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目标】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比较黄土高原生活方式的改变,分析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生活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建设的探讨中,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黄土高原生态改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叙述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环境和发展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二、黄土高原与范围图片展示: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师:小组推选代表到前面指出来。小组交换学案,相互检查下标的对不对。总结: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师:黄土高原的位置特征决定了它的自然要素特征。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黄土高原自然要素特征。总结:黄土高原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师:什么是水土流失?动手实验:水土流失生:师: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和图片来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学生活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疏松,裂隙较多;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露天开矿等。师:由于黄土高原生态脆弱,人为原因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图片展示: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恶化恶性循环。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师:一方水土要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视频展示: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师:(1)影片中哪些可以作为黄土高原的名片?信天游、服饰、窑洞、沟壑纵横地表形态、秦腔、面食、辣椒、语言等(2)分别从食、住、行来比较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四、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师: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是怎么做到呢?我们来看当地居民怎么说。视频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生态对比探究活动2问题(1):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大坝淤地;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等等。问题(2):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生活有何影响?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建设加快。环境变美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总结: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影响着黄土高原的生活质量,反过来,生活方式也造就了黄土高原的生态,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