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 第一节 感受信息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九章 第一节 感受信息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 了解电话和电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记载和传播,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中作出的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感受周围信息的获得,并了解其感受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
【课前准备】
人类记录信息和传播信息发展历程的教学多媒体课件、电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烽火台
烽火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来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那么你知道还有那些记录、存储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吗?
二、讲授新课
(一)、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1、信息:是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 、符号和图像。
记录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入而发展。
首先,大脑就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
大脑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强?能不能测试出来?这仍是一个谜。
但是,仅凭大脑记忆是不够的,人类寻找其他
办法来帮助记录和存储信息。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图是我国西周初期的文字。
1、早期信息的记录
(1)早期人们将文字记录在牛骨、竹简和木牍等物品上。
商代牛骨刻辞 竹简
木牍
这些记录方式有什么缺点吗?
这种记录信息的方式比较缓慢、且记录材料比较笨重因此限制了信息的传播。
(2)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活字印刷术(毕升)铜章。
造纸和印刷术发明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也为我们保存了历史的信息。
我国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繁荣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图中包含的信息量相当大。
2、近代信息的记录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磁记录、光记录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
利用光盘人们可记录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一张光盘能容下几十卷图书记录的信息。
通过计算机移动储存设备、硬盘和U盘等,人们可方便地保存或传送计算机中的信息。
计算机硬盘
U盘
说明: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经历了五次变革,分别是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二)、现代的信息传播
1、早期的信息传播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主要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驿马、烽火信鸽等方式传递信息。
烽火传信 信鸽
驿马
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
2、近代的信息传播
(1)有线电报
莫尔斯是美国发明家,电报的发明者。1832年起他开始从事电报机的发明创造工作。1837年,他发明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莫尔斯电码”。
莫尔斯
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用短、长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线传送出去,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
电磁式电报机 莫尔斯电码中的求助信号—sos
(2)有线电话
如图贝尔在测试电话
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的爱丁堡,后来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从此在美国定居下来。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话机是利用电信号 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
电话机的构造:由话筒、键盘、听筒组成。
电话机
电话机键盘是用来输入电话号码的装置。
当人们按数字键时,信号就被输送出去,自动化设备会根据这些信号接通电话。
②话筒中有能振动的膜片和随话音跳动的碳粒.
碳粒相当于电路中的变阻器。
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话筒原理:
人们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便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而发生振动,从而压缩碳粒一紧一松,这样就把强度不同的声波变成了相应大小的电信号。碳粒相当于电路中的变阻器。
实际上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③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
听筒作用: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听筒原理:
当对方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电磁铁便将电信号变成膜片的强弱振动,把传输的声音还原出来。
实际上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振动产生声音。
例题: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②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③电阻忽大忽小;④磁体对铁片的吸 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和对方说话相同;⑤在电路中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
解析:根据电话的原理:说话引起话筒内膜片振动,碳粒忽松忽紧→电路中电阻忽大忽 小→电路中电流忽小忽大→听筒内电磁铁的磁性忽弱忽强→膜片受到的磁力忽小忽大→引起膜片的振动而发声,由此判断顺序为②①③⑤④。因此选B.
3.知识拓展
(1)电报: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磁波作载体,是工业社会的一项重要发明。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电报主要用作传递文字 信息,使用电报传送图片称为传真。莫尔斯电码和现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相似之处。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是利用电流 的频率、振幅变化“模仿”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是利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最初的电话用模拟信号传递信息,称为模拟通信,电报用数字信号传递信息,叫做数字通信;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电话的变迁视频
四、课堂小结
1、信息的记录
牛骨、竹筒、木牍、造纸和印刷术、磁记录、光记录
2、信息传播
烽火、驿马、信鸽、电话、电磁波、因特网等
3、电话的结构: 贝尔发明了电话
话筒:原理:振动 变化的电流
听筒:原理:变化的电流 振动
【板书设计】
感受信息
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1、早期信息的记录
文字记录在牛骨、竹简、木牍、造纸和印刷术。
2、近代信息的记录
磁记录、光记录
二、现代的信息传播
1、早期的信息传播
驿马、烽火、信鸽等方式传递信息。
2、近代的信息传播
(1)有线电报;
(2)有线电话
电话机的构造:由话筒、键盘、听筒组成。
【教学反思】
《感受信息》这节课基本是学生在带动课堂的节奏,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表现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说出电话的具体工作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加深。例如不能简单地说:话筒是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听筒是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而是进一步追问话筒是怎样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的。听筒是怎样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的。这部分细节学生是通过自学很难掌握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话筒通过炭精粒电阻的变化来改变电流的,同时利用电阻器与之比较,把听筒和扬声器进行比较,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了。
如果说这节课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我认为第一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第三、课堂的节奏是由学生来控制的。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堂学生的展示较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需要提高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