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学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C C B D C B C A A D A C D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B B C A D C B A C B D B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 4 小题,共 40 分)31.读图理解(每空 1分,共 10 分)(1)克隆技术(2)细胞核 细胞膜 线粒体(3)分裂(和分化) 代孕母猴(4)乙猴 细胞核 遗传 遗传物质(或 DNA、遗传信息)32.资料分析(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共 10 分)(1)森林 肺(2)涵养水源(或蓄水) 净化空气 (位置可互换)(3)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2分) 草原(4)生物圈 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光盘行动、珍惜用水等)33.实验探究(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共 10 分)(1)丁 光照 对照(2)偶然性 平均值(3)②(4)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2分)(5)将玻璃板改为黑纸板,其余条件不变(2分)34. 综合应用(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分,共 10 分)(1)不能 缺乏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分) 3 蟹和浮游动物(或水鸟和鱼 答对一种即可) 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调节)(2)④ (2分)(3)分解者 C七年级生物学答案 第 1 页(共 1 页){#{QQABKQQQggAgAhAAAQhCAQkgCAMQkgGCAYgGhEAAoAAACQFABAA=}#}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自查七年级生物学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某兴趣小组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记录到以下生物:浮萍、荷花、青蛙、小虾、小鱼、蜻蜒。据此回答1-5题。1.在调查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B.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C.对调查结果认真如实记录 D.采摘荷花和捕捉青蛙进行研究2.在调查中,兴趣小组记录了蜻蜒的形态特征和习性。兴趣小组研究蜻蜒的方法主要是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3.根据记录到的生物,推测该小组开展调查的环境很可能是A.草地 B.海洋 C.池塘 D.农田4.在调查中,兴趣小组看到一些现象。下列现象与其体现的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蜻蜓点水(产卵)——生物能进行繁殖B.青蛙捕捉害虫——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盛开的荷花有红色的和白色的——生物具有遗传特性D.有人靠近时小鱼迅速游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与富贵竹等耐荫植物不同,荷花需在户外才能长得好。与该现象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滩涂上,是构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资源丰富,除了常见的红海榄、桐花树、秋茄等红树植物和水草外,还有大量的浅海鱼类、虾类、蟹类、贝类和海鸟在此觅食、栖息和生长繁殖。据此回答6-12题。6.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A.秋茄虾类 B.桐花树海鸟 C.蟹类 贝类 D.红海榄水草7.淤泥中的微生物能把淤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8.红树植物具有板状根、支柱根等特殊形态的根,使它们能固定在湿软的淤泥中。这体现了A.环境适应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生物 D.生物影响环境9.下列能正确表示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某条食物链的是A.阳光→水草→虾→小鱼→白鹭 B.白鹭→小鱼→虾→水草C.水草→虾→小鱼→白鹭 D.虾→小鱼→白鹭10.下列对第9题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A.白鹭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 B.食物链反映生物间的捕食与竞争关系C.白鹭数量增多会导致虾的数量减少 D.重金属污染物在水草的体内积累最多11.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固碳储碳、蓄洪抗旱等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属于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12.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作为主体,与红树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抗涝抗旱能力较差。最主要的原因是A.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显微镜是科学观察时的重要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微观世界。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进一步认识细胞结构。据此回答13-23题。13.兴趣小组计划观察叶绿体,他们选取的实验材料不应该包括下列中的A.洋葱鳞片叶 B.新鲜黄瓜 C.苦草 D.黑藻14.下列为兴趣小组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15.下列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观察临时装片时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16.在进行15题步骤④时,兴趣小组在视野中观察到漆黑一片,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也不能解决。视野漆黑的原因最可能是A.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B.反光镜上有个污点.C.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D.镜筒离载物台太远17.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后,兴趣小组看到的物像仍然有点模糊,这时应调节A.细准焦螺旋 B.光圈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18.兴趣小组在视野中观察到气泡,则在制作装片时操作不当的步骤最可能是14题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19.要想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丙D.丙和丁20.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植物细胞,结构①呈现绿色椭球形,且绕着结构②流动。推测结构①是A.液泡B.细胞核C.叶绿体D.线粒体21.如图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结构①绕着结构②逆时针流动,则结构①实际的流动方向为A.逆时针B.不能确定C.顺时针D.A和C均可能22.题20图中结构③是该植物细胞最外面的一层结构,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 B.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能保护和支持细胞23.兴趣小组要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画出来,下列做法不符合生物作图要求的是A.画图时务必使图形真实 B.各结构名称尽量标注在图的右侧C.