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上古农耕时代人们观察日月之象,昼夜、阴晴、寒暑变化,发现大量相反相对现象,又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向阳者丰收、背阴者减产等现象;殷、周时期,人们总结出“相其阴阳”的生产经验。后来,突破原始意义而开始具有哲学意义的“阴阳”概念出现在《国语》《左传》中。由此可见( )
①传统农业为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进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总体上探讨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人们往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忽视注意力之外的信息和事实。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有的信息发布者借助人工智能,投用户所好进行精准分发,用户慢慢地就只看到自己所关注的信息,认知越来越封闭。有人因此认为,“事实因忽视而消失”。该观点( )
①把人们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以偏概全,忽视关注之外的信息,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③启示我们要发挥意识的能动创造性,透过现象看本质
④没有看到消失的只是人们对关注之外的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事实本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是因为它( )
①第一次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世界
②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③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完善,是开放的理论
④是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把握了新时代脉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也不能简单拿党过去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和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举措来套今天的工作。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几十年前是怎么说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亦步亦趋,那还怎么前进?!那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要求我们(  )
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③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
④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全部否定原有的理论和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我国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把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耕地盐碱化防治。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以地适种”推动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②“藏粮于技”创造性地认识和利用了客观规律
③推广有效做法以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为改造的出发点
④“以种适地”把握了“种”与“地”的客观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在南宋马远的《月下把杯图》这幅画中,中秋之夜,满月当空,亲朋对饮,画面虽大半留白,却无空荡之感;月下众人,乃至桌、竹、山、石、栏,绝无多余之感;许多局部虽未画全,却留给观者无限想象.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绘画创作灵感源于作者主观臆想
②画作是表达人精神内涵的最佳载体
③画作体现了画家的能动创造性
④画作的构图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哈尼梯田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这里山高谷深,气候系统极其复杂。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因地制宜垦殖梯田: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有的梯田在背阴面,有的梯田在向阳面,两面所需的稻种也不一样,如元阳县就有180个稻谷品种,适用于不同梯田种植。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垦殖梯田的前提
③辩证对待不同垦殖条件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④区分不同地形的梯田特点是意识活动的最终目的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
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一秒很短,但一小时有3600秒,一天有24小时,一年至少有365天,这些都离不开每一秒的积淀;一秒很短,也许只够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但中国有14亿多人,14亿多人的一秒是中国的14亿多秒……每一秒,都在积蓄成长的力量。过好当下的每一秒,时间定会在未来的某天给我们备下一份厚礼。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每一秒都在积蓄成长的力量,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过好当下的每一秒才能为质变奠定基础
③一小时有3600秒,每一秒都是有效的质变
④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能够推动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 2024年初,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将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高桥文化与山地户外运动相结合,积极推出“黄小西”“吃晚饭”文体旅线路,点燃贵州文旅消费热潮。上述做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动特色文旅融合
②着眼部分,整体服从并服务于地区的发展
③整合资源,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事物发展
④规划引领,通过创新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时代变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②循势而往,把握自在事物的联系,顺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③区域协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
④先行示范,立足部分的作用,用局部探索服务整体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中国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宝。明代许次纾嗜花之品鉴,深谙茶理,他在《茶疏》中写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由此可知( )
①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总和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④必须立足整体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6万亩的沙海上方,鱼鳞片式的光伏板沐浴在耀眼的阳光下。光伏板可有效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在光伏板的“呵护”下,当地的植被长势越来越好,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良好效果。这说明( )
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是沙漠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②符合规律的新发展理念决定了改造自然能够取得巨大成功
③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可以优化沙漠治理
④把握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的对立统一有助于沙漠地区可持续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近年来,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技术持续迭代。脑机接口技术是指在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捕捉脑电信号的微妙变化,解码大脑意图,实现以“意念”操控外部设备。这表明,脑机接口技术
①构建了人脑与外部世界新的交互方式
②进一步增强了人类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③佐证了科技的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④实现了新技术对原有技术的摒弃和迭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强调,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上述主张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各国发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应该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2023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但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脱钩断链”的外部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首位,释放了坚定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鲜明信号。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只有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③改造世界要求人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④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期工程任务之后,2024年开始,中国将相继发射嫦娥六、七、八号探测器,全面推进探月工程第四期。嫦娥六号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嫦娥七号主要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发射后,将与嫦娥七号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科学规划第四期任务是做好中国探月工程的出发点
②意识能动性是做好中国探月工程第四期规划的前提
③中国探月工程第四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殊性
④中国探月工程第四期的每次质变中都包含新的量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可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 )
①坚持在渐进性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连续性质变
②坚持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把握本地发展的优势
③把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与农村农业的实际有机结合
④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把一般经验与本地发展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这说明( )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深入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要坚持科学治污
③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重视深入推进三大保卫战
