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模拟黑吉辽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模拟黑吉辽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收官模拟黑吉辽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I)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含4个二硫键,是一种内切核酸酶。使用巯基乙醇和尿素处理RNaseI,可将其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则卷曲结构。洗脱巯基乙醇和尿素,RNaseI活性可以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NaseI可以将RNA催化水解为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B.巯基乙醇和尿素可能破坏了RNaseI中的二硫键使其变性
C.无活性状态下的RNaseI能够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该实验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
2.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质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纯氧
B.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
D.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3.下图为研究人体运动强度与氧气消耗速率、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关系的研究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时,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主要储存在ATP中
B.整个a~c运动阶段,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运动强度为c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较多乳酸和CO2
D.图中b~c段,细胞无氧呼吸增强,此时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以无氧呼吸为主
4.器官再生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简单的多细胞生物到复杂的高等动物,不同生物体展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再生能力。器官再生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下列关于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B.MSCs分化形成的不同功能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
C.MSCs可以分化形成多种细胞,这说明MSCs具有全能性
D.MSCs能不断增殖,不会表现出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等现象
5.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了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酶Q在60℃下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B.增加图甲各温度的实验组数,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
C.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
D.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
6.科研人员为了培育出在口感、甜度、水分等方面兼备荔枝A和荔枝B的优点的三倍体荔枝,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下列关于该流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单倍体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获得原生质体需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C.获得杂种细胞需用到灭活的病毒 D.获得三倍体荔枝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
7.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家蝇的不抗药基因和抗药基因分别用A、a表示。研究人员让喷洒过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地区的家蝇种群在不接触杀虫剂的条件下连续繁殖25代,并测定每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发现二者均有波动但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基因的产生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使用有关
B.a基因的产生为家蝇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无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时,环境对A、a基因的选择压力相同
D.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一旦形成,将难于自然消减
8.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上作出的贡献。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B.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
D.④⑤过程需要消耗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
9.猕猴为某岛屿中重要的动物类群,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并呈现出镶嵌分布。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40年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上升趋势
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
C.该岛屿猕猴在各个区域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会导致其环境容纳量降低,而猕猴的遗传多样性维持不变
10.下图为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中出现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B.图④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
C.图②③的每个细胞中核DNA数和染色体数都相等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图②时期的细胞中
11.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顺利举办,游泳项目诞生了史无前例的“九金王”,张雨霏成为本届运动会上最耀眼的一颗星。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听到枪响,运动员开始游泳属于条件反射
B.运动员完成游泳动作需要多个神经元的协调合作
C.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听到枪响,张雨霏开始游泳,在这个反射过程中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12.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时,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
B.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
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
D.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13.如图为肺炎链球菌不同品系间的转化,在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导致S型细菌DNA氢键被破坏,因而断裂为多个较短的DNA片段
B.加入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只存在表面光滑的菌落
