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编号:203717292335723940323 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高中)
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21.3.
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袁义涛
学号
班级: 姓名: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注意事项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学号等填写清楚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4.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一、单选题 ( 共 60分 )
1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22.1.
6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
16 [ A ] [ B ] [ C ] [ D ] 17 [ A ] [ B ] [ C ] [ D ] 18 [ A ] [ B ] [ C ] [ D ] 19 [ A ] [ B ] [ C ] [ D ] 20 [ A ] [ B ] [ C ] [ D ]

二、主观题 ( 共 40分 )
21.1.






22.2.

21.2.













第1页(共1页)
{#{QQABBQSUogAAAhBAAQhCEQFiCkCQkgECCQgGABAAIAAAyBNABAA=}#}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袁义涛

一、单选题 共20题 共60分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①错误。
②: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铜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②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封建社会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
③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②:说明的是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化,①②错误。
③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此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②“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
③“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节选)
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共产党宣言》节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③: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反映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②③符合题意。
②:“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反映的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①不符合题意。
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反映的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4年9月,美国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的组装工厂有约3.3万名工人决定罢工,以表达对该公司此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的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④此次罢工说明工人摆脱了工会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②:通过此次罢工以表达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这属于经济斗争,不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要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必须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①正确,②错误。
③:工人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表明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能说明工人摆脱了工会的控制,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被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 ( )
①都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说法错误。
②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③符合题意。
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所犯的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③完成“上篇”,就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①正确。
②: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相互衔接,②正确。
③:完成“上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说法错误。
④:完成“下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7、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材料强调的是在党的带领下新中国75年来取得了各项成就,而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成立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②正确。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故③错误。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阐述了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下图为某校高三一班同学设计的红色文化主题游“一化三改之路”示意图,重温党的历史,是追忆也是洗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意味着( )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②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④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成为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①错误。
②③:材料体现了“一化三改之路”示意图,重温党的历史,是追忆也是洗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意味着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②③正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间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
③: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③排第一。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首次提出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故④排第二。
②: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提出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故②排第三。
①:随着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进入新时代,这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这一重大判断,故①排第四。
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②—①。
故本题选B。
10、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正确。
②: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错误。
③:方向决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正确。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 )
①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要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②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变
③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应该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推动城乡区域同步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③:从材料中人民群众的期盼可以看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新时代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③正确;
①:材料未涉及我国要为世界做贡献,①和材料无关,排除。
④:坚持城乡协同发展,“同步发展”表述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12、新时代以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实践充分表明( )
①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
③中国梦在本质上同世界各国的梦是一致的
④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①错误。
②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实践充分表明,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②④符合题意。
③: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世界各国的梦不一致,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3、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日益深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要求我们( )
①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增强党的战斗力
②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③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④从党的战略安排出发,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中国国共产党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①说法错误。
②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要求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没有涉及党的战略安排,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广大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要求广大青年要努力做到( )
①将青春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
②做好青春梦,自我奋斗,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实现中国梦
③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④把大我融入小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磅礴伟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广大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可见广大青年要做到将青春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①符合题意。
②:做好青春梦,离不开个人和社会的的统一,“自我奋斗”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说明广大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③符合题意。
④:广大青年要将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在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富有朝气的奋斗者一直是中国的“最美面孔”。工人、外卖小哥,还有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互联网程序员……无数的劳动者汇聚起奋斗中国的蓬勃力量、源源活力。这对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是( )
①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斗中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②发扬斗争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
③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④:无数的劳动者汇聚起奋斗中国的蓬勃力量、源源活力,助力中国面对重大挑战,这表明青少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斗中勇于担当时代责任,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①④入选。
②: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不选。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与设问主体要求不符,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②源于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③彰显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
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①正确。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理论自信,而不是文化自信,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关于“两个结合”,我国三年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2021年“七一讲话”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第二步是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第三步是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整体性系统性阐释“两个结合”。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日益明晰地展现出来。这“三大步”( )
①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坚守的“根”与“魂”
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④彰显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不断探索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①:这一选项与题干中提到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和理论化日益明晰相符合,表明党对文化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①正确。
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坚守的“根”与“魂”,这一观点本身正确,但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与“魂”的地位,而是强调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性,②排除。
③:“十个明确”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③排除。
④:彰显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不断探索精神,这一选项与题干中提到的“三大步”所展现的党的不断探索和深化理解相符合,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8、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表讲话指出,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是立足时代之基并能回答时代问题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
②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
④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相呼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材料体现的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是文化思想,①不符合题意。
②:“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②错误。
③: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整个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③正确。
④:“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均包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相呼应,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9、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必须牢牢抓好的“国之大者”。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具体行动纲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等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①正确。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错误。
