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大单元教学课件】+素材-【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整体教学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 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交融)
一:淝水之战——欲速不达折戟而返;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时势强力改革;
三:北朝政权更替——六镇兵变北朝分裂;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胡风汉韵水乳交融;
目录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素养目标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淝水之战有关史实,知道北朝政权更迭和北魏
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概况。(重点)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淝水之战东晋取胜的原因;知道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措施及作用。(重点、难点)
3)家国情怀: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难点)
2022课标
素养目标
民族交融: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前秦)
东 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历史时期特点: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内标注为 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整体感知
阅读教材子目录,概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
北朝政权更替
383年
东晋PK前秦
494年迁都洛阳
实施汉化政策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
经济、文化、心理
整体感知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 )
A.一种卧具
B.一种坐具
C.一种装饰品
D.一种窗户
辨一辨
2.唐代诗人元稹,他祖先姓氏为( )
A.独孤
B.拓跋
C.长孙
D.诸葛
点击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376年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1.五胡十六国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欲速不达折戟而返
新知讲解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前秦统一北方
新知讲解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辅佐苻坚,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快兵强国富。苻坚曾对王猛说:“你日夜勤劳,处理万机,我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可以整年悠闲了。”
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我已经统一北方,征伐东晋我可完成统一大业,丞相意下如何?”
苻坚
“晋虽僻陋,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王猛
请你结合他们的对话,分析是否应该征伐东晋呢?
Q1.为什么前秦苻坚能统一北方?
3.淝水之战
新知讲解
项 目 内 容
时间、地点
目的
对战双方
经过 (成语)
结 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383年、淝水
前秦(87万)东晋(8万)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乱
阅读教材108页,完成表格
点击播放视频
383年形势图
385年形势图
材料一:
材料二:
(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个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奔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东晋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
Q2.淝水之战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什么的影响?
新知讲解
从细节中,看民族关系与前秦的战败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Q3.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重点突破
材料一:370年车骑十六万灭前燕;371年步骑七万灭仇池;373年五万攻取梁、益二州;
374年五万甲士平定叛乱;376年三十万大军灭代国;378年十七万人攻取襄阳;383年战争前,朝臣皆反对出兵。
①征战次数多,人民厌战
材料二:苻融哭着对苻坚说出自己最大的心事:鲜卑人、羌人、羯人布满在长安附近一带,他们都是前秦的仇敌,大军一旦东下,关中会发生极大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②民族矛盾尖锐
材料三:出师前,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
③苻坚骄傲轻敌,战前准备不足;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A.前秦失败的原因:
B.东晋胜利的原因:
①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③将领沉着冷静,调度有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Q3.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C.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重点突破
(3)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4)北方各族长期杂居,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5)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保持原有习俗,不利于国家治理。
材料:前秦统一北方时,拓跋部政权一度灭亡。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珪重整旧部,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即代王位。396年, 拓跋珪即皇帝位(北魏道武帝),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北魏太武帝)于431年灭匈奴人建立的夏,436年灭汉人建立的北燕,439年灭匈奴人建立的北凉,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十六国时期。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目标导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时势强力改革
(1)386年拓跋珪建国;
(2)39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建立北魏;
Q1.阅读材料,梳理北魏建立与统一概况
鲜卑人的出路在哪儿?
新知讲解
内蒙古嘎仙洞刻石拓片:嘎仙洞遗址摩崖石刻祝文,位于嘎仙洞入洞前厅西侧15米的石壁上,通高90厘米,宽120厘米,共19行,竖行,每行12字至16字不等,全文201个字,对鲜卑民族起源、中国疆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史料实证
北魏建立后,逐步由放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
拓拔宏,生于467年,他5岁即皇帝位,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冯太后去世后,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北魏孝文帝
历史的选择,政治家的抉择
①直接目的: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2.北魏改革目的
新知讲解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目的:便于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统治。
Q2.孝文帝为什么要执意迁都?目的何在?有何作用?
点击播放视频
3.孝文帝迁都
北魏都城平城,靠近柔然,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
北方崇尚武力,推行改革困难
新知讲解
汉语
汉服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联姻
4.孝文帝改革措施
打破语言障碍,便于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学习。
有利于鲜卑族和汉族加深认同,巩固统治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鲜卑与汉族的交往和民族交融
Q3.孝文帝改革采取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新知讲解
材料1: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
——选自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用汉制
4.孝文帝改革措施
材料2: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习汉礼
影响: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减少了胡汉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我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
Q3.孝文帝改革采取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新知讲解
成功原因
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②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③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④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5.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一大批胡族社会发展达到与中原汉族相一致,在经济文化和民族习俗上都消除了差异,经过互相杂居通婚,在血统上也与汉族凝为一体,使汉族共同体有了新的发展壮大。
——冯君实《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民族文化的认同
Q4.孝文帝改革为什么能够成功?
新知讲解
6.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唯物史观】Q5.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说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汉化过程,所以是千古明君。你同意哪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价他的改革,主要根据以下标准: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新知讲解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
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地区。
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
目标导学三:北朝政权更替——六镇兵变北朝分裂
新知讲解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周
北齐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北周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因此,国力渐渐强大。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隋朝




南朝(420-589)
东晋
317-420
灭陈
(534~550年) (550~577年)
(535~557年) (557~581年)
Q.阅读教材,梳理北朝政权更替概况
新知讲解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画像砖
胡床、方凳、椅子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
汉人胡床
方凳
文化艺术
北方少数民族《犁地图》
胡人农耕
胡人汉制
目标导学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胡风汉韵水乳交融
Q1.图说历史:下图透露哪些民族交融方面的信息?
点击播放视频
新知讲解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民族心理
少数民族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食物、服装、用具等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内迁各族使用汉语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关系的总体表现:
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1.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
Q2.阅读教材,梳理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等方面整理表格。
新知讲解
2.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
新知讲解
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多元一体到休戚与共
Q3.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一说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
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淝水之战
分裂
孝文帝
改革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
北魏
统一
奠定全国
统一基础
北方政权更替
课堂练习
1.(2023·福建省)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2.(2023·甘肃天水)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他们主动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汉族中也流行北方民族的短衣打扮。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融加强 B.边疆地区文教发达 C.民族政权并立 D.边境贸易活跃繁荣
3.(2023·广东深圳)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
A.北人大量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A
A
D
家国情怀
学史崇德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进藏
土尔扈特部东归
“时尚绣娘”李利
哈广交流
抗击疫情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个性化作业——任选以下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作业布置
材料 493年,北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防止守旧贵族的反对,设下了一个妙计。当时,洛阳正值秋雨季节,他率兵南征。随行的群臣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都不愿冒雨继续前进。而这时,孝文帝下令立刻向南进发,那些群臣一起下跪,请求停止南进。孝文帝说:“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影响甚大,既然你们不愿意南下,那就只能将国都从平城迁到这里来,等将来有机会再灭南朝,统一全国。”相比之下,群臣更害怕南征,便同意迁都。
——摘编自白翠琴《魏晋南北朝民族史》
观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观点2、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观点3、重大历史决策的做出需要讲求智慧
例:观点2、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述: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因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