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好题必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统编九上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好题必刷】(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知识储备: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识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国籍)、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体裁。
(2)识记教材中涉及的文体知识。
(3)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体知识。
一、文学常识
(一)重要文体知识
类别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史书体例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古代诗歌 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四言(《诗经·关雎》)、五言(《古诗十九首》)、七言(曹丕《燕歌行》)、杂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乐府诗(《木兰诗》)。
小说 概念、三要素、分类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新闻 六要素、特点、分类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其他文 体集录 铭、说、记、序、表、书 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重要作家
类别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中国 作家 现当代 作家 鲁迅、梁启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矛盾、臧克家、叶圣陶、史铁生、郑振铎、杨绛、曹文轩、汪曾祺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话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居士,后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课本选其作《济南的冬天》。
古代 作家 孔子、孟子、曹操、司马迁、陶渊明、郦道元、陶弘景、王维、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岑参、韩愈、苏轼、陆游、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马致远、吴敬梓、蒲松龄、罗贯中、曹雪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课本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外国 作家 契诃夫、普希金、高尔基、雨果、莫迫桑、法布尔、海伦·凯勒、马克·吐温、安徒生、泰戈尔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莫泊桑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课本选其作《我的叔叔于勒》。
(三)古代重要作品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左传》《列子》《战国策》《史记》《木兰诗》《世说新语》《乐府诗集》《资治通鉴》《聊斋志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故又称为《诗三百》。原本只称作《诗》,但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课本中《关雎》《蒹葭》均选自其中。
考向2:文化常识考查
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能够识记常见的对联、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纪时、风俗礼仪、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识知识等。
(2)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化常识知识。
二、文化常识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节令节日、古代官职、古代敬称谦辞、朋友间称谓、年龄称谓、特指代称、科举制度 年龄称谓:①“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②“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③“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④“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⑤“及笄”指女子十五岁;⑥“束发”指男子十五岁;⑦“弱冠”指男子二十岁;⑧“而立”指三十岁;⑨“不惑”指四十岁;⑩“知天命”指五十岁;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考向3:文学文化常识结合名著导读考查
此类型的题目通常是选择题,也有语段综合题,在语段综合题中难度稍大,考生需要从多个内容中辨识,写出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是全国各地中考常考题型,近年来广东、吉林、浙江、四川、广西等地考查较频繁。
将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是近几年来文学文化常识常考题型,我们除了参照上文方法进行积累记忆,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和识记。因此,我们要做到:①熟知名著内容;②理清人物关系;③梳理主要情节;④把握重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⑤把握主旨思想感情;⑥了解艺术特色。同样,在考试中也应特别关注以上这六个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做出选择。
方法总结:
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教材中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名著范围是每册书课后的名著导读内容。该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进行。识记的范围,一是课本里出现过的,二是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三是新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的情节、人物及形象特点等。
复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对重点篇目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篇目名称、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等相关知识的梳理;2.加强对重点篇目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3.加强对重点篇目重要情节的掌握和评价;4.结合生活实际,对重点篇目主要人物、情节或主旨加以灵活分析。
一、选择题。
1.(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以下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B.词又叫长短句,根据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C.“迁客”指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因战国时屈原作《离骚》而得名,后泛指文人。
D.“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的是射箭,“弈”指的是下棋,这两种活动都是古人的娱乐活动。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的是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故选D。
2.(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B.《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贬官”。
C.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祠。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常见文言文中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七时左右。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不是七时左右;
故选D。
3.(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B.中国是礼仪之邦,言谈注重谦敬之分,敬辞类如“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如“敝人”“寒舍”“犬子”等。
C.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生员,“相公”是对秀才的称呼。
D.在古代“谪”是指贬官,“迁”多指升职。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D.错误。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故选D。
4.(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用刻度标记以计时间。
B.“冠”是古代贵族所戴的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人。《离骚》是战国时所作。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佝偻丈人承蜩”“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相公”“丈人”“世先生”均为敬辞。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不是泛指诗人;
故选C。
5.(23-24九年级上·新疆喀什·期中)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叙述主体是于勒。
D.《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不仅写作背景、创作时代基本相同,其抒发的政治理想也有相通之处,甚至写景技法也颇多相似。例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C.有误,《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故选C。
6.(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谦敬辞体现了中国重礼节的文化传统,例如班主任来到你家家访,你父亲对班主任说道:“谢谢您对犬子的关心!您的到来让寒舍蓬荜生辉。”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罗贯中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小说中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C.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帝王的家谱罢了。
D.《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并非罗贯中;
故选B。
7.(23-24九年级上·甘肃平凉·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情节、环境。
B.《故乡》的作者是鲁迅。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不是作者,但是有作者的影子。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我”——若瑟夫。
D.《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C.依据“莫泊桑是英国”表述有误。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同时,文章的主人公不是“我”——若瑟夫,而是菲利普夫妇。
故选C。
8.(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选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和筹都是古代喝酒的器具。
C.“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D.古人常用谦辞和敬辞。如“家”是谦辞,常说家父、家母等;“令”是敬辞,常说令弟、令妹等。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觥”是古代喝酒的器具;“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故选B。
9.(23-24九年级上·新疆喀什·期中)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冥想》是穆旦的诗;穆旦在寂寞的晚年,人生的最后时期,写下了一首《冥想》。字里行间,是对人生之路的回望和凝思,是历尽沧桑之后的彻悟,和对彻悟的智慧表达。
故选B。
10.(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包头·期中)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词牌名。这首词雄阔豪放、气势磅礴,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B.《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文章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孤独之旅》节选自散文集《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
D.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甚至绘画、音乐领域都卓有建树。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孤独之旅》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故选C。
11.(23-24九年级上·辽宁鞍山·期中)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老父来欺骗唐僧,但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并执棒打去,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因此赶走了悟空。
