二: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视频
③镜头三:村办小五金厂的车间里,世世代代拿镰刀的村民们开始操作机床
④镜头四: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的图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某校高一(1)班学生开展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图片展,下列能体现我国推进对内改革的图片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对改革开放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设立海南省,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③党的十八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4.2023年5月12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批6家主题实践基地揭牌成立。各主题实践基地紧紧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生动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研究、案例总结,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 )
①鼓励先行先试,敢于探索,勇立潮头 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
③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往今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源远流长、绚烂多姿、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党的革命文化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前者规定了根本方向,后者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②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方向
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北京时间2024年8月12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闭幕。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连续第11次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圆满收官,并列金牌榜第一,创中国代表团境外奥运会夺金新纪录!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
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相互联系、相互决定 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彼此对立、互不相关 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二、主观题
31.复兴之路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欺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复兴之路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充满艰辛的历程。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结合材料内容及教材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10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1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声音显出特殊的分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参考答案:共60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B C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A D C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B C A A A D B B
(1)(10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争取民族独立(2分)、人民解放(2分)和实现国家富强(2分)、人民幸福(2分)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12分)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分)
32.(18分)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1分),中华民族的面貌(1分),中国人民的面貌(1分),中国共产党的面貌(1分)
②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2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分)。
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2分),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