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七年级上册(2024)1.校园寻美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2024)1.校园寻美 教案

资源简介

人美版《校园寻美》初中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校园中的美学元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校园美景图片、绘画工具(铅笔、色彩笔、纸张等)、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笔。
教学重点
识别校园中的美学元素,如建筑、植物、自然景观等。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和构图原则。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发现校园的美,并转化为艺术作品。
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的创新与实践。
课前导入
故事引入:讲述一位艺术家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艺术家李小凡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李小凡是一位居住在伦敦的艺术家,她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日常细节的捕捉,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并将其转化为不朽的艺术作品。她的创作深入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美,这表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日常事物剥离出来,使其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李小凡的故事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艺术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这种发现美的能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正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育者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并赞赏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培养环境,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在美术方面的潜力,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此外,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创作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和创作方法。
总之,李小凡的故事不仅展示了艺术家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还提供了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故事和方法,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在艺术创作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提问互动: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不美?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初步思考校园的美学元素。
授课环节设计
环节一:校园美景赏析
多媒体展示:展示校园内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美景图片,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场景:
清晨的校园:清晨时分,校园被薄雾笼罩,显得宁静而美丽。湖水平静,鱼儿跃出水面,睡莲纯洁美丽。小径边的植物在晨光中显得生机勃勃,如鸡冠刺桐和龙爪槐等开花树种吸引人们的目光。摄图网也提供了大量关于校园清晨的高清图片素材,可以找到校园清晨背景图片、海报模板等。
雨后的操场:雨后的校园操场呈现出一种清新迷人的景象。湿漉漉的地面、怒放的花朵和晶莹的露珠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画面。这样的场景在多个网站上都有展示,例如图行天下和千库网都提供了丰富的雨后校园图片素材。
夕阳下的教学楼:夕阳西下时分,教学楼被染上温暖的色彩,天空呈现出柿子般的黄橙色。这样的景象在汇图网和其他摄影网站上都有展示,如南雄实验中学的夕阳黄昏景象。
通过这些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校园美景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校园在不同时间段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张图片,分析其中的美学元素和色彩搭配。
环节二:美学元素讲解
教师讲解:美学元素是构成艺术和设计的基础,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等。这些元素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校园环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结合图片讲解这些美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
线条
线条是由点移动形成的路径,具有长度和方向。线条可以表达情感、运动和纹理。例如,在校园建筑的设计中,直线和曲线的使用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直线常用于传达简洁和现代感,而曲线则能带来柔和和温馨的感觉。
形状
形状是由线条或颜色变化定义的区域,具有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基本形状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和长方形。在校园设计中,形状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教室的长方形布局、运动场的圆形跑道等。
色彩
色彩由光反射产生,具有色调、饱和度和强度等特征。色彩不仅能增加现实感或三维感,还能通过色调对比增加戏剧性。例如,校园中的不同颜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绿色代表自然和生态,蓝色代表宁静和智慧。
纹理
纹理是指表面的质感,可以是实际的或暗示的。在校园环境中,不同材料的使用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纹理效果,如草地的柔软感、石墙的粗糙感等。这些纹理不仅增加了视觉上的丰富性,还能提升触觉体验。
具体应用案例
校园建筑: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建筑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建筑。例如,直线和矩形常用于现代教学楼的设计,而曲线和有机形状则用于图书馆或艺术中心的设计。
校园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和纹理,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和谐且富有层次感的环境。例如,使用不同颜色的花卉和植被来装饰校园道路两侧,使用不同材质的地面铺装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教室布局:教室内的家具和装饰品也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纹理来增强学习氛围。例如,使用直线和几何形状的桌椅布局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色彩鲜艳的墙面装饰和柔软的地毯可以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通过以上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学元素在校园中的具体应用,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提升校园环境的美感和功能性。
互动问答:提问学生:“你们在校园中还发现了哪些美学元素?它们是如何构成校园美景的?”
在校园中,学生们可以发现多种美学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校园的美景。首先,色彩是校园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不仅能够传递情绪,还能唤起记忆和情感。例如,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布局和材料选择,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符合学校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空间。
自然景观也是校园美学的重要部分。四季变换带来的不同景色,如春天的嫩芽、夏天的绿荫、秋天的果实和冬天的雪景,都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变化。此外,校园内的树木、花朵、水景等自然元素,以及精心设计的雕塑和建筑,都是构成校园美景的关键因素。
人文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校园内的艺术作品、展示墙、涂鸦墙等人文景观丰富了师生的感官体验,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例如,校园中的作业展示墙和涂鸦墙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意,也增添了校园的艺术气息。
此外,校园活动和文化也对美学构成有重要影响。学生们通过参与摄影分享活动、文化节等活动,不仅记录和分享了校园美景,还提升了自身的美学素养。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校园中的美学元素包括色彩、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以及丰富的校园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文化的熏染。
环节三:构图与色彩实践
示范指导:教师在展示校园风景画时,可以讲解构图原则和色彩搭配技巧。首先,关于构图原则,可以介绍“黄金分割法”,这是一种在造型艺术中广泛应用的分割法则,被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其比值约为1:0.618。这种比例可以应用于画面的布局,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在色彩搭配方面,教师可以讲解对比色与邻近色的概念。对比色是指色相环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如红与绿、蓝与橙,它们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邻近色则是指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如红色和黄色,它们搭配时给人和谐、统一的感觉。使用对比色时,需要注意比例变化,选择一种颜色为主色而另一种颜色为副色,以达到点睛的效果。邻近色的搭配则能保持画面的协调和统一,但有时可能会显得单调或模糊,因此需要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通过这些构图和色彩搭配的技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与构图原则,从而创作出更具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草图绘制:学生在绘制校园风景草图时,首先需要熟悉校园各个地方的景色,并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来表达画面效果。在构图方面,可以参考一些常见的构图形式,如三分法等,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吸引力和表达力。
在色彩搭配方面,学生可以尝试使用铅笔淡彩的方法,通过简单的灰色填充来表现主体物的颜色,然后逐步添加细节和明暗对比。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色彩理论来选择合适的色调,例如运用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来调整画面的色彩平衡。
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学生可以参考一些色彩搭配的基础教程,学习如何通过色彩的组合和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注重细节刻画和对光影效果的表现也是提升作品生动性的关键。
通过这些步骤和技巧的综合运用,学生可以绘制出一幅充满生机和趣味的校园风景草图。
交流点评: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草图,进行简单的点评和建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寻找自己认为最美的角落,用铅笔和色彩笔绘制一幅完整的校园风景画。
作业要求:注重构图和色彩搭配,体现个人风格和创意。
提交方式:下节课前将作品交给教师,进行展示和点评。
课后小结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美学元素、构图原则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鼓励表扬:表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的学生,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预告下节:预告下节课将进行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提醒大家做好准备。
以上即为针对初中阶段、围绕《校园寻美》教学主题设计的教学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校园中的美学元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原则,为下一阶段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