B.《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红岩》中江姐被甫志高出卖,被抓进渣滓洞,特务对江姐实行酷刑,江姐表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根本就不透露党组织的情况。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关雎》《兼葭》均出自《诗经》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诗经》分为风、雅、颂;“赋、比、兴”是手法;
故选D。
1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在课堂探究时,同学们对文学常识进行了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主张。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很高的成就。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表述错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故选D。
13.(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诗人艾青写了诗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艾青的成名作是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发表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艾青的自传体长诗,通过回忆自己的保姆——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表达了艾青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不公世界的愤怒。
故选A。
14.(23-24九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十时左右为“定更”。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等经典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文体上都属于“记”。
D.《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主导意象之一,象征生养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故选A。
15.(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抗战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中《智取生辰纲》的“纲”是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C.《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该书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D.《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虎妞“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有误。小福子的死是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黑暗的社会则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他人生的三起三落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毁灭了他所有的希望,让他最终堕落。
故选D。
16.(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表述有误,《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而非“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故选B。
17.(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核舟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B.“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
C.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写诗还要注意节奏。
D.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进入中国农历癸卯年,卯是地支之一,对应十二生肖的兔,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兔。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因此选项“‘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说法有误;
故选B。
18.(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下面是同学们为名著作的批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青诗选》中,诗人善于借意象阐述哲理,如哲理诗《镜子》, “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B.《我爱这土地》借助“鸟”的形象,作者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的描写来抒发对土地和祖国深沉的爱。
C.《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D.《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样是粗鲁,史进是年少轻狂,李逵是粗中有细,武松则更显鲁莽。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与人物的掌握。
D.史进是《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梁山好汉,在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因犯罪而逃命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偶然投宿史家庄,看见了史进在练习武艺,评论史进练得只是花棒上阵无用,史进大怒要挑战王进,结果被王进轻松击败。从中可见史进的年少轻狂。
“李逵是粗中有细”有误。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性格鲁莽。如大闹忠义堂这一情节中,他不理 宋江的劝阻,砍倒 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并直言要杀了宋江;在劫法场救宋江的情节中,李逵表现得也是非常冲动,不顾一切地砍翻行刑的刽子手,并在江边疯狂杀人。这些极端的行为显示了李逵不顾一切的鲁莽性格,《水浒传》中并未体现李逵“粗中有细”这一人物特点。
“武松则更显鲁莽”有误。 武松以其勇猛著称,他在 景阳冈上空手打死吊睛白额虎,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武,也让他赢得了“打虎英雄”的美誉。武松的性格中充满了正义感,他对不公和邪恶有着零容忍的态度。例如,他为兄报仇,手刃潘金莲、西门庆,展现了其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在血溅鸳鸯楼、斗杀西门庆等事件中,武松的嫉恶如仇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武松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孟州受到施恩的关照后,他为了报恩,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体现了武松的义气和忠诚。 武松不仅勇猛,而且机智。他在面对危险时能够迅速做出判断,比如在十字坡识破孙二娘的蒙汗药,避免了中毒的危险。这种机智和谨慎让他在许多危险的情况下都能够化险为夷。 《水浒传》中并未体现武松“鲁莽”这一人物特点。
故选D。
19.(23-24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下列对艾青“其人其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前期创作的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B.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歌到达了另一个高峰。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C.艾青之所以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是因为他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而被捕入狱,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歌“控诉、抗议”,抒发对大堰河的深深挚爱和无尽怀念。
D.《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深沉、坚定,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如通过“悲愤”“激怒”等表现沉重,用“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表达坚定。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艾青诗选》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其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但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
故选B。
20.(23-24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B.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白居易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对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主要以散文著称;
故选D。
21.(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首创年号纪年法,此后形成制度。如“庆历四年”“崇祯五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B.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雨果,法国作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我们学过他的《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彷徨》。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故乡》选自《呐喊》,并非《彷徨》;
故选D。
22.(23-24九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中)就诗歌创作及文化常识,以下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你在哪里》多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
B.余光中《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不同,读时形成一种跳跃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C.写诗可选用意象传递情感。如 《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这一意象就象征多灾多难的祖国,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写诗可运用“语言陌生化”的处理手法,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中的“燃”字,就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化用词。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诗歌鉴赏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创作及文化常识。
B.有误,《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相似,句式整齐,朗读时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
故选B。
23.(23-24九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其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一词,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其根源是魏晋风度。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封号式、谥号式、表字式。
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花甲之年七十岁。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英国作家”有误,应为:法国作家;
C.《范文正公集》是谥号式,《柳河东集》是地名式,《李太白全集》是表字式;
D.“花甲之年七十岁”有误,应为:花甲之年六十岁;
故选B。
24.(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意象寄托情思。余光中《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B.古人喜欢寄情于山水,表达内心的忧乐情怀。《湖心亭看雪》作者于严冬傍晚,冒寒踏雪,欣赏湖中雪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C.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开篇处亮明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教养》一文作者开门见山,引出中心论点“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温柔、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醉翁亭记》则让我们仿佛穿越到滁州,静静地欣赏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论教养》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真正的教养的本质是尊重,要做一个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故选C。
25.(23-24九年级上·辽宁辽阳·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托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B.《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律诗。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刘禹锡,不是白居易;
