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B 2.C 3.C1.大寒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的影子朝向均向北。读图,根据影子方向可知,景观图的左侧为南,右侧为北,故拍摄者面向西方,B项正确,ACD错。所以本题选B。2.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不再被南楼遮挡。所以开始被南楼遮挡的节气则应是冬至日之前,与大寒对称的节气。结合二十四节气顺序可知,小雪与大寒关于冬至日对称,即南楼被遮挡应时段是: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即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小雪,C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3.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说明此时是正午时刻,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应在东经120 以西时差1小时处,约105 E,是云南;黑龙江在北京以东;浙江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接近;新疆与北京时间时差大于1小时,C正确,ABD错。所以本题选C。4. A 5. C 6. B【4题详解】里约热内卢(43°W)处于西三区,当地标准时间应为西三区区时。刘伯明出舱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7月4日8时11分,经计算可知,此时西三区为7月3日21时11分,打开电视观看电视直播需要提前几分钟,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5题详解】神州十二号航天组出舱活动结束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7月4日14时7分,此时西六区为0时7分,此时西六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为7月4日的范围,也是和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占18.5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因此7月4日的范围略小于19/24,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刘伯明出舱时刻为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7月4日8时11分,经计算可知,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11分,90°E的地方时为6时11分,90°W的地方时为18时11分,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11分。读图A可知,0°经线穿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应为6时,A不符合题意;读图B可知,90°E经线穿过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以东,地方时应为6时以后,B符合题意;读图C可知,90°W经线穿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以西,地方时应为18时以前,C不符合题意;读图D可知,180°经线穿过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以西,地方时应为18时以前,D不符合题意。故选B。7. C 8. D7.甲地夏至为最小昼长,说其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为9:30分,丙地夏至日最小昼长接近0小时,说明丙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最远,乙地昼长变化最小且冬至日为最小昼长,则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靠近赤道地区,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是丁-乙-甲-丙。故答案选C项。8.读图分析可知,冬至日丁地最小昼长为5小时,根据正午12点平分白天,则可知其日出时间=12-昼长/2=12-2.5= 9:30分,故答案选D项。9.A 10.D 11.D【解析】9.M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10.③处为玄武岩,属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11.图中断层①切断了岩层④,说明岩层④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岩层②覆盖在断层①上方,说明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②:岩石③切穿岩层②,说明岩层②早于岩石③。12.B 13.B1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图中外力作用指向的乙表示沉积岩。13.该地位于海岸附近,其岩石形态主要受海水侵蚀和外力风化影响。14. A 15. C【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三清山峰林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的岩浆岩,不属于沉积岩、变质岩和石灰岩,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5题详解】三清山峰林景观属于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峰林,因此首先应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把花岗岩岩体和上覆岩层抬到高处,最后外力侵蚀,侵蚀掉上覆岩层,并侵蚀花岗岩岩体,形成峰林景观,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6.B 17.C解析:16.根据材料可知,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的。而连续河湾是由于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因此A、C项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水分缺乏,不易形成牛轭湖。故选B。17.河流自然裁弯取直为河流冲垮河堤,导致河流改道,因此为河流的侵蚀作用。18. C 19. A【18题详解】根据题意绘制出示意图,其中O点为地心,N为北极点,箭头为垂直上方俯视方向,CA与OB垂直,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角COB的值与角BOA的值大小相同,B、A所在的经线为120°E,C点所在的经线为60°W,通过题干材料可知,C点太阳高度为0,说明C点位于晨昏线处,此时点B所在经线为12时,可计算出C点所在经线为0时,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0点日出),所以C点的纬度为66.5°N,B点的纬度纬45°N,角COB的度数为180°-66.5°-45°=68.5°,角BOA的度数也为68.5°=45°+23.5°,所以A点所在的纬度位置为23.5°S,经度为120°E,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19题详解】通过上一小题,C的纬度位置为66.5°N,根据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90°-(太阳直射点与所在纬线间隔的度数),90°-(66.5°-23.5°)=47°,所以选择A选项,B、C、D选项错误。20. B 21. A20.