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庆阳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由此可见( )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是一种巨大物质力量 ④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7月9日,国家航天局公布火星表面地貌影像图片,火星岩石纹理特征和火星车车辙清晰可见。这佐证了(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成功改造世界要以尊重世界物质性为前提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2022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说,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在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经过长达3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世界首次揭示了把二氧化碳人工合成可食用的葡萄糖和脂肪的秘密。这一秘密的揭示表明(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②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也可以利用、改造规律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④在勇于解放思想基础上不断创新规律突破束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由此可知( )①春雪始震、蛰虫苏醒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④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江苏盐城市射阳县蕴藏着丰富的“风光”资源。射阳县充分利用“风光”资源,全县太阳能风力等新能源年发电量高达37亿千瓦时,持续提升制造业“含绿量”。射阳县在发展中( )①把握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在变化中实现发展 ②把握客观规律,做到正确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 ③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 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如图所示,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支撑的》(作者:郑辛遇)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决定整体的功能 ②整体正常发挥功能要依赖于各部分正常发挥功能 ③将简单联系发展为复杂联系有利于发挥整体的作用 ④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要上升到对内部联系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近年来,我国按照“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并行的思路,通过加快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和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构建并推广了适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技术模式,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并为世界盐碱地改造贡献“中国方案”。这表明( )①人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联系 ②观念创新实现了盐碱地的改造与价值增值 ③通过改变事物的条件推动事物价值的转换 ④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事物是绝对不存在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该通道跨越伶仃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它拥有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隧道,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立交……创下多项“世界之最”。这表明( )①实践水平提升,促使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复杂多样 ②事物属性不断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主体的需要 ③人类创新能力增强,为创造新价值提供有利条件 ④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加之电动汽车科技感强、动力成本低、政策支持多,想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他们又对电动汽车的购价高、充电难、续航短、贬值快等问题心存疑虑,不少消费者在决定到底是购买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时往往举棋不定。这说明( )①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燃油车是旧事物,电动汽车是新事物,前者暂时比后者更强大 ③电动汽车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量变质变过程 ④降价是实现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从心动向行动转化的关键条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2024·山西·一模)2023年11月,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老字号”因年代久远的美誉度而具有更高附加值,企业要想守住自己的“金字招牌”,必须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要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这说明( )①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就是旧事物自觉转化为新事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传统思想与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存在 ④君子和而不同——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近年来,甘肃各地不断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以高频次惠民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潜能,提高文旅部门的服务意识,吸引游客在冬春季节领略西北大漠的别样美。比如,张掖市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优势,打造甘州府城主题游乐园、彩虹张掖音乐节等文旅体验新场景;敦煌市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底蕴,在冬春季打造敦煌文化研学季……由此可见( )A.矛盾特殊性的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B.要根据游客的需要打造符合本地的旅游产品C.激发文旅消费的新路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需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4.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哲学角度来看,下列对新发展格局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国内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促进矛盾斗争性变为同一性 ②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并不意味着关门封闭——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③关键是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挖掘消费潜力——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箴言体现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 ③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 2022年2月,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看,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双方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坚持创新发展,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1989年12月,第44届国际联合国大会决定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2009年12月,第6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如何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2020年10月13日是第29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关注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1)甲、乙、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2)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登陆月背,是公认的航空难题,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传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我国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完善探月工程总体方案,确定了嫦娥四号的目标为: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了实现这个前无古人的目标,航天科技人员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突破了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难点,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梦的新篇章。(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的。(2)星空浩瀚,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请你想象人类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并写出一个合理依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8月8日,为期17天的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获3金、32银、18铜,奖牌总数达88枚,在金牌榜和总奖牌榜上均名列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越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三次参加奥运会没有任何项目进入决赛。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破世竞技体育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新中国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当中,体质不断加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体育强国”。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12分)20.湖南省十八洞村党组织不忘初心,带领群众致力脱贫。立志为先:把立志作为拔掉穷根的关键,动员群众消除“等要靠”思想,以提升群众思想素质、鼓励群众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因地制宜:从十八洞村自身的资源禀赋出发,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示范表率:党员干部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以结对帮扶的方式指导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致富产业逐渐成型,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最美范本。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洞村是如何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最美范本的。(12分)3高二政治答案1.【答案】A【解析】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①②正确。③: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故③错误。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2.【答案】C【解析】②④: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并发来火星表面地貌清晰的影像图片。这佐证了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不体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①与题意不符。③:材料强调人能够认识世界,不体现人能够改造世界,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3.【答案】A【解析】①③:材料中在中国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经过长达3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世界首次揭示了把二氧化碳人工合成可食用的葡萄糖和脂肪的秘密,这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不能创造和改造规律,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4.【答案】C【解析】①④:根据所学知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①④符合题意。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错误。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③错误。故本题选C。5.【答案】C【解析】①: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①排除。③: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忽视联系的中间环节,③排除。②④: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并且也开始忙碌,说明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6.【答案】C【解析】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材料强调的是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射阳县充分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持续提升制造业“含绿量”,这体现射阳县在发展中把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正确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②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③不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②④:简单是由复杂支撑的,钟表的转动背后是复杂的一系列零件配套,这启示我们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要上升到对内部联系的认识,也说明整体正常发挥功能依赖于各部分正常发挥功能,②④符合题意。