故选D。
26.(23-24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节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B.小礼向小雅解释毛泽东的词句“稍逊风骚”中“风骚”的含义,说:“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中说的“佳时”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D.《岳阳楼记》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所写的传世之作。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故选D。
27.(23-24九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雨果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书房名等命名著作,如《李太白全集》《范文正公集》《陶庵梦忆》分别用了字、谥号、书房名来命名。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陶庵梦忆》”中“陶庵”是作者张岱的号;
故选C。
28.(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通常是降职。
C.《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与“三更半夜”里的“更”都是表示时间、更次。“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
D.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D.《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选自《呐喊》,所以本项说法有误;
故选D。
29.(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对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B.《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应好友滕子京相约,来到岳阳楼,详写楼,略写湖,写下了这篇传世佳作。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境,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D.议论要言之有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
B.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相约,写了《岳阳楼记》,但他并没有来到岳阳楼,而是借助图画和想象来写的。文章详写了洞庭湖景色,略写岳阳楼,重在言志抒情。本项中“来到岳阳楼,详写楼,略写湖”表述错误;
故选B。
30.(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是我国的建筑学家、文学家。
B.《故乡》是按照鲁迅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顺序来行文的。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故乡》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不完全是作者本人。故本项“鲁迅”有误;
故选B。
31.(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贵姓”“久仰”都用来表示尊敬,是古时候常见的敬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杞人忧天》一文同样也出自《列子》。
C.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故乡》都选自他写的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莫泊桑为法国作家,《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故选D。
32.(23-24九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列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赏和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B.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以及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以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以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使用事实论据,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方面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
B.雨果是法国作家,并非是英国作家;
故选B。
33.(23-24九年级上·山东日照·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樽”“觥”“白”在古文中可指盛酒或饮酒的器具。
B.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初更开始,称之为“定更”。
C.《醉翁亭记》曾记述滁人游,其中“提携”是指弯腰曲背的老人。
D.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C.《醉翁亭记》中“提携”本义是“牵扶”,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醉翁亭记》中指弯腰曲背的老人的词语是“伛偻”;
故选C。
34.(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被升迁提拔到外地的官员。迁,升迁、升职。
D.《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迁客”指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表述有误;
故选C。
35.(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台湾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B.古诗文中有一些常用称谓,如丝竹,本是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干戈,本是两种兵器,代指战争;社稷,本是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
C.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忧后乐”思想表现了其博大胸怀和宏大抱负。
D.莫泊桑,法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项链》《羊脂球》等。他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不是戏剧家;
故选D。
36.(23-24九年级上·湖北襄阳·期中)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语。
B.“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动。”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唐雎不辱使命》是其中的名篇。
D.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的临别赠言。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唐雎不辱使命》并不出自《左传》,而是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故选C。
37.(23-24九年级上·新疆昌吉·期中)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
B.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白玉苦瓜》等。《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他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剧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小说《九三年》等。
D.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闰土、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白玉苦瓜》作者是余光中。《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
C.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不是现实主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是小说,不是剧本。
D.范进是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故选A。
38.(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指朝廷。
D.谥号是古时帝王、有功之臣等死后,朝廷赐予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有误,范仲淹谥号文正,欧阳修谥号文忠;
故选D。
39.(23-24九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教养》的作者利哈乔夫是美国作家、学者。
B.《怀疑与学问》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
D.毕淑敏著有《红处方》《血玲珑》《悲惨世界》等。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利哈乔夫是苏联作家、学者;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怀疑与学问》是顾颉刚的作品;
D.《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
故选C。
40.(23-24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B.《昆虫记》引人入胜的原因,与法布尔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独特研究方法密切相关,他不仅记录昆虫的生活,更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C.在《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眼中,周恩来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D.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周恩来”有误,应为:毛泽东。故选C。
41.(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下列关于《新月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明确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
B.《新月集》是诗人历经人世沧桑之后,从睿智洁净心灵唱出的天真的儿歌,诗人熔铸儿时的经验,借助儿童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
C.泰戈尔“以我观物”、以爱观物的生存态度使诗集《新月集》中的自然景观带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D.从艺术表现来说,《新月集》意境轻盈、优美,语言隽永、浅近,节奏鲜明,富于音乐性,其总体形式是新颖活泼的散文式。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表述错误。明确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是《园丁集》。
故选A。
42.(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于被贬期间。
B.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C.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D.雨果,英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羊脂球》等。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D.雨果是法国作家,《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选D。
43.(23-24九年级上·辽宁铁岭·期中)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我们还学过他的《陋室铭》。
B.《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字文正,谥号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水调歌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词牌名。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有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故选B。
44.(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B.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等等。
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称为秀才,乡试的第一名称“解元”。
D.古代年龄称谓,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指百岁以上。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品;
C.县试的考中者称为秀才,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
D.期颐之年指一百岁;
故选B。
45.(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与他同时代的法国名家有司汤达,乔治·桑,伏尔泰。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与六艺中“射”的含义相同。
C.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望江南”“渔家傲”“沁园春”都是词牌名。
D.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而“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含义不同;