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体现了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不是具体纲领,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需要( )
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③利用好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具体“钥匙”
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钥匙”,③错误。
④:想事情解决问题应该立足实际和实践,而不是立于经典理论研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主观题 共5题 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某政治教师在设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澄清疑惑、锻炼思维、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特组织了一场辩论赛。
正反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反方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现正方提出如下论据: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社会极不公平。
结合材料及教材的知识,回答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请结合材料三,设想你也参与了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将会如何反驳正方?
【答案】(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已不能适应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了,已变成了落后的社会制度。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虽存在残酷剥削,但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
【解析】
【分析】
背景素材:社会形态的演进
考点考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本题是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2)本题是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详解略。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运用奴隶社会的进步性的知识,说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历史的倒退或进步→可联系社会形态进步性的判断标准。
有效信息②: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联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新时代,江山如画,大潮奔涌。新征程,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3年,如今的锦屏实验室已成为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实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
【答案】(1)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变: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没有变。
(2)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科研工作者实干创新,不断推进深地实验室的建设,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体现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也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科研工作者把小我融入大我,助推国家科技梦的实现。 ③中国暗物质探测事业的发展对人类探测暗物质有着巨大贡献,锦屏大设施已成为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有利于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梦,体现了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
背景素材: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考点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的特点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本题是简答题,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详解略。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实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属于体现类题型,需要调用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的特点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梦→可联系: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关键词②: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可联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也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助推国家科技梦的实现。
关键词③: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3年,如今的锦屏实验室已成为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可联系: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5、被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剩余价值学说—
—“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 ( )
思想政治
①都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 命题人:袁义涛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一、单选题 (每题 3 分,共 20 题 共 60 分) 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 6、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
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③完成“上篇”,就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 7、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 75周年。某班以“壮丽 75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 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
②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封建社会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 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
③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3、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②“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 8、下图为某校高三一班同学设计的红色文化主题游“一化三改之路”示意图,重温党的历史,是追忆也是洗礼,社
③“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节选)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意味着( )
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共产党宣言》节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24年 9月,美国 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的组装工厂有约 3.3万名工人决定罢工,以表达对该公司此
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的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④此次罢工说明工人摆脱了工会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②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第 1 页 共 3 页
{#{QQABBQSUogAAAhBAAQhCEQFiCkCQkgECCQgGABAAIAAAyBNABAA=}#}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④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13、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日益深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推进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
9、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 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要求我们( )
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间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 ①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增强党的战斗力
列正确的是—( ) ②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④从党的战略安排出发,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4、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
10、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 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广大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 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要求广大青年要努力做到( )
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将青春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做好青春梦,自我奋斗,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实现中国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把大我融入小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磅礴伟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在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富有朝气的奋斗者一直是中国的“最美面孔”。工人、外卖小哥,还有医疗工作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者、科研人员、互联网程序员……无数的劳动者汇聚起奋斗中国的蓬勃力量、源源活力。这对青少年实现中国梦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 的启示是( )
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意味着,进 ①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斗中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入新时代( ) ②发扬斗争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
①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要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③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②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变 ④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③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④应该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推动城乡区域同步发展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是
12、新时代以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 18.5%,连续多年对 ①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实践充分表明( ) ②源于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①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 ③彰显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 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③中国梦在本质上同世界各国的梦是一致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④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17、关于“两个结合”,我国三年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 2021年“七一讲话”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第二步是 2022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BQSUogAAAhBAAQhCEQFiCkCQkgECCQgGABAAIAAAyBNABAA=}#}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第三步是 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整体性系统性阐释“两个 料一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
结合”。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日益明晰地展现出来。这“三大步”( ) 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
①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坚守的“根”与“魂” 材
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亲朋好友,也可
④彰显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不断探索精神 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18、2024年 6月 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表讲话指出,70年后的今天,面 材
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料三 某政治教师在设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澄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疑惑、锻炼思维、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特组织了一场辩论赛。
①是立足时代之基并能回答时代问题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 正
②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 反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 反
④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相呼应 方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现
19、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 正方提出如下论据: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社会;
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 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社会极不公
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 平。
要着力点,是必须牢牢抓好的“国之大者”。由此可见( ) 结合材料及教材的知识,回答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6分)。
③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3)请结合材料三,设想你也参与了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将会如何反驳正方(8分)?
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具体行动纲领 2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新时代,江山如画,大潮奔涌。新征程,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20、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 新
历史责任。这需要( ) 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
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 3 年,如今的锦屏实验室已成为
③利用好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具体“钥匙” 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
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新时代的“变”与“不变”(8分)。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实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12分)。
二、主观题 共 2 题 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BQSUogAAAhBAAQhCEQFiCkCQkgECCQgGABAAIAAAyBNABAA=}#}深圳市华侨(康桥)书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袁义涛

