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习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有关史实与材料,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偏安等政治与军事变化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两宋政治与军事变化的基本趋势与特点。【学习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2.宋初加强集权、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王安石变法及南宋偏安之间的关系。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材料1:(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据教材指出宋初统治者“为国家长久计”是如何实现“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体现了哪些特点? (1)削实权:地方: 中央:(2)制钱谷:中央:地方:(3)收精兵中央:地方:主要特点:材料2:教材P53史料阅读材料3: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普遍,完备 ),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材料4: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安者。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材料4中的唐朝人“不能自安”指的是什么?宋朝的“大不可安者”指的又是什么?·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二、边防危机与财政压力1、边防危机阅读教材第54页《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1年)》,概括指出北宋边防危机的主要表现。探究: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 为什么?材料1: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开展互市贸易……在此后,辽也不再秋季侵扰边境,北宋进入一百二十年的经济繁荣期。——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之澶渊之盟》材料2:“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3: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2、财政压力依据上表,简述北宋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基本原则富国措施强兵措施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材料1: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宋史 安焘传》材料2:元丰四年、五年,宋夏之间两次大战,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材料3:两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间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刘挚《忠肃集》四、南宋的偏安阅读教材第56页《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指出南宋政权空间分布特点。绍兴十一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事件 时间 具体内容绍兴和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之死材料:这些军阀的私人武装和高度独立的军队对政府的和谈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高宗可能希望重新建立崇文抑武的秩序,就像太祖皇帝在宋初所做的那样。与金的和约就如同1005年北宋与契丹签订的“澶渊之盟”,确保了之后数十年的可靠和平。总的说来,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只能通过与主和派站在一道才能得到加强。--[加]卜正民主编、德]迪特·库恩著:《哈佛中国史》“岳飞之死”和“绍兴和议”说明了什么问题 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A.皇室开支巨大 B.土地兼并严重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2、北宋初年,为限制宰相赵普的权力,“始诏参知政事与普更知印、押班。奏事,以分武权"。又设枢密院分中书门下之军权。设三司使以分宰相之财权。这体现的治国理念是A.守内虚外 B.崇文抑武 C.强干弱枝 D.分化事权3、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B.平息农民起义C.消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稳定社会秩序4、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改革从③迁都到②C.王安石在②主持变法 D.明太祖在④废除了宰相制度5、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往往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政、民政、财政。宋初使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的措施是A.设置诸路转运司 B.派文官出任知州C.将地方部队编入禁军 D.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3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成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土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