C.S型细菌中的capS进入R型细菌,使R型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D.capS基因控制多糖类荚膜的形成体现了基因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14.GA(赤霉素)可上调PIN1(生长素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某同学设计下表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实验材料、试剂有野生型拟南芥、PIN1缺陷型拟南芥(不能合成PIN1)、GA溶液、清水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对照组 ① ③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中PIN1的表达水平上升,生长素分布在更靠近韧皮部一侧;对照组、实验组2的生长素分布情况接近
实验组1 野生型拟南芥 GA溶液
实验组2 ② ④
A.表中①②分别为野生型拟南芥、PIN1缺陷型拟南芥
B.表中③④分别为GA溶液、清水
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GA处理和植株的种类
D.该实验的因变量为PIN1的表达水平、生长素的分布情况
15.有着“川菜灵魂”之称的郫县豆瓣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它起源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郫县豆瓣秉承独特的传统工艺,精选当地的胡豆和鲜辣椒,连同面粉和食盐混合搅拌发酵,经过6—8个月搅缸、日晒、夜露天然酿造制成。下列与豆瓣酿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作坊式制作郫县豆瓣时严格进行了灭菌操作
B.郫县豆瓣的发酵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辣椒和食盐的加入既调节了豆瓣酱的风味,又起到防腐杀菌的效果
D.若将发酵温度提高到60℃,则可大大缩短发酵时间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园是指在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新型农业。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科研人员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a),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营养级 能量值能量类型化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128 1466 434 -
第二营养级 126 44 282 A 96
第三营养级 32 13 B 9 34
A.由于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倒置的金字塔
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58
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D.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7.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翻译成抗原蛋白,细胞内的抗原蛋白被蛋白酶降解成更小的抗原肽段,通过MHCI类蛋白转移到细胞表面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此外,分泌到细胞外的抗原可被APC吸收并在细胞内降解后通过MHCⅡ类蛋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内含有MHCⅡ类蛋白基因,不含MHCⅠ类蛋白基因
B.抗原蛋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可使后者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被B淋巴细胞识别
C.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
D.mRNA疫苗表达出的抗原蛋白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
18.人体肺泡相关结构如图所示,Ⅱ型细胞主要负责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有部分磷脂和蛋白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泡坍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型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有C、H、O、N、P等元素
B.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形态的构建都与细胞骨架有关
C.氧气可逆浓度梯度从肺泡中进入Ⅰ型细胞中
D.人成熟红细胞有氧呼吸加强有利于血红蛋白合成
19.为证明青霉素在某种细菌产生抗药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选择而非诱变,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图中③平板影印是指用无菌绒布轻盖在已长好菌落的原培养基上,然后不转动任何角度,“复印”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接种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扩大培养的培养基配制过程不添加琼脂,但需进行干热灭菌
B.②过程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此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C.B组培养基中应添加青霉素,且培养过程中应进行倒置培养
D.该实验结果说明青霉素起到了选择作用
20.果蝇的翻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星状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正常硬毛(C)对短硬毛(c)为显性。通过PCR和电泳检测雌性果蝇(甲)产生的卵细胞中3对性状相关基因,结果如图。正常翅短硬毛雌性果蝇与翻翅正常硬毛雄性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表。不考虑致死和突变,各型配子活力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F1表型 翅型 毛型
雌性 翻翅:正常翅=1:1 正常硬毛
雄性 翻翅:正常翅=1:1 短硬毛
A.减数分裂过程中,甲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B.翻翅/正常翅与正常硬毛/短硬毛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雌性正常硬毛基因型为XCXc,雄性短硬毛基因型为XcY
D.控制星状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分为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高温胁迫是影响黄瓜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欲探究外源褪黑素(MT)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黄瓜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位于黄瓜幼苗叶绿体内的_______________上,提取后经纸层析法分离,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____________。
(2)高温胁迫后,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较胁迫前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使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产物)减少,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_________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3)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_________(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100μmol/L的MT可显著_____________(填“加重”或“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9分)某地将茶树种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对A、B、C三个茶园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A茶园 B茶园 C茶园
