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栖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
1.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资本论》的深刻揭示,说明(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顽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漫长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现代考古在战国时期的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镢、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 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逐渐确立
C.被统治者只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D.国家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5.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①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②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目的
③是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前无古人的创举 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共产党宣言》指出:“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①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要变革社会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的面貌和性质
③这段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特征,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 )
①标注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
②说明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③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改革开放四十载,神州激荡百业开。南巡启明观沧海,仰望星空苍穹外。指点江山天地改,弘扬正气立松柏。辉煌篇章添华彩,华夏儿女新一代。下列选项与这首七言诗句中所提及的事件相符的有( )
①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②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基于( )
①这一理论创新使党完成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终成果 ④该思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而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两者相同点在于是( )
①对旧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②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环节
③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中学生小玉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她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展品,了解到近代中国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艰难状态。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要求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
③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踔厉奋发和实现民族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上述探索( )
①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②包括探索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为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旨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香山革命纪念馆深入发掘党中央在香山时期领导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历史,策划开展“重温赶考路奋进新时代”活动。如果请你参与该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你应该重点描述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辛亥革命的胜利 ⑤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⑥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A.①-②-③-⑤ B.④-③-①-⑥ C.①-⑥-④-⑤ D.③-①-②-⑥
15.小华同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绘制成一个年代尺,对年代尺中标注的时间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①1956年底完成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②1978年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创立
C.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D.④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
材料二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并用了不到6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描绘了哪种社会形态?简要分析其各自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止一次地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吸收人类知识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解释与发挥,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而不是别人,那就要了解他们的革命生平。为此就需要搞清楚背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制度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工人阶级进行的斗争,即早期工人运动(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如果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最富革命性、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就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也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思想,工人阶级是物质力量。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以来党的六次三中全会的有关信息如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在内的政策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交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
十九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六次三中全会的共同主题,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党为什么持续研究这一主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新时代十年,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取得新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从学习适应国际规则到主动对接并逐渐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我国在贸易金融体制、各类市场主体便利化机制、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标准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尝试。累积释放的制度红利和持续推进的实践创新正在逐步“显化”为开放型世界的推动力和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力,助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成长壮大、新兴市场的逐渐扩展以及新动能的不断集聚,助力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基本结束了不能生产钢轨、无缝钢管、合金钢等钢材的历史,改变了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互不配套的落后状况;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粮食、棉花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经济作物也获得一定的增长,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卫生事业成就可观,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高一政治月考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A B B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D A
16.
材料一是封建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其生产关系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17.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8.共同主题:改革。
原因: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③坚持改革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2)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3)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科技进步、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③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