一、单选题 共20题 共60分
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②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封建社会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
③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②“帝国主义的不统一,影响到中国统治集团间的不统一。”(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
③“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节选)
④“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共产党宣言》节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2024年9月,美国B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的组装工厂有约3.3万名工人决定罢工,以表达对该公司此前与其最大工会“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达成的一项最新劳资协议的不满。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次罢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罢工者受剥削的地位
②此次罢工属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③工人想通过此次罢工达到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
④此次罢工说明工人摆脱了工会的控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被称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两个伟大发现” ( )
①都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
②只有完成“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
③完成“上篇”,就完成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
④完成“下篇”,在我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某班以“壮丽75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峥嵘岁月”为主题召开班会,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走过的75年非凡历程,重温一个个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重要时刻。下列内容叙述正确且符合班会主题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下图为某校高三一班同学设计的红色文化主题游“一化三改之路”示意图,重温党的历史,是追忆也是洗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意味着( )
①中国共产党成为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②我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④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间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10、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 )
①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要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②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变
③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应该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推动城乡区域同步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2、新时代以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实践充分表明( )
①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
③中国梦在本质上同世界各国的梦是一致的
④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日益深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这要求我们( )
①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增强党的战斗力
②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③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④从党的战略安排出发,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广大青年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要求广大青年要努力做到( )
①将青春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
②做好青春梦,自我奋斗,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实现中国梦
③在党的领导下,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④把大我融入小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磅礴伟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在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富有朝气的奋斗者一直是中国的“最美面孔”。工人、外卖小哥,还有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互联网程序员……无数的劳动者汇聚起奋斗中国的蓬勃力量、源源活力。这对青少年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是( )
①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斗中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②发扬斗争精神,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
③练就过硬本领,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论断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②源于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③彰显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关于“两个结合”,我国三年走了“三大步”:第一步是2021年“七一讲话”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第二步是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第三步是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整体性系统性阐释“两个结合”。由此,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日益明晰地展现出来。这“三大步”( )
①说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②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坚守的“根”与“魂”
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④彰显了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不断探索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表讲话指出,70年后的今天,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又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是立足时代之基并能回答时代问题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
②全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
④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相呼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必须牢牢抓好的“国之大者”。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具体行动纲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需要( )
①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③利用好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具体“钥匙”
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主观题 共5题 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某政治教师在设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澄清疑惑、锻炼思维、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特组织了一场辩论赛。
正反方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反正方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现正方提出如下论据: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社会极不公平。
结合材料及教材的知识,回答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请结合材料三,设想你也参与了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将会如何反驳正方?
24、新时代,江山如画,大潮奔涌。新征程,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3年,如今的锦屏实验室已成为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实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