管理方式 不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 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每季度喷洒杀虫剂1次 每年喷洒除草剂1次,每月喷洒杀虫剂1次
蜘蛛密度 35 16 7
黑刺粉虱密度 75 28 18
物种丰富度 多 较少 很少
注:黑刺粉虱是茶树害虫,蜘蛛捕食黑刺粉虱。
(1)茶园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因为茶园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和______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整体。黑刺粉虱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研究人员调查每株茶树上蜘蛛密度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统计茶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喷洒除草剂能达到除草的目的,也会导致小昆虫的丰富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蜘蛛捕食黑刺粉虱等茶树害虫后,被捕食的黑刺粉虱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黑刺粉虱和蜘蛛的生物总能量基本相同,从能量流动规律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病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会引起疼痛,交感神经参与的调节对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相关调节机制如图所示。我国医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了“不通则痛”的疼痛产生病机和“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病为输”的针灸治疗疼痛的治疗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引发炎症后,人体可通过_________网络调节机制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研究发现,β-EP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后会引起Cl-内流,使IL-1β对感觉神经产生的伤害性信息减少,实现缓解疼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电针能够缓解疼痛,为探究电针作用机制,研究者利用正常大鼠和肌肉组织炎症模型大鼠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
分组 处理方式 结果
炎症组织中NE的含量(pg/mg) 炎症组织中β-EP的含量(pg/mg)
A 正常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 61.6 3870
B 模型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 37.8 4970
C ①______________ 48.2 6890
D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抗β-EP抗体处理 47.6 230
E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6-OHDA处理 8.2 4770
②推测6-OHD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依据A、B、C、D、E五组实验结果,结合流程图分析可知,电针可通过激活________。募集________________来发挥神经免疫镇痛效应。
24.(10分)普通小麦是两性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条锈病由条锈菌引起,严重危害小麦生产,Yr5和Yr15基因都是有效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Yr5基因和Yr15基因分别在斯卑尔脱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中被发现,两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不同。将Yr5基因或Yr15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实现了物种间的______(填变异类型),提高了小麦的抗逆性。
(2)研究者将Yr15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麦1B染色体的短臂上(如图甲),获得抗条锈病小麦品系F。提取抗条锈病小麦的______作为PCR的模板扩增Yr15基因,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鉴定扩增产物。利用上述方法不能区分纯合和杂合的抗条锈病小麦,因为__________,两者电泳后DNA条带的数量和位置相同。
(3)研究者培育了不抗条锈病小麦品系T,其1B染色体的短臂(1BS)被黑麦1R染色体的短臂(1RS)取代,形成了B.R染色体(如图乙),B.R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品系T的其他染色体形态、功能与正常小麦相同。为检测小麦细胞中的B.R染色体,研究者根据该染色体______中DNA片段的特殊核苷酸序列,设计了荧光标记的探针1RNOR,将该探针导入小麦的体细胞,根据观察到荧光点的数目可判断细胞中B.R染色体数目。
注:B.R染色体可与IB染色体联会并正常分离,但IRS与IBS不能发生重组。
(4)以纯合的不抗条锈病小麦品系T、条锈菌、探针1RNOR及抗条锈病小麦品系F(含杂合子和纯合子)为材料,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合的抗条锈病小麦,方法如下:让纯合小麦品系T与小麦品系F杂交得到F 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者将Yr5基因导入小麦品系T中,得到图丙所示植株,将该植株与杂合的小麦品系F杂交,让所有F 植株进行自交,用探针1RNOR对F 植株进行检测,若各种基因型的植株结籽率相同,F 植株中抗条锈病且含荧光点的植株占_______。
25.(11分)微生物吸附是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之一,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金属结合蛋白,具有吸附重金属的作用。科研人员将枣树的MT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构建工程菌。图1是枣树MT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A位点和B位点分别是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对应的碱基序列),其上的酶切位点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通过PCR扩增MT基因,根据图1所示信息,应选用的引物组合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图2是本研究中使用的质粒,为保证重组质粒在受体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__对MT基因的cDNA和质粒C进行切割。
(3)在导入重组质粒前,需用对大肠杆菌细胞进行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已导入MT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检测到相应的蛋白质后,_____(填“能”或“不能”)确保该工程菌可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I)是一种内切核酸酶,内切核酸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将RNA断裂为小片段,不能彻底水解,A错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靠二硫键维持,巯基乙醇和尿素使RNaseI空间结构改变,可能破坏了二硫键,B正确;双缩脲试剂鉴别蛋白质的肽键,无活性状态下的RNaseI空间结构被破坏,但是肽键完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由该题目分析空间结构改变后蛋白质失活,则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D正确。
2.答案:B
解析:A、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A错误;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故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形成脑水肿时,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多,因此水的扩散路径为: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C错误;