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类岩石可以转化为岩浆得知,图中三个箭头指向的丁为岩浆,丁指向乙,乙为岩浆岩,题中“巨蟒出山”风景为花岗岩石柱,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根据示意图推理出甲、丙为变质岩和沉积岩,与题意无关,AC错误。所以选B。21.从材料得知景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与火山喷发无关,④错误,排除BCD;经过地壳运动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形成高山,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石柱,A正确。所以选A。22.A 23.C 24.B25.B 26.D【25题详解】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为2022年2月4日,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前1个半月,应是春分日之前第三个节气,即立春,B符合题意;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规律推算,大寒、雨水、惊蛰的日期分别是01月19日~01月21日、02月18日~02月19日、03月5日~03月6日,排除ACD。故选B。【26题详解】冬奥会期间为2月4日至2月20日,此期间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赤道靠近,则包括北京(40°N)在内的地区昼夜长短差距逐渐缩小,A错误;长城站(62°S)处于南极圈之外,不会出现极夜现象,B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靠近赤道,因此包括墨尔本(37°S)在内地区日出方位偏南的角度变小,即日出方位逐渐偏小,C错误;经计算可知,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纬线向三亚市(18°N)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升高,则正午日影逐渐缩短,D正确。故选D。27.D 28.C29.A 30.D31.【答案】(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3)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分析】本大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背斜、向斜的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构造地貌的表述,既要说出地质构造类型,也要说出地貌类型。读图可知,多雄拉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而顶部地势相对较低,地貌为谷地,所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2)本题既要解释高峰耸峙,又要解释峡谷幽深。首先,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岩层受板块挤压而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山体高大。其次,地壳抬升的背景下,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深切河谷,河谷幽深。(3)本小题考查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和背斜、向斜的应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多雄拉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岩层受张力,稳定性强,安全性高,背斜的拱形构造,使得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建设隧道处不易积存地下水,便于施工。因此选择该地进行隧道的修建。32.【答案】(1)冲积扇,A>B>C>D(2)地处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动活跃,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内力挤压作用使岩石(层)易发生断裂;南部山地地区降水较多,岩石裂隙易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众多峡谷和裂隙,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断出露。(3)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流向左岸,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左岸不断被侵蚀,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分析】本大题以圣母河流域示意图、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地质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详解】(1)据等高线图可知,甲为山口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此处坡度逐渐减小,故水流速度也不断下降,流水搬运能力降低,从而使得大颗粒沉积物先沉积,小颗粒沉积物后沉积,故图中自到沉积物粒径从A-B-C-D逐渐变小。(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该区域处于板块的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南部地区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内力作用也使得南部地区岩层易发生断裂,裂隙发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变化大,加之雨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较强,流水侵蚀使得南部地区峡谷和裂隙发育,最终使得含有金矿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出露地表。(3)在①阶段,河流较平直,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流水向左岸侵蚀,左岸的流速快,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在河流右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随着左岸不断侵蚀,右岸不断堆积,河道愈发弯曲,右岸(凸岸)不断堆积形成含沙金河漫滩,在雨季汛期河流强烈的侵蚀作用下,河道裁弯取直形成新的河道,原河道废弃,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庆阳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单选题。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教室走廊在大寒日13时(北京时间)前后开始受到阳光照射,而不再被南楼遮挡。下图是某同学于当天拍摄的一张阳光照射教室走廊的照片和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该同学拍摄照片时,面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2.教室走廊被南楼挡住不能在正午照射到阳光的时间大致开始于( )A.冬至 B.大暑 C.小雪 D.小满3.该校可能位于( )A.黑龙江省 B.浙江省 C.