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宝泉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
政治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2023年12月,央视总台发布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的史前水坝入围。屈家岭遗址是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主体年代距今约5900—4000年。据此推断,在当时( )
①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②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③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代张养浩的经典名句,一语道破了古代封建社会百姓的生活状态: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句中的百姓之苦缘于( )
①封建制国家的发展主要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目的
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③封建社会中的百姓即使是生逢盛世也无法幸福生活
④等级制度森严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状态中挣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5周年华诞。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证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以下对此做出正确诠释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唤醒了很多人的创业梦想
③农村“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
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让新能源汽车走俏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 )
A.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
D.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
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②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③以法律条文形式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④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
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0.2024年上半年,放眼欧洲各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各国不同行业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欧洲多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采取了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活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工薪阶层的收入。欧洲各国的罢工浪潮( )
A.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行为导致本国的经济衰退
B.暴露出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C.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基本矛盾的对抗性
D.表明无产阶级通过罢工推翻资产阶级的决心
11.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考古发现该遗址的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且普遍随葬玉器,而低等级墓葬仅见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断,当时该地区( )
①处于原始社会早期 ②社会在加速分化和逐渐复杂化
③实行君主专制且等级森严 ④具有显著的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今天再读《共产党宣言》,我们才有资格才有底气说,这是一部能够启示未来、永放光芒的理论经典,它值得我们“多看几遍”,常看常新。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②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一系列大事。下列大事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3年7月,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该剧改编自作家叶永烈的同名长篇纪实作品,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小威同学通过观看此话剧,得出以下结论(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之路
③五四运动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 )
①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③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思想遵循
④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全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3年2月22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管理思想史》《百年革命家书》《新中国70年》等图书获奖。下图为《新中国70年》一书的部分章节目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由此可以形成的认识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提供了现成答案
②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我们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③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实践成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②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与希望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1.某高三学生准备在2024年高考结束后进行一场研学之旅并撰写研学报告,他计划到江西井冈山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之光,再到河南林县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那么,在他的研学报告中应该出现的观点是( )
①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前辈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换来的
②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再到新时代的全面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我国取得的成就理解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C.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到小康的伟大飞跃
D.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下列体现这一历程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②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4.(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9·天津·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这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美国《时代》周刊网站认为,这项伟大工程得以实现在于中国所拥有的完整把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制度。德国《明镜》周刊网站也发表了类似看法。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C.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可以广泛推广
D.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9.四十年前,广州开发区还未“出生”,这里尚是一片荒滩蕉林;四十年后,这里已经崛起成为全国经济开发区的翘楚,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榜首,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科创热土。广州开发区的创业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缩影,实践充分证明( )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法宝
③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使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人民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以上成就的取得,说明( )
①高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
③科技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元,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36883元。从彩电到空调,从电脑到手机,从汽车到房产,人们开始享受财富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丰饶。45年的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中国这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国家,真正摆脱了贫穷的困扰,整体性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推进过程
③符合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烈愿望
④是一个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32.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主持编制“3820”战略工程,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近年来,福州片区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贯彻自贸区战略部署,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从“后排就座”到奋勇争先。福州巨变( )
①坚持“3820”战略指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②说明改革开放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④能够不断增强改革自觉和开放自信,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两次三中全会( )
①深刻地把握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②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
①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③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持续推动国家发展的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指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种一粒票,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四,农夫犹饿死。”“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这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形象描述。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新的梦想出发。
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及实现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梦有哪两个阶段(15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浙江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里,改革开放是绿水青山换新颜——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在上海市民李阿伯眼里,改革开放是餐桌上的进口美味更多了——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超市里进口生鲜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很实惠;在浙江义乌商家吴晓明眼里,改革开放是出口订单的不断增长——得益于当地开通世界杯海运专线,义乌制造的世界杯相关产品从宁波港和上海港出发,只需要20天至25天就能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和去年同期相比,吴晓明收到的订单量增加了70%。普通人身边具体而微的变化,彰显着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这一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15分)政治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C D D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A A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B C D B D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A D A
36.分析新中国与前面两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何不同及实现我们新时代的中国梦有哪两个阶段。(15分)
答案:(1)
①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3分)
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3分)
③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3分)
(2)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分)
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等级水平 等级要求
水平4 紧扣主题,综合展开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能扣住主题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贴切;逻辑性较强,有条理
水平2 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知识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应答与试题无关;或重或试物内容;或没有应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