D、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在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的大小关系是: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时,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A错误;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CO2,B正确,C错误;运动强度b~c段,氧气消耗速率较高,所以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仍以有氧呼吸为主,D错误。
4.答案:B
解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A、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SCs能分化形成的不同功能的细胞,B正确;
C、MSCS可以分化形成多种细胞,但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不能说明MSCs具有全能性,C错误;
D、MSCs也会衰老,也会出现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等现象,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A、由图甲可知,温度较高时,酶活性较高,说明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
B、增加温度范围,减小温度梯度,可使得到的最适温度范围更精准,B错误;
C、由于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故图乙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确;
D、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与底物的量无关,故图乙中,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
6.答案:C
解析: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项正确;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进而获得原生质体,B项正确;单倍体原生质体和荔枝B原生质体融合成杂种细胞,可采用的融合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灭活病毒诱导法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采用的方法,C项错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三倍体,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该过程需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a基因的产生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使用无关,a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使用有关,A错误;a基因的产生为家蝇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无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时,每一代A、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此时环境对A、a基因的选择压力相同,且家蝇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一旦形成,将难于自然消减,C、D正确。
8.答案:A
解析:A、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病毒的增殖没有逆转录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A错误;
B、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B正确;
C、④过程为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而宿主细胞中不含有RNA复制酶,故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C正确;
D、④过程合成的是-RNA,⑤过程合成的是+RNA,两者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D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目前猕猴数量约1200只,以及未来60年的猕猴数量增长幅度不大,由此可知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A错误;B、图中显示,前40年猕猴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随后尽管分布与整个岛屿,在理想环境中,其种群数量依然不能表现为J形增长,显然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B正确;C、该岛屿猕猴在各个区域上呈镶嵌分布,但猕猴只是种群,不是群落,故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其环境容纳量降低,因此猕猴种群的基因库减小,即遗传多样性将下降,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①②③④分别是减Ⅱ末期、减Ⅱ前期、减I后期、减I中期,则减数分裂中出现的顺序是④③②①,A错误;
B、图③④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同源染色体还没有分开,所以每个细胞中都具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图②③的每个细胞中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于图③时期的细胞中,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听到枪响,运动员开始游泳,是经过学习后产生的,有大脑皮层参与,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运动员完成游泳动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的协调合作,B正确;
C、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
D、听到枪响,张雨霏开始游泳,在这个反射过程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A正确;B、根据题图无法判断胰岛素和磷酸化酶a的活性的关系,且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C、磷酸化酶a不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C错误;D、胰高血糖素属于大分子信息分子,不会进入肝细胞,需要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加热导致的S型细菌DNA断裂为多个片段,是因为磷酸二酯键被破坏,A错误;
B、加入S型菌的DNA和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表面光滑的菌落(S型菌)和表面粗糙的菌落(R型菌),B错误;
C、S型细菌中的capS进入R型细菌,是荚膜基因插入到R型细菌的DNA上,基因结构没被破坏,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基因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是指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apS基因控制多糖类荚膜的形成体现基因可以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A可上调PIN1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变生长素的分布,因此自变量为有无GA处理和植株的种类,因变量为PIN1的表达水平、生长素的分布情况,表中①②分别为野生型拟南芥、PIN1缺陷型拟南芥,表中③④分别为清水、GA溶液。B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传统发酵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生产所用的原料都不需要严格的灭菌,A错误;B、由题意可知,郫县豆瓣是发酵产品,在无需密封的大缸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B错误;C、辣椒和食盐的加入既调节了豆瓣酱的风味,又起到防腐杀菌的效果,避免豆瓣酱变质,C正确;D、酵母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8~30℃,若将发酵温度提高到60℃,会杀死酵母菌,D错误。故选C.