①:漫画启示我们整体正常发挥功能依赖于各部分正常发挥功能,未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③: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支撑的》启示我们对事物表面联系的认识要上升到对内部联系的认识,未涉及将简单联系发展为复杂联系,并且简单联系发展为复杂联系也未必有利于发挥整体的作用,③排除。故本题选C。8.【答案】D【解析】①②: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联系;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观念创新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不能直接实现事物的改造与价值的增值。③:价值是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中国盐碱地治理聚焦盐碱地属性与种子的关系,通过改造盐碱地和培育耐盐碱作物品种,将盐碱地变为“吨粮田”,实现了盐碱地价值创造与转换,③符合题意。④:为世界盐碱地改造贡献“中国方案”,表明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事物是绝对不存在的,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答案】B【解析】①③: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创下多项“世界之最”,这表明实践水平提升,促使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复杂多样,人类创新能力增强,为创造新价值提供有利条件,①③正确。②④:说法错误,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变化;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但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本题选B。10.【答案】C【解析】①:绿色发展理念是主观因素,电动汽车的优点和不足是客观条件,因此,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①正确。②: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将燃油车、电动汽车简单定性为旧事物、新事物是不科学的,②排除。③:根据质量互变规律,认为“电动汽车最终被人们普遍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量变质变过程”合理分析了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③正确。④:导致人们购买电动汽车犹豫不决的因素是多元复杂的,此观点夸大了降价的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C。11.【答案】A【解析】①②:“老字号”因年代久远的美誉度而具有更高附加值,企业要想守住自己的“金字招牌”,必须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要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①②正确;③: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旧事物自觉转化为新事物,③错误;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不是辩证的否定,④错误。故本题选A。12.【答案】D【解析】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意思是在一定条件下,“乱”可以由“治”产生,“怯”可以由“勇”产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矛盾具有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①错误。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意思是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对立性,没有反映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目要求,②错误。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实现了和谐,则万物即可生长发育,如果完全相同一致,则无法发展继续。体现了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存在,③正确。④:“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④正确。故本题选D。13.【答案】C【解析】A:矛盾普遍性的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故A说法错误;B: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实际打造符合的旅游产品,而不是根据游客的需要,故B说法错误;C:甘肃不同地区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整合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这说明激发文旅消费的新路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符合题意;D:题干强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涉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答案】B【解析】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相互转化,①错误。②:发展经济要内外兼顾,不能片面强调内循环而否定参与外循环的重要性,体现了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正确。③: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挖掘消费潜力,从“关键”一词可知,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③排除。④:“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是谈做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5.【答案】B【解析】①③:“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不能说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②错误。④: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④错误。故本题选B。16.【答案】A【解析】①:该工程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故①符合题意。②:通过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序引导到西部,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体现了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故②符合题意。③: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观点不符合限定的知识范围。故③排除。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17.【答案】(1): ①甲认为天命不可违,是客观唯心主义。②乙认为人定胜天,是主观唯心主义。③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 是辩证唯物主义。(2):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合理开展经济活动。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③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解析】本题以“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要求回答甲、乙、三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形态。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甲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说明他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乙认为“人定胜天,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自然灾害”。说明他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丙认为“在自然灾害面前,事在人为,我们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是辩证唯物主义。(2):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材料“将10月13日指定为国际减灾日,意在提高人们在防灾减灾中如何采取行动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可以看出,合理开展经济活动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研究把握和利用规律,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由材料“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可知,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哲学措施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 ①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 ②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 ③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 ④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18.【答案】(1): ①突破了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难点,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物质性的活动,体现了航天人的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发射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2): ①目标:设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资源。依据: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存在着矛盾。②目标:人类登陆火星、向火星“移民”,依据: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图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解析】(1):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实现“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需要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进行详细分析作答。“突破了月球背面复杂地形地貌识别、高精度自主着陆控制与自主避障等技术难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发射了世界首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体现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2): 本题要求想象人类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并写出一个合理依据,属于开放性试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答时,结合生活实际,确定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相应的依据即可。比如,设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资源;人类登陆火星、向火星“移民”等。19.【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运动员在众多领域取得进展;(4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跨越;(4分)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事业又推动竞技体育朝新的目标迈进。(4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我国”, 需要调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回答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材料信息是如何说明该知识点的。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跨越旧中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低下,三次参加奥运会没有任何项目进入决赛。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破世竞技体育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连续跨越。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当中,体质不断加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运动员在众多领域取得进展;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竞技体育带动体育事业发展,体育事业又推动竞技体育朝新的目标迈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答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或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该村坚持立志在先(或把立志作为关键),鼓励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或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要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村具体分析本地资源禀赋(或发展特色产业),为脱贫致富奠定物质基础。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党员干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指导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考生”,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分析十八洞村是如何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最美范本的。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把立志作为拔掉穷根的关键→可联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有效信息②:因地制宜→联系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信息③:党员干部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以结对帮扶的方式指导贫困→联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或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得分点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分点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党员干部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指导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政治答案.docx 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