在图的左侧写图形名称 D.用铅笔细点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如图为一个受精卵形成人体组织的过程,①一④表示某些过程。据此回答24-30题。24.下列结构中,黑藻细胞具备而受精卵不具备的是A.线粒体叶绿体 B.细胞壁液泡C.细胞壁细胞膜 D.细胞核线粒体25.上图中③④过程分别表示A.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B.细胞分化细胞分裂C.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D.细胞分裂细胞生长26.控制①—④过程的结构和物质分别是A.细胞核蛋白质 B.线粒体蛋白质C.细胞核DNA D.细胞膜DNA27.下列结构能作为能量转换器,为①—④过程提供能量的是A.叶绿体 B.线粒体C.叶绿体和线粒体 D.线粒体和细胞核28.人体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一个受精卵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4个46条 B.8个23条C.4个23条 D.8个46条29.由图可知,组织的形成是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C.细胞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30.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构成大脑的组织主要是图中的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读图理解、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综合应用4小题,共40分)31.读图理解(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2017年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克隆了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猕猴——“中中”和“华华”,它们的诞生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培育“中中”和“华华”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2)通过“融合”步骤得到的细胞,其_______结构来自乙猴体外培养细胞,其______结构能控制物质进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结构提供。(3)融合得到的细胞主要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_形成胚胎。胚胎移植后,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_____________提供。(4)“中中”和“华华”的长相与_______的长相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了_________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____________,因为该结构内具有_________________。32.资料分析(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资料一: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覆盖率达78%。它既有森林、草原,又有河流、湖泊。塞罕坝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黄羊、青羊、水獭、豹、猞猁、马鹿、兔狲。资料二:塞罕坝的森林相当于一座总容量为1.25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负离子具有杀菌、降尘等功效,塞罕坝森林空气中平均负离子浓度为2000-3000个/立方厘米,最高值可达84600个/立方厘米。(1)从资料一可知,塞罕坝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的是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___________”之称。(2)分析资料二可知塞罕坝森林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3)塞罕坝森林中多种多样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食物中的_____________随着摄食过程进入动物体内。动物的生活习性与所在生态系统相适应,黄羊和青羊善于奔跑,推测其主要生活在__________生态系统。(4)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_________,保护这个共同家园,从我做起。请写出一项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共同家园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实验探究(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因此设计了下图四种装置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达到实验目的,应选取______装置进行实验。因为该装置由中线分隔形成的两个区域除了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形成了____________实验。(2)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_________,减少误差。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设置重复实验,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开始时,兴趣小组在铁盒的两个区域分别放置1/2 m只鼠妇,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结果画出了鼠妇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推测________图为黑纸板区域的曲线图。(4)根据第(3)小题显示的正确实验结果,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兴趣小组选取了甲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指导老师认为甲装置需要改进,以增加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请你写出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34.综合应用(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极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图一为某受重金属污染的湖泊的食物网,图二为利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结果(以达到最大去除率所需时间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包含浮游动物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条,同时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___。若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则鱼的数量短时间内会有所变化,然后逐渐恢复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2)据图二分析,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3)进一步研究发现,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__________分解后,导致其体内吸收的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应及时捞出进行无公害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A.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B.制成饲料喂牲畜 C.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生物参考答案.pdf 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