16.答案:BC
解析:A、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A错误;B、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434+96-126-44-282=78,B=78+34-32-13-9=58,B正确;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78÷(434+96)×100%=14.7%,C正确;D、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合成ATP,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故选BC。
17.答案:BCD
解析:A、抗原呈递细胞内含有MHCⅡ类蛋白基因,也含MHCI类蛋白基因,A错误;
B、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打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可见抗原蛋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后可使后者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被B淋巴细胞识别,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可见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参与细胞毒性打细胞的激活,C正确;
D、题干信息: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可翻译成抗原蛋白,细胞内的抗原蛋白被蛋白酶降解成更小的抗原肽段,通过MHCI类蛋白转移到细胞表面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此外,分泌到细胞外的抗原可被APC吸收并在细胞内降解后通过MHCⅡ类蛋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可见RNA疫苗表达出的抗原蛋白既能激发体液免疫也能激发细胞免疫,D正确。
故选BCD。
18.答案:CD
解析:A.Ⅱ型细胞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有部分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元素含有C、H、O、N、P等元素,A正确;B、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型细胞和Ⅱ型细胞形态的构建都与细胞骨架有关,B正确;C、氧气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应顺浓度梯度进入型细胞中,C错误;D、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CD。
19.答案:BCD
解析:A、进行扩大培养若为液体培养基则可不添加琼脂,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而非干热灭菌,A错误; B、②过程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B正确; C、B组培养基中应添加青霉素,以观察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培养过程中倒置培养可以防止污染,C正确; D、从实验设计和结果可以看出,青霉素起到了选择作用,使得原本就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D正确。
故选:BCD。
20.答案:ABC
解析:分析电泳图谱可知,甲产生的AB:Ab:aB:ab=1:2:2:1,若未发生互换,则甲只产生Ab、aB的配子,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甲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A正确;分析电泳图谱可得,AB:Ab:aB:ab=1:2:2:1,AC:Ac:aC:ac=1:1:1:1,BC:Bc:bC:bc=1:1:1:1,据此可知,翻翅/正常翅与正常硬毛/短硬毛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只考虑硬毛和短硬毛,亲代是短硬毛雌性果蝇(XcXc)和正常硬毛雄性果蝇(XCY),F1雌性正常硬毛基因型为XCXc,雄性短硬毛基因型为XcY,C正确;分析电泳图谱可得,AB:Ab:aB:ab=1:2:2:1,AC:Ac:aC:ac=1:1:1:1,BC:Bc:bC:bc=1:1:1:1,据此可知,星状眼/正常眼与正常硬毛/短硬毛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该雌性果蝇产生卵细胞电泳图谱可知,该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由表格可知,只考虑星状眼与正常眼,F1雌性都是正常硬毛,雄性都是短硬毛,雌雄表现不一致,说明C、c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控制星状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
2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b
(2)下降 NADPH、ATP和O2 RuBP/C5
(3)非气孔因素 高温胁迫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上升但净光合速率下降(2分)
(4)缓解 与不使用MT相比,使用100μmol/L的MT组幼苗在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增加,使光反应速率提高;同时气孔导度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降低,说明MT可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的幼苗CO2的固定速率,暗反应速率提高(3分)
解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提取后经纸层析法分离,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呈黄绿色。(2)据图可知,高温胁迫后,黄瓜幼苗叶绿素含量较胁迫前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使NADPH、ATP和O2减少,卡尔文循环中再生出RuBP(或C5)的量改变,从而影响光合速率。(3)分析图可知,高温胁迫后,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上升但净光合速率下降,因此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4)分析图可知,与不使用MT相比,使用100μmol/L的MT组幼苗在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增加,使光反应速率提高;同时气孔导度显著提高,胞间CO2浓度降低,说明MT可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的幼苗CO2的固定速率,暗反应速率提高,因此100μmol/L的MT可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1)非生物环境 加快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传递信息等
(2)样方法 目测估计法
(3)除草后会使小昆虫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减少,导致部分小昆虫的死亡(2分)
(4)被蜘蛛同化、流向分解者 能量随着营养级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但蜘蛛不限于捕食黑刺粉虱,黑刺粉虱也可能不限于被蜘蛛捕食(2分)
