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4.2《以礼待人》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道德修养: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法治观念: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则和礼仪,做到以礼待人; 健全人格: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教学 重点 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 难点 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 故事导入: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小华一起去参加一个聚会。聚会上,小明表现得非常随意,大声说话,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而小华则表现得很有礼貌,他轻声细语,尊重每一个人。聚会结束后,大家都对小华赞不绝口,而小明则显得有些尴尬。 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小华会受到大家的称赞,而小明却感到尴尬呢? 学生 :(邀请几位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引导他们理解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师 :没错,正是因为小华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以他才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称赞。而小明因为缺乏礼貌,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所以显得有些尴尬。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以礼待人》这一课,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授新课 材料分享: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弯腰颁奖致敬,夏森老人几次欲奋力站起,总书记轻轻拦下老人,老人接过证书随轮椅转身向现场致意…… 夏森老人已经99岁高龄;这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老人是中国社科院原外事局研究员,退休后心系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省吃俭用捐了203.2万元,其中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截至目前资助182名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 思考:老人两次想站起来接受证书,体现了什么? 提示:在接总书记颁发证书之前,年近百旬的老人,两次想站起来,这是对总书记的尊重,更是自己礼貌和修养的体现。 笔记: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表现: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情境展示:(书店) 小明:阿姨,请您给我拿一本《爱的教育》 小康:喂!快给我拿本《射雕英雄传》 小明:谢谢阿姨! 店员:这是你要的书。 小康:我先到的,凭什么先给他拿? 店员:你人到了,可礼貌没有到。 思考:小明小康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 教师:小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让售货员感觉到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受到售货员的批评和冷落。小明的行为是文明礼貌的,让售货员感到这个学生有修养、愿意为他服务。 笔记: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观察下列生活情境: 思考:谈谈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 教师:造成的影响: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笔记: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图片展示: 思考:文明礼仪对国家具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材料一: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 “拜访” 。起身作别,要说 “告辞” 。 中途先走,要说 “失陪” 。请人别送,要说 “留步” 。 请人批评,要说 “指教” 。请人指点,要说 “赐教” 。 请人帮助,要说 “劳驾” 。托人办事,要说 “拜托” 。 麻烦别人,要说 “打扰” 。求人谅解,要说 “包涵” 。 材料二:参加社安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1. ……………容貌整洁。 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修剪好指甲。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菜观,不能披头散发。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要符合民族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格、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所。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深沉庄些。 3.…………举止规范。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思考: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提示: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 ④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识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说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冷暖、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 ④礼貌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如图漫画《不一样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公交车上使用礼貌用语是个人的事情 B.文明礼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C.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诚实守信,拒绝谎言 D.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改进不足 4、北京市首部《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规定,司售人员要使用规范用语。你认为下列应该收录的用语有( ) ①对持有效票证的乘客,查验过后说:“谢谢!请收好。” ②乘客投大额钱币时说:“没零钱找,损失自负。” ③受到乘客表扬时说:“谢谢!” ④不慎失礼或失误时说:“对不起。”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