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
政 治
2024.1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改变近代中国的状况,中国人民必须努力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下面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其具体内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④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可能最终得以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下列议题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面深化改革等若干重大问题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普世的价值,为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④中国人民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更近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
②十月革命使阶级对立消失,人类从此进入了共产主义
③十月革命使生产力提高到了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水平
④十月革命使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重大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江苏盐城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下列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新时代有“已变”,亦有“未变”。面对这些“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
①顺应“已变”,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具体操作方案
②顺应“已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③立足“未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改革开放45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1978一-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从3679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2013一2022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最大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于它是( )
①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列关于国家产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是为了调和阶级矛盾而建立的
③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 ④国家是为了维护全民的利益而设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批判 ②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指( )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
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奋斗目标( )
①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 ②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③反映出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矢志追求的价值取向 ④体现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024年春节,各地游客规划自己的红色旅游线路,其中,要想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光荣而艰苦卓绝的历史,下列路线最适合的是( )
A.北京五四大街——重庆解放碑——深圳渔民村——北京鸟巢水立方
B.虎门销烟历史遗迹——圆明园遗迹——抗美援朝纪念馆——大庆油田
C.浙江嘉兴南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天安门
D.北京故宫——辛亥革命纪念馆——井冈山——安徽凤阳小岗村
14.在追求现代化的艰苦卓绝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可见( )
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不断逐梦现代化强国建设
③中国式现代化将推动世界文明朝着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
④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西方国家掌握理论话语权后,“现代化=西方化”的思潮随之滥觞于世。但从结果上看,绝大多数迷信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水土不服,要么是在短暂增长后陷入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要么是始终难于逃脱“资源的诅咒”,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这启示我们( )
①比较别人的路,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强国道路
②回看走过的路,坚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同性和多样性
③远眺前行的路,始终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主动
④坚定自己的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科学社会主义探求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材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中国特色 ④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诚然,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前提 ②具有其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力量和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独辟蹊径地改变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③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④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普适的模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②“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③“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④“十三个方面成就”以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深刻生动地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既闪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思想光辉,更凸显出作为一个大国、大党领导人的治国、治党智慧和领袖风范。下列名句与“十四个坚持”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对于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 )
①生产资料是否由社会成员共同占有 ②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
③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②马克思主义为各国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具体方案
③本土化、时代化的理论才能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 )
①道路的成功性,能够普适各国国情,持续造福人民
②理论的科学性,能够立足实践问题,引领时代发展
③文化的先进性,能够实现多元指导,激励奋勇前行
④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推动进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1978年以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完成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据此回答25、26题:
25.第一步的实现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由无产阶级领导而非资产阶级领导
③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④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通过“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意味着(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成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某班同学计划摄制以“对外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奋斗历程。同学们可能会重点介绍的重大举措有( )
①研制“两弹一星”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共建“一带一路” ④深化国家机构改革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8.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面向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开放”,“制度型开放”更是首次写入其中,一个更加自信、务实、开放的中国跃然纸上,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时代最强音。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因为( )
①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确定我国的制度在国际社会具有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十一届三中全会给青岛带来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起,青岛市全面进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三年调整时期,以企业改革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有评价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觉醒的贡献是( )
①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②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197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1978年,贫穷是大多数中国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今,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中华大地上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原因( )
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③坚持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小题,共40分。
31.(10分)简述原始社会的解体。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我们手中资金有限,而各个经济部门都需要发展,工业基础建设需要资全,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点投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到1956年定,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
结合材料,谈谈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释。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纵览近百年来中国的伟大变革,青年总是在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敢为人先、勇于作为。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如今,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机遇期的当口,风雷激荡、满目雄壮。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请以“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①学科术语运用规范②逻辑清晰;③字数在150左右。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0月月考政治参考答案
1.D【解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是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①排除。②③: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排除,③正确。④: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④正确。
2.D 3.D
【解析】2.③: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应排第一位。 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应排第二位。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②应排第三位。
①::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①应排第四位。
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3.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①错误。②:中国式现代化并不具有普世价值,因为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都是独特的,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其他国家,②错误。 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意味着中国人民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更近了,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B【解析】
①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使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取得重大发展,①④正确。②:十月革命后还存在阶级对立,阶级对立并没有消失,人类没有进入共产主义,②错误。③: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未真正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力,③错误。
5.B【详解】①:党的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①错误。
