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广水市第二高级中学高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十月月考高一政治试题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考试范围: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卢梭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生理上的不平等,例如年龄、健康状态、智力水平、体力状况等;第二种不平等,是精神、地位、特权、财富等的不平等,这并不是什么“上帝的安排”,而是进入社会之后的产物。据此,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是一个只有自然和生理上不平等的理想社会 ②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天然的不平等在生产领域被放大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第二种不平等”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国家的建立使得贫富分化加剧,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 )①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②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③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④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马克思曾指出,农村公社是一种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具有二重性的组织,这也逐渐变成公社解体的根源。……从积累牲畜开始的动产的逐步积累……在农村公社本身内部造成各种利益冲突,首先引起了耕地转化为私有财产,历史上这类农村公社( )①是奴隶社会末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仍存在着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生产关系 ③一定程度加速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④孕育着封建土地私有制萌芽,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当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形势,准确划分了整个历史时代,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正确指明了国家革命的前途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可以这样理解( )①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决定了当时的基本国情②这两个革命阶段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③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④这两个革命的革命性质不同,革命任务也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历史瞬间。以下是同学们就此展开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同学甲:图一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二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同学乙:红军战士的英勇斗争为后来的公私合营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条件 ③同学丙:公私合营实现了红军战士的奋斗目标,是值得庆祝的历史事件 ④同学丁:从本质上来说,公私合营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此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对这段文字所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段时期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后来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出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作出排序( )①乡土星火,意料之外显活力 ②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④民心思变,邓公顺应时势开国门A.④→①→③→② 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8、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贫穷落后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回顾过去,我们感叹(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 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③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激励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因和血脉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④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 )①理论的科学性,能够回答时代命题,引领时代发展 ②道路的成功性,能够适合各国国情,增进民生福祉 ③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应对风险挑战 ④文化的先进性,能够借鉴有益成果,实现多元指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当盛世的钟声敲醒未来,春风入怀百花盛开,辉煌地走向世界中心的舞台,新时代大幕在中国拉开。当幸福的生活如约到来,万家灯火欢乐开怀,温暖的旋律融化所有的冰雪,听新时代的歌声为中国喝彩!”歌曲《我们的新时代》反映了新时代( )①“变”的是社会主要矛盾,“不变”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我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好模式 ④我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 (党的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①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发展,正确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④观察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歌曲《2035去台湾》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这个美好愿望( )①反映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②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③需要两岸青年接续奋斗,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④要求我们一以贯之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对应一致的是( )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C.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D.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6、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材料表明( )①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②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④中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世界广泛认同的理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2分)一种理论是否拥有真理力量,归根到底要看能不能科学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③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当今世界最宏大、最现实、最鲜活的社会主义实践正在中国社会渐次展开并渐入佳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最好检验、最好证明。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4分)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材料二: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结合材料,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从“判断历史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3分)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新时代的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以小我赴家国,以奋斗立天地,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十年,③我们深化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解决了影响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十年,我们大力发展经济,④国内生产总值由56.8万亿元增长到120万亿元;努力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结合材料,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底气何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C 2、A 3、C 4、D 5、C 6、B 7、A 8、D9、A 10、B 11、A 12、D 13、D 14、B 15、C 16、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闪耀着真理的力量。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根据中国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答时代之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18、(1)答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2)答案:①判断历史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答案:①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