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玉山一中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政治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逐步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的确立标志是A国家的出现B.阶级的产生C.土地变成私有财产D.生产工具变成私有2.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下列观点体现了奴隶社会的进步性的是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②城市、文字的出现③农业与畜牧业分离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23年12月3日在杭州举行良渚文化论坛。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私有制的出现B.生产关系的调整C.国家的产生D.生产力的发展4.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5.“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宋元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一首七绝民歌,为施耐庵《水浒传》所引。诗中通过大旱之年农民和贵族子弟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全诗语言形象,对比鲜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过着不同的生活,其原因是①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②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只表现为农民起义⑧浓民依附地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④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⑧④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促进生产力发展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④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高一政治试卷第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1-5题:C、A、D、D、B2. 6-10题:A、A、B、C、C3. 11-15题:C、D、B、D、B4. 16题:B二、非选择题答案1. 17题(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强制劳动,毫无人生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①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被强制劳动,毫无人生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④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 18题(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 19题(1)《西江月·井冈山》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社会景象。《沁园春·国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景象。(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 20题(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并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5. 21题(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①工业、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大幅增长,钢铁、机械、石油等工业长足发展,交通事业进步,水利建设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如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②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重要任务和创造性理论成果。(3)虽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正确看待历史,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pdf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