②③: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②③正确。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此时我们早已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④错误。
6.D 7.D
【解析】
6.【详解】①: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而不是改革开放,①错误。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③错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故②正确。
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④正确。
7.①:“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具体操作方案”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新时代的“已变”和“未变”关系不大,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案,①排除。②:面对新时代的“已变”,我们需要顺应这些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在,②正确。
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表述有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不能随意进行根本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排除。④:面对新时代的“未变”,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等,我们需要牢牢坚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正确。
8.C【解析】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错误。
故本题选A。①: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①与题意不符。
②③:改革开放45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于它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③符合题意。
④: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④与题意不符。
9.B【解析】①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①③正确。②: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是为了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需要而建立的,②排除。
④: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维护全民的利益,④排除。
10.C【解析】①②: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进之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①②不符合题意。③: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③正确。④: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④正确。
11.B 12.A
【解析】11.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指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①正确。②: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②错误。③: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正确。④: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错误。
12.①: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奋斗目标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诠释,①正确。②: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②错误。③: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反映出党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矢志追求的价值取向,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④不符合题意。
13.C【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是1919年-1949年,深圳渔民村的变化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北京鸟巢水立方是08年奥运会所建,不能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A错误。B: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年,大庆油田于1959命名B不合题意。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是1919年-1949年,浙江嘉兴南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天安门,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毛泽东领导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地方,C符合题意。D:故宫始建于明朝,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安徽凤阳小岗村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D不合题意。
14.B 15.D 16.C
【解析】14.②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使命,不断逐梦现代化强国建设,而中国式现代化将推动世界文明朝着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①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不是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
15.③④:从结果上看,绝大多数迷信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水土不服,要么是在短暂增长后陷入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要么是始终难于逃脱“资源的诅咒”,沦为发达国家的附庸。这启示我们要远眺前行的路,始终把握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主动,坚定走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①: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①错误。
②:人类社会发展是一般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趋同性,②错误。
16.②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①错误。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④错误。
17.D 【分析】②④: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其历史进步性;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其历史局限性,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力量和途径,②④符合题意。①: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不是历史前提,①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③排除。
18.C【解析】②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通过理论与实践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②③正确。①: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中国式现代化不能改变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①错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而不是提供了普适的模式,④错误。
19.B 20.A
【解析】19.①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①④符合题意。
②:“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错误。
③:“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③错误。
20.①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十四个坚持”中的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意思是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体现了“十四个坚持”中的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①②符合题意。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错误。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是我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的情感,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错误。
21.D【解析】③④: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③④正确。
①②:生产资料是否由社会成员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都不是判断标准,①②错误。
22.D 【详解】1.①: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真理”,①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为各国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但不提供具体方案,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将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相结合、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本土化、时代化的理论才能放射出真理的光芒,③符合题意。④: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表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发展提供遵循,④符合题意。
23.D.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能够立足实践问题,引领时代发展;在于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推动进步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普适各国国情”的说法错误,各国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①排除。
③:指导思想应该是一元化,而非多元指导。③错误,排除。
24.C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胜利完成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1956年完成的,改革开放是1978年,①错误。
②③: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错误。
25.C 26.D
【解析】25.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①错误。
②④: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③: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③错误。
26.①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和方向,排除①③。
②: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意味着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故②符合题意。
④: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通过“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这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故④符合题意。
27.A【详解】①:研制“两弹一星”发生在是改革开放之前,且不属于对外开放,①不合题意。
②: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符合题意。
③: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体现,③符合题意。
④: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属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④不合题意。
28.B 【解析】①③: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因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错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国制度优势不是通过改革开放来确定的,④错误。
29.D 30.A
【解析】29.③④: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④符合题意。①: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①与题意不符。
②:邓小平理论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②排除。
30.①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原因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正确。③: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③错误。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该说法正确,但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原因,④与题意不符。
31.(10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32.(10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两件大事之一,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3.(10分)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科学理论引领着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
34.(10分)①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②青年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本题是开放试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以“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答案不固定,切合主题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青年人应如何有所作为(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