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教案1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概况;② 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及“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③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⑵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如:阅读、讨论、填表等,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牵引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的乐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地理概论和世界分区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概况的学习后,对区域和界线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地理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中国地理概况中多次学到秦岭——淮河,所以现在学习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节内容应该不会有太大障碍。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不断加强,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动态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包装,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类比思想都能丰富大家学习地理的有效性。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观看教师播放《大秦岭纪录片》片段,使学生初步了解有这样一条分界线。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让学生意识到南北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思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活动2【讲授】展示学习目标利用PPT展示教学目标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判断下列城市属于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哈尔滨 、北京、广州、昆明、济南、 郑州 、武汉、上海活动3【活动】画一画屏幕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各个地理分界图让学生观察画出来的那些地理分界线,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这些分界线大致都经过哪里?说明其地理意义?分析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地理差异。先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再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最后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活动4【活动】填写下面表格,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以北(南方)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 传统民居 作物熟制 饮食习惯 传统交通 活动5【练习】真题链接让学生抢答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的落实情况,复习和训练的有机结合。活动6【小结回馈】回顾整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