解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茶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黑刺粉虱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传递信息等。(2)蜘蛛活动能力弱,调查蜘蛛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可随机选择多个样方,统计样方内蜘蛛的个体数量,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然后通过计算平均值估算蜘蛛的密度。表格中描述丰富度采用等级进行划分,因此统计茶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日测估计法。(3)使用除草剂后会导致草本植物死亡,小昆虫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减少,导致部分小昆虫的死亡,种类减少,丰富度降低。(4)蜘蛛捕食黑刺粉虱等茶树害虫后,被捕食黑刺粉虱体内有机物一部分被蜘蛛同化,未被同化部分的能量以遗体残骸或者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该特点是统计相邻营养级所有生物同化能量相比较,获得的结果。蜘蛛不限于捕食黑刺粉虱,黑刺粉虱也可能不限于被蜘蛛捕食,因此导致黑刺粉虱和蜘蛛的生物总能量基本相同。
23.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神经-体液-免疫
(2)β-EP引起的感觉神经末梢Cl-内流后会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使得IL-1β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后更难以产生兴奋(3分)
(3)模型大鼠+电针处理+生理盐水 破坏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含β-EP的免疫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β-EP
解析:(1)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引发炎症后,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稳态调节,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2)研究发现,β-EP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后会引起Cl 内流,使IL-1β对感觉神经产生的伤害性信息减少,实现缓解疼痛,其原因是β-EP引起的感觉神经末梢Cl-内流后会导致静息电位增大,使得IL-1β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后更难以产生兴奋。(3)①本实验的目的是为探究电针够缓解疼痛作用机制,分析表格可知,B组和C组相比,炎症反应减弱了一点,可推得C组的处理是模型大鼠+电针处理+生理盐水。②D组和E组相比,炎症组织中NE的含量明显下降,由图可知,交感神经会产生NE,因此6-OHDA的作用是破坏交感神经。③依据A、B、C、D、E五组实验结果,结合流程图分析可知,电针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募集含β-EP的免疫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β-EP来发挥神经免疫镇痛效应。
2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重组
(2)DNA 两者都含Yr15基因,PCR扩增产物类型相同
(3)易位 黑麦1R染色体短臂
(4)用条锈菌淘汰F1中不抗(条锈)病植株,让F1自交得F2,用探针1RNOR检测F2植株,细胞中没有荧光点的F2植株即为纯合抗条锈病小麦(2分)
(5)7/16(2分)
解析:(1)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将Yr5基因或Yr15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属于基因重组。(2)利用PCR扩增Yr15基因时,可提取抗条锈病小麦的DNA作为PCR的模板。无论纯合还是杂合,两者都含Yr15基因,PCR扩增产物类型相同,所以利用上述方法不能区分纯合和杂合的抗条锈病小麦。(3)由题意及图可知,B.R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导致的。不抗条锈病小麦品系T,其1B染色体的短臂(1BS)被黑麦1R染色体的短臂(1RS)取代,形成了B.R染色体,欲检测小麦细胞中的B.R染色体,设计探针时应根据染色体黑麦1R染色体短臂中DNA片段的特殊核苷酸序列。(4)让纯合小麦品系T与小麦品系F杂交得到F1代,由于F中含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所以需用条锈菌淘汰F1中不抗(条锈)病植株,让F1自交得F2,用探针1RNOR检测F2植株,细胞中没有荧光点的F2植株即为纯合抗条锈病小麦。(5)抗条锈病且含荧光点的植株即含有Yr5或Yr15基因,又含有B.R染色体,丙植株与杂合的小麦品系F杂交,所得F1有B.R1B2B2B,B.R1B2B2BYr15,B.R1BYr52B2B,B.R1BYr52B2BYr15,上述四种基因型各占1/4,各自自交后,即含有Yr5基因,又含有B.R染色体1/4×3/4×3/4+1/4×1/2+1/4×(1/4×1/2+1/4×1/4+1/4×1)=7/16。
25.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1)引物1和引物4 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分别控制翻译的开始和结束,故为保证基因的正常表达,一对引物应分别位于A位点和B位点的两侧,且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故引物只能为引物1和引物4(3分)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PstⅠ和KpnⅠ(或XhoⅠ)
(3)使大肠杆菌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2分)
(4)不能 尚未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对MT工程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进行鉴定(2分)
解析:(1)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分别控制翻译的开始和结束,故为保证基因的正常表达(即保证扩增出的序列能编码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一对引物应分别位于位点A和位点B的两侧,且DNA聚合酶从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引物的3’端,故选择引物1和引物4。(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由于MT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不含有表达MT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为避免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可选用两种酶切割两种载体,据图可知,应选择PstⅠ和KpnⅠ(或XhoⅠ)对MT基因的cDNA和质粒C进行切割。(3)在导入重组质粒,需用Ca2+对大肠杆菌细胞进行处理,目的是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4)由于尚未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对MT工程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进行鉴定,故即使MT工程菌的MT蛋白相对含量较高,也无法说明已经成功构建能较强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的MT工程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