故选B。
46.(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B.射,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每更约一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每更约两小时;
故选C。
47.(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乌兰察布·期中)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B.莫泊桑,美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美国”有误,应为:法国。故选B。
48.(23-24九年级上·重庆·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整体思路可大致分为提出论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三个部分。
B.契诃夫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的叔叔于勒》等。
C.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传统古诗相比,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D.高尔基的《海燕》,综合运用对比、拟人、反复等手法,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作家作品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和理解课文内容。
B.“契诃夫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的叔叔于勒》等”表述有误,《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本项表述不当;
故选B。
49.(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乌海·期中)对文学文化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一更即晚上7点到9点。
B.《范文正公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文集,“文正”是他的谥号。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用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诠释白露节气。
D.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其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致橡树》《我爱这土地》等,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致橡树》是舒婷的诗,不是艾青的诗;
故选D。
50.(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C.“舍弟”是一个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常见的谦辞还有“家父”“愚见”“拙作”等。
D.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秀才或监生等应考,中试称为“举人”,如范进,他就是在乡试中取得第七名,成为了举人。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不包括《儒林外史》;
故选B。
51.(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意思相似。
B.写诗不能直抒胸臆,要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C.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学习不是肤浅的了解或知道,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和求证。”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B.有错误。写诗可以直抒胸臆,而非“不能直抒胸臆”。《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因此全诗情感并不全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故选B。
52.(23-24九年级上·广西·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他不仅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在明清的科举制度中,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故选B。
5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如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B.小锡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询问王叔叔父亲的情况。爸爸说:“王弟,最近令慈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望他。”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题目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两篇文章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王弟”这样的称呼是不合适的,通常我们会用“王兄”或“王先生”等更合适的称呼。其次,“令慈”这个词也不对,它是对别人母亲的敬称,而这里应该是指王叔叔的父亲,所以应该使用“令尊”这样的敬辞。同时,六十叫花甲,七十叫古稀。因此,B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故选B。
54.(23-24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项链》《悲惨世界》等。
B.《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C.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向是土地和太阳。《我爱这土地》寄予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D.“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答案】A
【知识点】名著导读、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A.“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项链》《悲惨世界》等”表述不正确。《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不是雨果的代表作。
故选A。
55.(23-24九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C.范仲淹谥号“文正”,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故选C。
56.(23-24九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现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故选C。
57.(23-24九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两方势力在隆中这个地方对抗的故事,即“隆中对”。
B.“大堰河”是艾青的乳母,艾青通过《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乳母的怀念感激之情。
C.“崇祯五年十二月”“丙辰中秋”都属于古代的纪年方法,前者用了天干地支法,后者用了皇帝年号。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骚”本指《离骚》,后来用“骚人”泛指被贬官员,如“迁客骚人”。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C.“崇祯五年十二月”“丙辰中秋”都属于古代的纪年方法,前者用了皇帝年号,后者用了天干地支法;
D.“迁客骚人”的“骚人”泛指文人;
故选B。
58.(23-24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在讲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
B.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是在1978年以后。其诗风由原来的凝重、深厚变得更警策深沉,富有哲理。如《鱼化石》《镜子》等。同时,诗人仍继续歌颂光明,如《向太阳》就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C.《岳阳楼记》一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名著导读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
B.《向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4月创作的一首长诗,选项说在1978年以后,有误;
C.《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选项“对故国的思念”有误;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选项“英国”有误;
故选A。
59.(23-24九年级上·辽宁丹东·期中)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与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红星照耀中国》描写了一群“红小鬼”:“山西娃娃”“小号兵”、向季伯……他们有坚韧、苦干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故选C。
60.(23-24九年级上·湖南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C.《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雨果是法国作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小说;
故选A。
61.(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梅花”有高洁之意。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地名(籍贯)式、表字式。
D.在艾青的诗歌中,“太阳”和“土地”是中心意象,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因此他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
A.有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雪”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故选A。
62.(23-24九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林徽因等,讲究格律,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B.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飞鸟集》用孩童的视觉,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
C.《湖心亭看雪》全用白描手法叙事写景,寥寥数语,便神情俱现,精神全出,营造了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
D.范仲淹,字文正,谥号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答案】A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B.《新月集》用孩童的视角,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
C.“全用白描手法叙事写景”错误,用白描手法写景,而不能叙事,“全用”二字过于绝对;
D.“字文正,谥号希文”有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故选A。
63.(23-24九年级上·甘肃定西·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D.马克 吐温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文化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小说;
故选D。
64.(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下列语法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选自《欧阳修全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D.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羊脂球》《悲惨世界》《项链》等。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有误。《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选D。
65.(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她和妈妈都累了”“他经常和妈妈吵架”两句中的“和”词性相同。
D.“尊重人才,才能更好的集纳人才,推动发展。”是一个条件复句。
【答案】C
【知识点】复句的类型、文化常识综合、词类(词性)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和语法知识。
C.“她和妈妈都累了”这句中,“和”是一个连词,表示前后二者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顺序。“他经常和妈妈吵架”这句中,“和”是一个介词,相当于“跟”。故两个句子中“和”的词性不相同。
故选C。
66.(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常称自己“晚生”,称呼自己的父亲常说“令尊”。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与文化常识。
D.有误,称呼自己的父亲应该说“家父”,“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辞;
故选D。