云南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7月4日8时11分,神州十二号航天组刘伯明打开核心舱门率先出舱活动,14时7分航天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下图为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正在里约热内卢(43°W)的侯教授若要观看刘伯明出舱的电视直播,其打开电视的当地标准时间最好为( )A. 7月3日21时09分 B. 7月3口21时19分C. 7月4日21时09分 D. 7月4日21时19分5. 神州十二号航天组出舱活动结束时,和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是( )A. 略小于5/24 B. 略大于5/24 C. 略小于19/24 D. 略大于19/246. 下列能正确表示刘伯明出舱时刻(8:11)的晨昏线图是( )A. B.C. D.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 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 )A. 丁—乙—丙—甲 B. 甲—乙—丁—丙C. 丁—乙—甲—丙 D. 丙—丁—甲—乙8. 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 )A. 2时30分 B. 3时30分 C. 8时30分 D. 9时30分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9~11题。9.M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A.背斜 B.向斜 C.山岭 D.谷地10.形成③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岩浆活动11.图中四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某地质公园因奇石林立而成为网红打卡圣地,该景点景观如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该景点的岩石属于( )A.甲 B.乙 C.丙 D.丁13. 塑造该景点岩石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C. 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B. 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 D. 变质作用和流水堆积江西省三清山是我国花岗岩峰林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三清山峰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三清山峰林岩石属于(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石灰岩15. 三清山峰林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①地壳抬升②岩浆入侵③外力侵蚀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某些地区的河流能够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区牛轭湖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6.下列地区最容易形成牛轭湖的是( )A.横断山区 B.呼伦贝尔草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17.促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主要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堆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搬运作用下图为北京时间6月22日12:00某地(45°N,120°E)垂直上方俯视图,C地太阳高度为0°,完成下面小题。18. A地的经纬度是( )A. 66.5°N,120°E B. 66.5°S,60°WC. 23.5°S,120°E D. 23.5°N,60°W19. 此日,C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A. 47° B. 68.5° C. 23.5° D. 45°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1.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 ②地壳运动 ③外力作用 ④火山喷发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完成22-24题。22.从岩石成因,“薄饼岩”属于( )A.甲 B.乙 C.丙 D.丁23.“薄饼岩”景观的形成过程影响最小的地质作用为( )A.固结成岩 B.内力抬升 C.流水溶蚀 D.海浪侵蚀24.据图推测新西兰所处的板块边界及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 )A.生长边界西北、东南 B.消亡边界西北、东南C.生长边界东北、西南 D.消亡边界东北、西南2022年2月4日20时,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中国式浪漫惊艳了全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冬奥会开幕式当天的节气是( )A. 大寒 B. 立春 C. 雨水 D. 惊蛰26. 冬奥会期间( )A. 北京(40°N)昼夜长短差距逐渐加大B. 长城站(62°S)即将出现极夜现象C. 墨尔本(37°S)日出方位逐渐偏大D. 三亚市(18°N)正午日影逐渐缩短表1为我国某中学春季学期作息时间表(北京时间),自4月22日起该中学日落前开始晚自习。据此完成27~28题。27.该中学可能位于( )A.上海(120°E) B.武汉(114°E) C.哈尔滨(126°E) D.乌鲁木齐(87°E)28.与成都相比,导致该中学上课时间普遍推迟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差异 B.白昼长度 C.经度差异 D.天气条件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空白部分为12月24日,阴影部分为12月25日。读图,完成29—30题。29.P点的经度和Q地方时分别为( )A.90°W,6:00 B.90°E,6:00C.90°E,18:00 D.90°W,0:0030.此时北京时间为( )A.24日22时 B.24日16时 C.25日14时 D.25日8时二、综合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地理学家杨逸畴先生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6分)(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8分)(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6分)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图文问题。材料:秘鲁东南部的圣母河流域雨量特别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经过考察,发现河流中的沙金颗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之中。图1为圣母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地的地质剖面图(A、B、C、D为不同粒径的碎屑物质),图3为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示意图。(1)判断甲的地貌类型,及A、B、C、D的粒径大小。(4分)(2)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图示南部区域含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8分)(3)据图3说明河流下游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