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一调
高一政治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沂水跋山遗址群,是对以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主要分布范围在鲁中南的沂河上游区域。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②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贫富分化加剧,土地开始变为私有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6月18日,山东省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对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一期)地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批前公示。大辛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山东省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下列符合在氏族制度下的社会历史情境的是( )
A.违反氏族内部规定的成员被关进监狱
B.一个氏族成员用文字记录氏族长的讲话
C.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D.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男人共同讨论决定
4.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原始社会的解体标志着私有制产生
③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
④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属于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的是( )
A.个体劳动逐渐盛行
B.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C.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D.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6.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根据其内在关系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国家产生
B.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国家产生、阶级产生
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7.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载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若到了偿还期限,债务未能还清,债务人全家都将沦为奴隶。下列选项中关于奴隶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奴隶社会充满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②沦为奴隶后,奴隶的劳动产品大部分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井田指的是具有一定规划的方块田,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奴隶主使用,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井田。井田制所处的历史时期( )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④当时社会金属工具已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列宁指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句话说明了( )
A.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B.任何性质的国家都维护剥削者的利益
C.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D.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元曲作家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里的名句。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产生这一对立的原因有( )
①封建制国家的发展主要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目的
②地主占有全部土地迫使百姓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③封建社会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关系发展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句诗的意思是: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C.劳动成果被地主全部占有 D.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
12.《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下列对诗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②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③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这样描述某种社会形态:“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表述符合这一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
①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②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人们采集的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
④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下列属于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的是( )
A.人身自由不同 B.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C.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 D.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现象
1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下列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工人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占有部分生产资料,雇佣工人没有人身自由
④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明朝中期,江南某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很发达,在丝织手工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②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③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④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在取代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和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④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在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普通百姓饥寒交迫,缺衣少食,而农场主生产了大量的牛奶,却执意维持牛奶的高价格,宁可把多余的牛奶倒掉,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工人购买力降低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偶然现象
19.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以下属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的是( )
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②大批生产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③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
④市场交易频繁,股票价格上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年9月12日,美国波音公司在西雅图和波特兰地区组装工厂约3.3万名工人罢工。法新社18日报道称,波音工人罢工的根本原因在于10多年来工资增长停滞,而美国国内通胀造成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下列选项中对美国波音公司工人罢工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导致此次罢工的直接原因
②罢工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④罢工不能改变广大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经济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
B.资产阶级采取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C.工人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
D.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得以改变
2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蒸汽磨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3.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分工之间的矛盾
24.在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许多因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阶级压迫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②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封建专制被人民民主所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③设计了未来社会的蓝图,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强大力量
④追求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未来理想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 )
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②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对这三大工人运动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导.
②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
③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下列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B.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C.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D.没有看到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0.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31.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 。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等级森严。
(4)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32.默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6分)
3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二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应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社会形态及生产关系的特点。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因的经济危机。1826年危机达到高潮,当时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即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和获取高额利润,扩大生产,采用新技术,加紧对工人的剥削,囚此,人民大众的消费经常落后于生产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在经济危机时期,总是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流落街头,挨饿受冻;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被堆积在仓库里,大量的食物腐烂,甚至大批大批地被毁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所困有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危机每过一定时期就会重复一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时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共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阐述马克思这两大发现的意义。
石家庄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一调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1.A【解析】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属于新石器时代,③排除。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加剧,土地开始变为私有财产,④排除。故本题选A。
2.C【解析】通过材料“大辛庄遗址是山东省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商代遗址。”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①③是原始社会的特点,不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C【解析】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C符合题意。监狱和文字都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A、B错误。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D错误。故本题选C。
4.B【解析】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说法错误。私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私有制是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前提,④说法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①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5.D【解析】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所以A、B、C不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故本题选D。
6.C【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故生产力发展排第一),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故私有制确立排第二),私有制的确立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故阶级产生排第三),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关——国家就产生了(故国家产生排最后),C排序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7.B【解析】材料表明债务人全家沦为奴隶后,他们的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②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④错误。①③对奴隶社会的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8.C【解析】井田制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④正确。在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9.C【解析】“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句话说明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C符合题意。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错误。国家性质不同,维护的阶级利益也不同,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从阶级本质上讲,国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其中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国家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即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B说法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B【解析】封建国家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平民百姓是被统治对象;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压迫和剥削农民,①④正确。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非全部土地,②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是否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11.B【解析】造成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B正确,A不符合题意。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交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C表述错误。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也是由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造成的,D项不是根源。故本题选B。
12.C【解析】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最早在奴隶社会出现,①排除。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③错误。材料中这首诗通过陶工的悲惨遭遇,道出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者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表明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同时也反映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13.C【解析】毛泽东在《贺新郎 读史》中描述的社会形态属于原始社会,②③是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正确表述。①是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排除。④是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排除。故本题选C。
14.C 【解析】在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造成的,所以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C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在封建社会中,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人身自由不同不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A排除。“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也不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区别,B排除。奴隶制与封建制生产关系相比较,都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D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雇佣工人有人身自由,③错误。故本题选C。
16.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④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备的基本条件,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7.D【解析】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③④正确。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剥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社会产品分配不公平,资本主义制度并未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①②排除。故本题选D。
18.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正确,B排除。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不是偶然现象,D排除。故本题选A。
19.C【解析】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时,市场交易低迷,股票价格下降,④错误。故本题选C。
20.D【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①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美国波音公司工人罢工是劳动人民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罢工不能改变广大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经济地位,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1.B【解析】材料中“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也没有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B正确,A、D错误,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本题选B。
22.D【解析】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而非生产工具决定,A错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B错误。“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强调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没有体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D正确,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3.C【解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4.C【解析】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新兴资产阶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②③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形式并不能掩盖其阶级压迫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都是剥削制度,都存在着阶级剥削、阶级压迫,①排除。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劳动人民而言,不是民主而是专政,④排除。故本题选C。
25.D【解析】“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追求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未来理想社会,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①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设计了未来社会的蓝图,但是没有看到阶级斗争的强大力量,③排除。故本题选D。
26.C【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①④与题意不符。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7.D【解析】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③④正确。三大工人运动发生时,科学社会主义还没有诞生,三大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指导,①排除。三大工人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错误。故本题选D。
28.A【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均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29.A【解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A项正确。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B排除。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C排除。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D排除。故本题选A。
30.B【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④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③正确。故本题选B。
31.【参考答案】(1)氏族(2)土地变成私有财产(3)君主专制
(4)《共产党宣言的》的发表(5)剩余价值学说
32.【参考答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3.【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②材料二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种社会形态?并描述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奴隶主”“奴隶”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地主”“佃农”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即可。
34.【参考答案】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这就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可联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材料中,“危机每过一定时期就会重复一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终究会被社会主义取代。
35.【参考答案】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的知识,阐述马克思这两大发现的意义。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目的有关知识作答。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这一目的有关知识,回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