67.(23-24九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他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如“庙堂”指朝廷,“伛偻”“黄发”指老人,“提携”“垂髫”指儿童,“丝竹”指音乐,“青鸟”指信使,“桑梓”指家乡。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D.三皇五帝,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具体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C.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宋八大家”中并无范仲淹,此项列举作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误;
故选C。
68.(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和《世说新语》。
B.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耋”。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和文学常识。
C:从小到大排列:“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耋”。故选C。
69.(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
C.雨果是法国作家,本项表述不当;
故选C。
70.(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写闰土、杨二嫂等人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的面貌。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答案】A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毛泽东《沁园春·雪》“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C.有误,《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故选AC。
71.(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手心平,而不至地,故称“稽首”;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B.《屈原》《背影》《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他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朱自清、艾青、契诃夫。
C.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号,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字,而称其号,比如苏东坡、李太白、李易安。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须眉”代指“女子”。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C.“太白”是李白的字,号是“青莲居士”;
D.“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须眉”代指“男子”;
故选B。
72.(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B.《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认为“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本文题目就是观点。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点左右。
D.《水调歌头》中苏轼对天上从向往到犹豫,又到留恋人间,从怨月到释怀,最终发出美好祝愿。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本文题目就是观点”有误,《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中心论点为: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故选B。
73.(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B.《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活泼灵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中“更定”指早上八时左右。
D.《孤独之旅》的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小说的“厚度”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上,“孤独之旅”实际上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读来令人受到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常识综合、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故选C。
74.(23-24九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童年时期喜欢的黑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它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在作者看来“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B.桑桑最爱骑舅舅的自行车,可是舅舅难得来,杜小康将自行车借给了桑桑。一次玩累了烤红薯吃,火烧了麦场,桑桑勇敢承认自己放火,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C.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敢回家,怕哥哥阿尔焦姆打他,便到林务官家找冬妮亚,可冬妮亚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他。
D.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在杨宅拉起了包月,整天的活紧得发昏,雇主又抠门。后来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钱摔在杨太太脸上,讨回工钱,辞工回到了人和车厂。
【答案】D
【知识点】名著导读、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A.鲁迅童年时期喜欢的是白无常,“鬼而人,理而情”说的也是白无常;
B.是杜小康勇敢承认自己放火,桑桑不敢承认;
C.保尔不敢回家是因为怕警卫队搞清真相后再回去抓他。冬妮娅的母亲因宠爱女儿而接受了保尔;
故选D。
75.(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B.《故乡》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问题。
C.契诃夫是法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综合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文学文化常识(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知识储备:
考向1:文学常识考查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识记教材中涉及的主要作品的作家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国籍)、所属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成就)以及主要代表性作品名及其体裁。
(2)识记教材中涉及的文体知识。
(3)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体知识。
一、文学常识
(一)重要文体知识
类别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史书体例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古代诗歌 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有四言(《诗经·关雎》)、五言(《古诗十九首》)、七言(曹丕《燕歌行》)、杂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乐府诗(《木兰诗》)。
小说 概念、三要素、分类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新闻 六要素、特点、分类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其他文 体集录 铭、说、记、序、表、书 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重要作家
类别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中国 作家 现当代 作家 鲁迅、梁启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矛盾、臧克家、叶圣陶、史铁生、郑振铎、杨绛、曹文轩、汪曾祺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话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居士,后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课本选其作《济南的冬天》。
古代 作家 孔子、孟子、曹操、司马迁、陶渊明、郦道元、陶弘景、王维、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岑参、韩愈、苏轼、陆游、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马致远、吴敬梓、蒲松龄、罗贯中、曹雪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课本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外国 作家 契诃夫、普希金、高尔基、雨果、莫迫桑、法布尔、海伦·凯勒、马克·吐温、安徒生、泰戈尔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莫泊桑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课本选其作《我的叔叔于勒》。
(三)古代重要作品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左传》《列子》《战国策》《史记》《木兰诗》《世说新语》《乐府诗集》《资治通鉴》《聊斋志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故又称为《诗三百》。原本只称作《诗》,但后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课本中《关雎》《蒹葭》均选自其中。
考向2:文化常识考查
文化常识主要考查点包括:
(1)能够识记常见的对联、节日习俗、官职名称、天文历法、纪年纪时、风俗礼仪、地理山川、河流湖泊、交通桥梁、建筑宫室、汉字书法、文房四宝、琴棋书画、服饰器物、音乐戏曲、武术兵器、饮食起居、科举常识、典章制度、文化典籍等文化常识知识等。
(2)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常见的文化常识知识。
二、文化常识
整理的重要内容 整理笔记示例
节令节日、古代官职、古代敬称谦辞、朋友间称谓、年龄称谓、特指代称、科举制度 年龄称谓:①“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②“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③“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④“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⑤“及笄”指女子十五岁;⑥“束发”指男子十五岁;⑦“弱冠”指男子二十岁;⑧“而立”指三十岁;⑨“不惑”指四十岁;⑩“知天命”指五十岁;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考向3:文学文化常识结合名著导读考查
此类型的题目通常是选择题,也有语段综合题,在语段综合题中难度稍大,考生需要从多个内容中辨识,写出正确答案。
这类题目是全国各地中考常考题型,近年来广东、吉林、浙江、四川、广西等地考查较频繁。
将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是近几年来文学文化常识常考题型,我们除了参照上文方法进行积累记忆,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和识记。因此,我们要做到:①熟知名著内容;②理清人物关系;③梳理主要情节;④把握重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⑤把握主旨思想感情;⑥了解艺术特色。同样,在考试中也应特别关注以上这六个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做出选择。
方法总结:
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教材中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名著范围是每册书课后的名著导读内容。该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识记内容要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进行。识记的范围,一是课本里出现过的,二是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三是新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的情节、人物及形象特点等。
复习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对重点篇目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篇目名称、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等相关知识的梳理;2.加强对重点篇目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3.加强对重点篇目重要情节的掌握和评价;4.结合生活实际,对重点篇目主要人物、情节或主旨加以灵活分析。
一、选择题。
1.(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以下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B.词又叫长短句,根据风格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C.“迁客”指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因战国时屈原作《离骚》而得名,后泛指文人。
D.“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的是射箭,“弈”指的是下棋,这两种活动都是古人的娱乐活动。
2.(23-24九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地名称人,苏轼又称苏东坡;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B.《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左迁”指“贬官”。
