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年级物理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A D B B B B A A C单项选择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二、填空题(共有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11.cm dm cm 12.27.2mm 25.2 1.7813.振动 介质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14.信息 超声波 能量15.光沿直线传播 真空 3.0x108 16.1 不变 117.凸 远离 减小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9分)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1)1.50 0.75 (2)184.5 (3)b 60(1)倒立; 实; 小孔成像 (2)改变 ; 不变;同一平面 (4) 漫反射; (5)50; (6)小凡 (7)可逆的;(1)B (2)不需要 (3)不变 (4)较黑暗 (5)D计算题(6分)解:v=1500m/s s=300km=300000mt=答: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4分)23.(1) 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2)下 (3)乙 ①24(1) 20000 不能 (2)较强的穿透能力(3)A(4)3.6(5)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二年级物理科单项选择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3分)八年级同学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初中生跑100m约需8s B.我们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1cm D.人眨眼一次需要1s2.(3分)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3.(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4.(3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蜜蜂是通过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 B.小鸟的叫声比老虎的吼声响度大C.声纹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声音的 D.唢呐等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的5.(3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重要措施,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城市街道路旁安装噪声监测器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6.(3分)小瑞用手去拨动同一根吉它琴弦,第一次用力较小,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小,它发出的声波波形图如图所示,第二次用力较大,琴弦振动的幅度较大,由此可以推断第二次拨动琴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图可能为( )A B C D7.(3分)一束平行光线射到一个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应该是平行的B.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C.只有相互平行的那部分光线遵循反射定律D.这是漫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不遵循反射定律8.(3分)如图所示,在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当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下列关于鸟在湖水中所成的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虚像,大小不变 B.虚像,逐渐变大C.实像,逐渐变大 D.虚像,逐渐变小9.(3分)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水面“断”笔 B.水中倒影 C.凿壁偷光 D.镜中有“我”10.(3分)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二、填空题(共有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11.(3分)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课桌的高度是80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3)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12.(3分)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是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mm。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 cm。13.(3分)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14.(3分)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 ,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这说明声波具有 。15.(3分)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 m/s。16.(3分)小丽站在距离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 m,小丽后退0.5m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镜中像与镜面之间距离是 m。17.(3分)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放映时,放映机的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9分)18.(1)(3分)请在图(1)中作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2)(3分)画出图(2)中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光线CD的入射光线。(3)(3分)如图(3)所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准确作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方向(2) (3)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5分)(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 A 所示的“ 测多算少”的方法,那么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的总长为 cm; 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 20 圈, 则铜丝的直径为 mm;(2)如下图 B所示,图中为某同学测量长跑成绩用的秒表, 图中的示数是 s ;(3)使用量筒时,按正确的读数方法,小明应沿如图C所示的虚线 的方向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 mL。20.(10分)小平和小凡同学在学过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后,想合作做一些光学实验:(1)他们首先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这种现象叫做 。(2)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改变”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甲 乙(3)随后他们两人又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他们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纸板B绕ON轴折转,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上。(4)实验时他们能看到纸板上的“光束”是因为纸板对光产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5)图乙中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 度。(6)实验中,他们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入射角和反射角。小平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小凡却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中 (填“小平”或“小凡”)的结论是正确的。(7)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21.(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只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多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2)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3)小丽正对玻璃板,为了让她右边的同学也能够看见蜡烛A的像,她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选填“右移”、“左移”、“不变”)。(4)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5)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小丽用字母“F”又做了成像实验则字母“F”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计算题(6分)22.(6分)为了防范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啸对人类造成危害,科学家通过接收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建设海啸预警系统。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试完成下列问题:如果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求: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到达岸边的时间是多少分钟?(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14分)23.(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3)接下来他按照如图丙所示: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 的像。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 是凸透镜。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24.(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音,人耳通常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3)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猫(4)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物理答案.docx 物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