④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对此,有媒体撰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等于平均用力,而是要在根本性问题、关键性问题上取得突破。可以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实现点与面有机结合,在精准找到问题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开方抓药”。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 )
①要把握矛盾双方的平衡点以推进矛盾双方有效转化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有利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住主流
④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提升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来把握、来谋划,强调解决问题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照应系统的方方面面,注意统筹兼顾、协调配合。上述论断表明( )
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要求决定了各方面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②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服从各方面实际需要,推动各方面的发展
③要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把各方面联系起来,形成最佳方案
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整体需要,弱化各部分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攻坚战,是持久战。面对困难险阻,我们要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执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行稳致远。这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 )
①在质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量的积累 ②把发展中遇到的曲折转化为前进性
③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看到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近年来,美国一些人在如何定义中美关系问题上陷入误区,言必提竞争,仿佛竞争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主题,甚至是全部议题。中美之间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很正常,但从整体和全局着眼就不难看到,竞争只是支流,共同利益才是主流。上述材料中( )
①认为竞争是中美关系的全部议题,否认了矛盾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
②认为竞争是中美关系的全部议题,否认了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认为竞争只是支流,共同利益才是主流,正确把握了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认为竞争只是支流,共同利益才是主流,正确处理了主要和次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人类共同的探索和实践,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多样性特点。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但照抄照搬鲜有成功者,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多样性是因为矛盾普遍性要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③照抄照搬鲜有成功者是因为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④中国式现代化做到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可以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提升改革精准性、针对性
①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以推进矛盾双方的转化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有利于抓住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有利于抓住主流,有力提升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某县境内的梯田距今至少有2300年的耕种历史,堪称世界梯田原乡,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当地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公司化经营,以补助和分红的方式,带动村民以农田入股,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保持农田的原始风貌。随着梯田旅游开发,越来越多的人办起了旅馆,老房子改造成融合民族风格和现代元素的民宿。有村民说,来这里住宿的客人都是来看梯田的。种田就是种风景,种田人成了景中人。
绵亘蜿蜒、如诗如画的梯田,靠的是村民世世代代的守护。过去,人们以犁牛耕种为生,山上的树木基本上被牛啃光了,导致水资源相当缺乏。为了涵养水源,守护梯田风貌,村民陆续卖掉耕牛,栽种了近40万棵树,森林覆盖率达82%,大自然回馈的山泉水不仅能够灌溉梯田,还能供村民和游客使用。
这个昔日的国家级贫困县,通过乡村振兴实现了小康。如今,他们正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该县发生巨变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2024 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意见》。该意见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各项重点任务作出具体安排。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从一开始谋划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雄安新区建设七年来,累计造林47.8万余亩,绿化面积达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捉升至34.9%。七年里,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一座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高水平、现代化的城市,正拔地而起。
结合材料,说明雄安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湖北是生态大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湖北坚持“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以流域综合治理诠释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
2023年初,《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治荆楚必先治水”的最新指引。规划纲要锁定全省3个一级流域、16个二级流域,将安全管控的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严控到每一条河流。
湖北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使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全省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5%,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第7位的经济总量,实现了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湖北以流域综合治理诠释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法。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解剖式调研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调查研究方法。
某地深入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积极谋划部署,精选调查研究选题。结合“脚步丈量、寻计问策”大调研选题体系,涵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调研107次,召开座谈会37次,发现问题78个,最终确定26个调研保题。该地坚持解剖一类问题、推动一项工作,从点上破题寻策,在面上开花结果。在摸清实际情况后,该地确定“推广惠民食堂模式,提升民生质效”等正反典型案例8个,从点上入手,见微知著,以“小切口”总结剖析推动工作“大提升”。
解剖式调研是科学的工作方法。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低空经济产业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然而,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现。在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无人机“黑飞”事件屡见不鲜;受到空域资源的制约,同时由于空域管理严格,通用航空器的飞行时间和航线也受到较大限制,制约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导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无人机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还存在较大问题。无人机在各领域的应用技术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市场需求培育不足又是一大问题,例如目前我国低空旅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公众对低空旅游的认知度较低,缺乏了解和兴趣,低空旅游项目在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
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
-5 ADCAD 6--10 DABAB 11--15 ACDBD 16--20 DDDBC
21--25 ADCBB
26、【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以生态规律作为行动依据,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该地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
27、【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推动了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28、【答案】(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
(2)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 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29、【答案】(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保护与发展既对立又统一。湖北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把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起来,使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推动了湖北的高质量发展。湖北坚持保护和发展的有机统一,促进了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30、【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该地解剖式调研科学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调研课题,从典型案例中得出普遍性结论;把调研得出的结论结合实际情况,用以指导解决同类问题,为推动全局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30、【答案】(1)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低空经济产业在我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这是主流;同时,它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是支流。因此,我们要坚持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同时,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