C.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祠。
D.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常见文言文中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七时左右。
3.(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B.中国是礼仪之邦,言谈注重谦敬之分,敬辞类如“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如“敝人”“寒舍”“犬子”等。
C.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生员,“相公”是对秀才的称呼。
D.在古代“谪”是指贬官,“迁”多指升职。
4.(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用刻度标记以计时间。
B.“冠”是古代贵族所戴的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人。《离骚》是战国时所作。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佝偻丈人承蜩”“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相公”“丈人”“世先生”均为敬辞。
5.(23-24九年级上·新疆喀什·期中)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叙述主体是于勒。
D.《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不仅写作背景、创作时代基本相同,其抒发的政治理想也有相通之处,甚至写景技法也颇多相似。例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6.(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谦敬辞体现了中国重礼节的文化传统,例如班主任来到你家家访,你父亲对班主任说道:“谢谢您对犬子的关心!您的到来让寒舍蓬荜生辉。”
B.《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罗贯中善于在讲述故事中塑造人物。小说中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C.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帝王的家谱罢了。
D.《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7.(23-24九年级上·甘肃平凉·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情节、环境。
B.《故乡》的作者是鲁迅。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不是作者,但是有作者的影子。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我”——若瑟夫。
D.《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
8.(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选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和筹都是古代喝酒的器具。
C.“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D.古人常用谦辞和敬辞。如“家”是谦辞,常说家父、家母等;“令”是敬辞,常说令弟、令妹等。
9.(23-24九年级上·新疆喀什·期中)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作者是毛泽东,词的上片主要写景,词的下片主要议论抒情。
B.《北方》《冥想》《向太阳》《火把》都出自《艾青诗选》。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D.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0.(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包头·期中)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词牌名。这首词雄阔豪放、气势磅礴,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B.《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文章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C.《孤独之旅》节选自散文集《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
D.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甚至绘画、音乐领域都卓有建树。
11.(23-24九年级上·辽宁鞍山·期中)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老父来欺骗唐僧,但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并执棒打去,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因此赶走了悟空。
B.《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C.《红岩》中江姐被甫志高出卖,被抓进渣滓洞,特务对江姐实行酷刑,江姐表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根本就不透露党组织的情况。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关雎》《兼葭》均出自《诗经》
1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在课堂探究时,同学们对文学常识进行了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主张。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很高的成就。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3.(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著名诗人艾青写了诗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B.《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14.(23-24九年级上·广西贵港·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十时左右为“定更”。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成功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等经典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文体上都属于“记”。
D.《我爱这土地》是诗人艾青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主导意象之一,象征生养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
15.(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抗战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中《智取生辰纲》的“纲”是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C.《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该书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D.《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却又好逸恶劳,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16.(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红楼梦》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17.(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核舟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
B.“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非丝非竹”中的“丝”指的是管乐器。
C.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是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诗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写诗还要注意节奏。
D.干支纪年即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纪年。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进入中国农历癸卯年,卯是地支之一,对应十二生肖的兔,那么这一年出生的小孩属相是兔。
18.(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下面是同学们为名著作的批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艾青诗选》中,诗人善于借意象阐述哲理,如哲理诗《镜子》, “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通过镜像反观人生,饶有兴味。
B.《我爱这土地》借助“鸟”的形象,作者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的描写来抒发对土地和祖国深沉的爱。
C.《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D.《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样是粗鲁,史进是年少轻狂,李逵是粗中有细,武松则更显鲁莽。
19.(23-24九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下列对艾青“其人其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前期创作的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B.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歌到达了另一个高峰。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着“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C.艾青之所以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是因为他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而被捕入狱,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歌“控诉、抗议”,抒发对大堰河的深深挚爱和无尽怀念。
D.《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深沉、坚定,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如通过“悲愤”“激怒”等表现沉重,用“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表达坚定。
20.(23-24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B.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即位,首创年号纪年法,此后形成制度。如“庆历四年”“崇祯五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B.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雨果,法国作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我们学过他的《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彷徨》。
22.(23-24九年级上·湖南张家界·期中)就诗歌创作及文化常识,以下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你在哪里》多次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周总理的深情怀念。
B.余光中《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不同,读时形成一种跳跃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C.写诗可选用意象传递情感。如 《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这一意象就象征多灾多难的祖国,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写诗可运用“语言陌生化”的处理手法,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中的“燃”字,就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化用词。
23.(23-24九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其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一词,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其根源是魏晋风度。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封号式、谥号式、表字式。
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花甲之年七十岁。
24.(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意象寄托情思。余光中《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B.古人喜欢寄情于山水,表达内心的忧乐情怀。《湖心亭看雪》作者于严冬傍晚,冒寒踏雪,欣赏湖中雪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C.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开篇处亮明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教养》一文作者开门见山,引出中心论点“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温柔、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醉翁亭记》则让我们仿佛穿越到滁州,静静地欣赏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25.(23-24九年级上·辽宁辽阳·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之托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
