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10 月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 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卷(共 45 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 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答题卡上的考号、科目、试卷类型涂好。
2. 第 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卷纸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
2023 年 10 月 26 日北京时间 10:50,某同学在学校操场(36 °N,119 °E)(图 1)拍摄了一张照片(图 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判断该同学的拍摄位置位于足球场的 ( )
A .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该日与此时影子等长的北京时间为 ( )
A .13:18 B .13:14 C .13:10 D .13:06
汤河发源于河南省鹤壁市牟山东麓,全长 73.3 千米,海拔高度为 150~400 米。下图示意汤河 河岸带各生态子系统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汤河河岸带的优势植被为 ( )
A .草本 B .湿生植物 C .乔木 D .农作物
4 .导致上游河岸带植被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
A .热量 B .地形 C .土壤 D .水分
2019 年 7 月 23 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 了特大型山体滑坡(下图)。滑坡发生的前一周,共出现三 次强降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强降水是此次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因,主要是因为降水 ( )
①增加了地表堆积物的重量②减少了与基岩间的摩擦力
③增强了岩石的受风化程度④减少了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①③
6 .安全孤岛的地形是 ( )
A .山脊 B .山谷 C .台地 D .山峰
7 .公路的修建 ( )
A .降低了滑坡体速度 B .增加岩体不稳定性
C .改变了岩体的性质 D .增大了滑坡体坡度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河流发生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被夺改道,称为改向河,其下游称为断头河。左图示意发源于某 山地两侧的甲河与乙河,其中,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右图示意两 条河流距河源不同距离测量点的水位高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若甲乙两河最终相连,则图中流量显著增加的河段是 ( )
A .a B .b C .c D .d
9 .影响该地河流袭夺的因素主要是 ( )
①岩性②高程③流速④流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下图示意 1953-2020 年上海市 60 岁及以上老年常住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2010 年以来,上海市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 升幅度明显,原因可能是 ( )
A .迁入人口增多 B .迁出人口增多
C .人口惯性影响 D .户籍政策调整
11.近年来上海市老年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表明 (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 B .新生儿数量减少
C .人口流动性减弱 D .城市化水平提高
“ 口袋公园 ”也叫“袖珍公园 ”,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 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左图示意上海曹家渡“ 口袋 ”公园景观,右图为图层叠 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上海“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
A .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 .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 .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 .扩大城市的旅游空间
1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
①降水分布②居民区开放程度③土壤状况④交通通达度⑤人口密度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①③⑤
山东半岛毗邻渤海和黄海,半岛周边海域存 在一个环流系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图 为某季节半岛周围海域环流示意,完成下面小 题。
14 .图示甲、乙、丙三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 的顺序是 ( )
A .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15 .图示海域该季节表层海水的温度 ( )
①东高西低②西高东低③北高南低④南高北低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10 月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第Ⅱ卷(共 55 分)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 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山东半岛冬季的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 12 月份, 占整 个冬季的66%。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烟台和威海一带,有“胶东雪窝子 ”之称。下图为山东半岛冷 流降雪示意图。
(1) 说明黄渤海对于冷流气团性质的影响。(4 分)
(2) 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烟台和威海 12 月份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4 分)
(3) 从形成机制上,对比说明 A 、B 两处降雪成因的不同。(6 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洞里萨河(左图)是洞里萨湖和湄公河间的天然通道,其河流特征深受洞里萨湖出流与湄公河干流下 泄水流顶托的影响。每年 5 月到 10 月,是东南亚的雨季,11 月到翌年 3 月,是东南亚的旱季。右图示 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
(1) 在右图的方框内补充图例,并指出洞里萨河流向发生转变的月份。(4 分
(2) 说明 3~ 11 月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相互形成补给关系的变化。(6 分)
(3) 简述 3~8 月洞里萨河河流特征的变化。(3 分)
座号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 各种岩石和土壤。活动冻土层是指多年冻土区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地表层。多年冻结层是指常年处在 冻结状态的冻土层,该层中常含有冰楔(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近年来,青藏高原的热 融湖发展迅速。图 1 示意冰楔对热融湖形成的作用, 图 2 示意热融湖的扩张及其对碳元素迁移的影响。
(1) 指出多年冻土层中冰楔形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冰楔的形成过程。(7 分)
(2) 分析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数量增多的原因。(4 分
(3)说明热融湖不断增多和扩张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3 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气候、地貌、植被和岩石等因素对山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一定作用,使土壤具有明显 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庐山地处亚热带,为著名的断块山,山坡陡峭,而山顶起伏较为和缓, 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发育状况不同,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示意土壤垂直带和水平 带的相关性,右图示意庐山的土壤垂直分布。
(1) 分析山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4 分
(2) 阐述庐山土壤分布的特征。(4 分
(3)调查发现,庐山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山地黄壤,试分析原因。(6 分)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10 月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 .D 2 .A
3 .A 4 .D
5 .A 6 .A 7 .B
8 .B 9 .D
10 .C 11 .B
12 .C 13 .C
14 .D 15 .C
16.(14 分)(1)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增加了冷流气团的湿度;海水温度较高及海水的蒸发, 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提高了冷流气团的温度。(4 分
(2)12 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渤海水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一气温差在一年中达 到最大;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因此 12 月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4 分)
(3)干冷空气南下,在 B 处与洋面上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冷凝,形成降雪;受海洋影响,南下的干冷空气经过洋面后变得暖湿,在半岛北侧的 A 处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6 分
17.(1) (2)5(6)月,9 月(4 分,其中图 2 分)
(2)3-5 月,降水量小,湄公河流量小,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6-9 月,降水量大, 湄公河水位骤增,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湄公河补给洞里萨湖;10-11 月,降水减少,湄公河水位下降快, 水位低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湖补给湄公河。(6 分)
(3) 流量先减少后增大,流速先降低后升高,流向先向东南后向西北。(3 分)
17 .(1)夏季:(1 分)夏季温度高,冻土区活动层融化,水分(融水、降水和地表水)顺着多年冻结层 的裂隙下渗,遇冷凝结形成冰楔。(6 分)
(2)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地温上升,多年冻结层中更多冰楔(地下冰)融化,冻土体积变小,地表 塌陷形成的凹坑增多,集水形成的热融湖增多。(4 分)
(3)加剧冻土融化,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变暖。(3 分)
19 .(1)随着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先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水热条件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岩石风化、 自然植被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土壤分布有规律的变化。(4 分)
(2)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垂直带谱明显,除高山草甸外,相同类型土壤南坡分布海拔较高。(4 分)
(3)山顶地形和缓,土层深厚,草类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来源多;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云雾 多,有机质分解缓慢;山顶地形和缓,土壤受到的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