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一轮学案——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及近代科学文化一、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要点夯实知识点一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九下P2-5)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②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2)概况: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在1819年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2.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②英国殖民者取消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2)反抗国家:英国。(3)代表人物:章西女王。(4)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二 俄国的改革(九下P6-9)1.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2)目标: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3)领导人:沙皇彼得一世。(4)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等。(5)影响。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2.废除农奴制:(1)原因:①根本原因:封建的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时间和改革者: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4)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5)影响。①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知识点三 美国内战(九下P10-13)1.起止时间:1861-1865年。2.根本原因: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矛盾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废存。经济类型 市场 原料 劳动力 西部新领土北方资本主义工业 抵制外国商品输入,提高关税 需要原料 需要自由劳动力 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 输入英国廉价工业品,降低关税 出口棉花等原料到英国 大量使用黑奴 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3.经过:(1)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3)战争初期: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失利。(4)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使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这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参军作战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5)结束:1864年,北方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获胜。4.林肯的功绩: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5.意义:(1)性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世界)6.启示:国家统一是发展的保障;自由平等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伟大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推动历史进步。知识点四 日本明治维新(九下P14-16)1.背景:(1)内忧:德川幕府封建统治,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的发展。(2)外患:美国为先的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3)抗争: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明治天皇亲政,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2.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改革推行)(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侵略扩张工具)(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最深远)3.性质:天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影响:(1)积极: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2)局限: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战争)5.启示:封闭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对外来文明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重视教育,坚持科教兴国。知识点五 近代科学与文化(九下P28-32)科学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达尔文 《物种起源》 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场伟大革命文学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小说集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艺术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它气势磅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梵高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真题演练1.(2024 济南)“农奴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国家分配的“份地”,但依然没有足够的土地,无法独立经营。……因此事实上(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改革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2.(2024 扬州)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这场改革(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3.(2024 广州)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列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种植园经济南北矛盾废奴运动《宅地法》A.英国1640年革命B.美国内战C.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4.(2024 绵阳)下图反映了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 )A.实现了美国独立 B.推动种植园发展C.有利于国家统一 D.激化了民族矛盾5.(2024 聊城)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A.缓和南北矛盾 B.废除奴隶制度C.促进经济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6.(2024 威海)某同学检索世界地名,发现很多地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这些地名是为了纪念( )A.“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B.引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C.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家D.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7.(2024 枣庄)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哲文》,其中之一为“破除旧来之陋习( )A.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C.推行地税改革 D.提倡“文明开化”8.(2024 菏泽)1867﹣1912年,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日本急速上演,使它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日本的这一变化归因于(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C.明治维新 D.民主化改革9.(2024 西藏)1804年,一位德国作曲家创作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这位作曲家是( )A.贝多芬 B.冼星海 C.莫扎特 D.肖邦10.(2024 河南)他主张一切动植物并非来源于各种形式不同、永远不变的种类,现代世界上一切物种都是数百万年来经过许多变化和改良的结果。“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夏尔多内 D.居里夫人四、知能训练1.9世纪的日本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这逐渐导致( )A.中央丧失对地方控制力B.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C.中央与地方凝聚力增强D.中央与地方各自为政2.“在这个殿堂里,如同在人民的心中一样,对亚伯拉罕 林肯永志不忘”( )A.维护了联邦统一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C.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D.促进了美国经济迅速发展3.“……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A.促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日本出现了武士集团C.最高统治者改称“天皇”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尽管政府尽量寻求平衡地主和农民的利益,但解放条款上的措施却令大多数农民失望和不满意。”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没有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没有获得选举权C..农民不能自由择业D..农民需赎买才能获得土地5.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六个国家的奠基者”。“他”是(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林肯6.如图是1861﹣1912年俄国棉花加工量的变化示意图,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 B.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C.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7.如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黑人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新航路开辟时期C.独立战争时期 D.南北战争时期8.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年代尺反映了( )A.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B.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C.法国大革命的广泛影响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9.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A.影响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B.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10.“他发表伟大的《物种起源》,以生物进化的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材料中的“他”是( )A.斯蒂芬森 B.马克思 C.巴尔扎克 D.达尔文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据[英]安德鲁 玛尔《世界史》(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12.革命、改革会使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林肯在就职演讲时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材料二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三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被形容为“裂开的房子”,这导致了哪次战争爆发?(2)林肯通过什么法令唤起了黑人参军的积极性?(3)材料二中提到的“迟早会解决的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样解决的?亚历山大二世的措施使俄国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4)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的时间是哪一年?新政府在这次改革过程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什么口号?参考答案真题演练1-10 BDBCD DDCAB知能训练1-10 AABDA DDBAD11.(1)态度:维护或强化;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解决办法:农奴制改革。(2)状态:南北不同经济形式并存。(3)规律: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12.(1)美国内战(南北战争)。(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3)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明治维新;1868年;“殖产兴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