B.《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律诗。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6.(23-24九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关于文学常识和传统节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B.小礼向小雅解释毛泽东的词句“稍逊风骚”中“风骚”的含义,说:“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中说的“佳时”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D.《岳阳楼记》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所写的传世之作。
27.(23-24九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雨果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书房名等命名著作,如《李太白全集》《范文正公集》《陶庵梦忆》分别用了字、谥号、书房名来命名。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8.(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通常是降职。
C.《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与“三更半夜”里的“更”都是表示时间、更次。“更定”是晚上八点左右。
D.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乡》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29.(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对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B.《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应好友滕子京相约,来到岳阳楼,详写楼,略写湖,写下了这篇传世佳作。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境,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D.议论要言之有据。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要准确,经得起推敲。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0.(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林徽因是我国的建筑学家、文学家。
B.《故乡》是按照鲁迅回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顺序来行文的。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31.(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令尊”“贵姓”“久仰”都用来表示尊敬,是古时候常见的敬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杞人忧天》一文同样也出自《列子》。
C.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故乡》都选自他写的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32.(23-24九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列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赏和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B.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以及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以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以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使用事实论据,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方面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33.(23-24九年级上·山东日照·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樽”“觥”“白”在古文中可指盛酒或饮酒的器具。
B.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初更开始,称之为“定更”。
C.《醉翁亭记》曾记述滁人游,其中“提携”是指弯腰曲背的老人。
D.清代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
34.(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被升迁提拔到外地的官员。迁,升迁、升职。
D.《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品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35.(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台湾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B.古诗文中有一些常用称谓,如丝竹,本是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干戈,本是两种兵器,代指战争;社稷,本是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
C.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忧后乐”思想表现了其博大胸怀和宏大抱负。
D.莫泊桑,法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项链》《羊脂球》等。他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36.(23-24九年级上·湖北襄阳·期中)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语。
B.“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动。”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唐雎不辱使命》是其中的名篇。
D.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生马生的临别赠言。
37.(23-24九年级上·新疆昌吉·期中)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情怀。
B.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白玉苦瓜》等。《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他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剧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小说《九三年》等。
D.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闰土、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38.(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顺序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中的“庙堂”指朝廷。
D.谥号是古时帝王、有功之臣等死后,朝廷赐予的称号。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39.(23-24九年级上·湖南衡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教养》的作者利哈乔夫是美国作家、学者。
B.《怀疑与学问》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
D.毕淑敏著有《红处方》《血玲珑》《悲惨世界》等。
40.(23-24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人物塑造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B.《昆虫记》引人入胜的原因,与法布尔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独特研究方法密切相关,他不仅记录昆虫的生活,更关注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C.在《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眼中,周恩来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好。
D.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41.(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下列关于《新月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明确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
B.《新月集》是诗人历经人世沧桑之后,从睿智洁净心灵唱出的天真的儿歌,诗人熔铸儿时的经验,借助儿童的目光,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
C.泰戈尔“以我观物”、以爱观物的生存态度使诗集《新月集》中的自然景观带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D.从艺术表现来说,《新月集》意境轻盈、优美,语言隽永、浅近,节奏鲜明,富于音乐性,其总体形式是新颖活泼的散文式。
42.(23-24九年级上·贵州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于被贬期间。
B.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C.林徽因,建筑学家、文学家,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D.雨果,英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羊脂球》等。
43.(23-24九年级上·辽宁铁岭·期中)选出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我们还学过他的《陋室铭》。
B.《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字文正,谥号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水调歌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水调歌头,词牌名。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唐宋八大家”之一。
44.(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B.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等等。
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称为秀才,乡试的第一名称“解元”。
D.古代年龄称谓,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指百岁以上。
45.(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与他同时代的法国名家有司汤达,乔治·桑,伏尔泰。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与六艺中“射”的含义相同。
C.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望江南”“渔家傲”“沁园春”都是词牌名。
D.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为“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46.(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中)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
B.射,文中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每更约一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47.(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乌兰察布·期中)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B.莫泊桑,美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48.(23-24九年级上·重庆·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整体思路可大致分为提出论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三个部分。
B.契诃夫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我的叔叔于勒》等。
C.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传统古诗相比,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D.高尔基的《海燕》,综合运用对比、拟人、反复等手法,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
49.(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乌海·期中)对文学文化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一更即晚上7点到9点。
B.《范文正公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文集,“文正”是他的谥号。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惊艳世界。如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选择用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诠释白露节气。
