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7届高一上定时检测(一)政治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4年10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200万年的远古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不得不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不得不”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B.当时人们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很少C.原始的风俗习惯和否定特权的平等民主观念D.使用旧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的生存现实2.湖北屈家岭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和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屈家岭遗址是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主体年代距今约5900—4000年。据此推断,屈家岭当时( )A.人们因得益于农耕而过着定居生活B.个体劳动盛行,土地变成家庭私产C.人们主要以采集草本植物根茎果实和捕猎动物为生D.等级制度森严使百姓一直在痛苦的生活状态中挣扎3.私有观念,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下形成的思想意识。下列关于私有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私有观念属于上层建筑,它不是从来就有的②私有观念在公有制社会里没有存在的任何理由③私有观念的形成验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理性④私有观念是错误、消极的思想意识,阻碍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债务石碑,记录着土地抵押情况、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若土地抵押完后仍无法偿清债务,则债务人的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全家都可能沦为奴隶。据此可推断( )①债务奴隶是阿提卡半岛奴隶的重要来源②阿提卡半岛出现了因债务关系而产生的贵族阶层③阿提卡半岛进入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④阿提卡半岛摆脱蒙昧时代,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野老歌》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乐府诗。以下为该诗诗文: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 B.唐代农民放弃耕种转向采集橡果谋生C.唐代社会商业发达,农业生产力极其落后 D.苛捐杂税是唐代农民陷入贫困的根本原因6.下面是300年前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①波米尔残酷压榨农民的剩余价值是农民上诉的根本原因②国王与农民根本利益一致,携手应对来自资本家的迫害③若上诉无果,农民大概率会成为“约翰·波米尔”们的雇工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充满征服、掠夺和奴役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由此可见( )A.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B.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更换政治“外壳”从根本上解决矛盾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规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宿命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时便已敲响8.2023年3月,德国工人举行了全国大罢工并组织了大型抗议集会活动,抗议所得薪酬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要求涨薪。对此,德国政府回应称各行业要求的薪酬涨幅“根本负担不起”。而紧随其后,德国做出了在未来几年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欧元新军事援助的承诺。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自此进入国际舞台B.德国工人罢工抗议成功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C.工人薪酬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D.俄乌冲突是此次德国工人全国性罢工抗议的“导火索”9.《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工人要取得永久而非暂时的胜利,根本在于( )A.利用大工业时代发达交通工具实现更大的联合B.组建工人阶级政党以更大规模组织联合工人力量C.以大无畏革命精神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新政权D.消灭一切国家机器从而推动全世界无产者的大联合10.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所有国家都必须实现现代化,否则就会失去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立地位,脱离发展轨道。纵观当今世界,西方现代化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同时,造成了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奴役和控制。反观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走出了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材料表明( )①各国须在西方道路与中国道路中择其一实现现代化②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③应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认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作用④西方现代化的失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胜利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创始人”,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和“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窠臼。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正确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④之所以“空”是因为创始人们不成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同学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绘制了年代尺如下:上述年代尺中______处填写的内容是( )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C.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问世D.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3.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①是科学的理论,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是人民的理论,能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③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积极改造世界改变历史命运④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答时代之问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严复等人急切地想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寻找改造中国的武器和法宝。不过,那些在西方国家行得通的做法与想法,放到中国却相继破产。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绝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西方资产阶级的武器和法宝对中国不具借鉴意义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且具有妥协性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此时还没有传入中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毛泽东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完成“上篇”就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②完成“下篇”就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党的最高理想③只有完成了“上篇”,才能完成“下篇”,二者相互衔接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上下两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某校组织学生参观主题为“新中国峥嵘岁月——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型图片展。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解决当时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发展④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0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利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生产积极性D.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19.“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已成为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③党的八大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④党的第八次会议让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此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遵循,不用向其他国家学习③只要正确反思、以史为鉴,历史的波折也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曲折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明,资本生产的过程要求压低劳动力成本即工资,只有这样资本家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资本流通的过程却要求抬高工人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有效需求;由此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自相矛盾即降低工人工资与抬高工人收入的自相矛盾。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走向崩溃。(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自相矛盾的成因。(16分)材料二:福利国家是一种以提倡保障公民的收入、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水准为目标的制度模式。作为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制度设计,福利国家通过为贫困和失业家庭提供良好的教育、适当的医疗服务、体面的住所和健康的营养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刺激了国内需求,而且还建立了随时准备服役的劳动力“后备军”,并帮助他们在不需要服役时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业可雇佣劳动力的稳定供给。因此,这一制度模式被认为可以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2)根据材料二,分析福利国家的意义,并结合材料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可以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的认识。(24分)(命题审题:周光彦 隆维华)西南大学附中高2027届第一次测试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A B B A D C C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A D B D C D B A B二、非选择题21.(1)【参考答案】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降低工人工资(2+2=3分),但这会使得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随之降低(4分),由此引发生产相对过剩(4分),这又要求必须抬高工人的收入(3分)以消化过剩产品(1分),由此形成资本主义的自相矛盾。(1分)注:如果表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等信息,可在总分基础上加2分,但不超过总分。(2)【参考答案】意义:福利国家改善民生的系列举措(2分),能缩小贫富差距(2分),刺激消费/需求、内需(2分),缓和阶级矛盾(2分)和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2分),并保证劳动力供给(2分),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稳定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2分)。认识:这一判断是错误的。(1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分)福利国家制度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生产关系,(3分)自然也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最终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