D.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其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致橡树》《我爱这土地》等,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50.(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C.“舍弟”是一个谦辞,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常见的谦辞还有“家父”“愚见”“拙作”等。
D.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秀才或监生等应考,中试称为“举人”,如范进,他就是在乡试中取得第七名,成为了举人。
51.(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意思相似。
B.写诗不能直抒胸臆,要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C.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学习不是肤浅的了解或知道,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考和求证。”这是并列复句。
52.(23-24九年级上·广西·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他不仅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在明清的科举制度中,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
5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如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B.小锡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询问王叔叔父亲的情况。爸爸说:“王弟,最近令慈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望他。”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题目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两篇文章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
54.(23-24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法国作家雨果,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项链》《悲惨世界》等。
B.《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C.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向是土地和太阳。《我爱这土地》寄予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D.“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55.(23-24九年级上·辽宁葫芦岛·期中)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56.(23-24九年级上·江苏徐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现当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57.(23-24九年级上·甘肃武威·期末)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两方势力在隆中这个地方对抗的故事,即“隆中对”。
B.“大堰河”是艾青的乳母,艾青通过《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乳母的怀念感激之情。
C.“崇祯五年十二月”“丙辰中秋”都属于古代的纪年方法,前者用了天干地支法,后者用了皇帝年号。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骚”本指《离骚》,后来用“骚人”泛指被贬官员,如“迁客骚人”。
58.(23-24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中)下列文学常识及名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中在讲完一个故事后经常会出现“有诗为证”,例如“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这首“为证”之诗,就是出现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之后的。
B.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是在1978年以后。其诗风由原来的凝重、深厚变得更警策深沉,富有哲理。如《鱼化石》《镜子》等。同时,诗人仍继续歌颂光明,如《向太阳》就赞美了“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
C.《岳阳楼记》一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59.(23-24九年级上·辽宁丹东·期中)选出对下列文学常识与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红星照耀中国》描写了一群“红小鬼”:“山西娃娃”“小号兵”、向季伯……他们有坚韧、苦干的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60.(23-24九年级上·湖南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C.《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61.(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梅花”有高洁之意。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地名(籍贯)式、表字式。
D.在艾青的诗歌中,“太阳”和“土地”是中心意象,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因此他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62.(23-24九年级上·湖北十堰·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林徽因等,讲究格律,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
B.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飞鸟集》用孩童的视觉,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
C.《湖心亭看雪》全用白描手法叙事写景,寥寥数语,便神情俱现,精神全出,营造了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
D.范仲淹,字文正,谥号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63.(23-24九年级上·甘肃定西·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D.马克 吐温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64.(23-24九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下列语法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选自《欧阳修全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艾青,原名蒋正涵,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D.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羊脂球》《悲惨世界》《项链》等。
65.(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陋室铭》就是这种文体。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她和妈妈都累了”“他经常和妈妈吵架”两句中的“和”词性相同。
D.“尊重人才,才能更好的集纳人才,推动发展。”是一个条件复句。
66.(23-24九年级上·山东滨州·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是属于散文的范畴。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常称自己“晚生”,称呼自己的父亲常说“令尊”。
67.(23-24九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下面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他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如“庙堂”指朝廷,“伛偻”“黄发”指老人,“提携”“垂髫”指儿童,“丝竹”指音乐,“青鸟”指信使,“桑梓”指家乡。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D.三皇五帝,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具体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8.(23-24九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和《世说新语》。
B.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耋”。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69.(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
70.(23-24九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沁园春·雪》“稍逊风骚”的“风骚”,本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小说通过写闰土、杨二嫂等人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的面貌。
C.《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英国作家莫泊桑,他的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71.(23-24九年级上·山东淄博·期中)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手心平,而不至地,故称“稽首”;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B.《屈原》《背影》《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他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朱自清、艾青、契诃夫。
C.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号,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不直呼其字,而称其号,比如苏东坡、李太白、李易安。
D.“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须眉”代指“女子”。
72.(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典雅细致的昆曲、雍容华贵的京剧、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B.《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梁启超认为“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本文题目就是观点。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点左右。
D.《水调歌头》中苏轼对天上从向往到犹豫,又到留恋人间,从怨月到释怀,最终发出美好祝愿。
73.(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期中)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通过描绘北国雪景,歌咏祖国壮丽的河山,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诗人的伟大抱负。
B.《论教养》一文,作者通过对“有教养”和“无教养”表现的讨论,探究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行文活泼灵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C.《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中“更定”指早上八时左右。
D.《孤独之旅》的人物只有杜家父子二人,故事情节也十分简单,小说的“厚度”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上,“孤独之旅”实际上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读来令人受到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74.(23-24九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童年时期喜欢的黑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它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在作者看来“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B.桑桑最爱骑舅舅的自行车,可是舅舅难得来,杜小康将自行车借给了桑桑。一次玩累了烤红薯吃,火烧了麦场,桑桑勇敢承认自己放火,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C.保尔因救朱赫来,被告密而被警卫队关押,后来撒谎才被释放。他不敢回家,怕哥哥阿尔焦姆打他,便到林务官家找冬妮亚,可冬妮亚的母亲因怕受牵连而拒绝接受他。
D.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在杨宅拉起了包月,整天的活紧得发昏,雇主又抠门。后来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钱摔在杨太太脸上,讨回工钱,辞工回到了人和车厂。
75.(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B.《故乡》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描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问题。
C.契诃夫是法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