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54分)
一、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8分,共5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7月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 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 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 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过去几十年中,北极地表气温升高剧烈,是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如图为“北极放大”大气驱动机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北极放大”过程中,大气环流的变化趋势是( )
A. 极地高压增强 B. 极地东风风力减弱 C. 高纬环流增强 D. 极地高空气压降低
4. 下垫面加热作用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反射率减小 B. 蒸发量减少 C. 云量增多 D. 日照时间变长
5. ①的含义最可能为(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地面辐射增强 C. 大气辐射增强 D. 降水量增加
图是2023年10月9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时,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7. 甲站点与丙地风速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大气温度 B. 地表摩擦力 C. 地转偏向力 D. 水平气压梯度力
8. 关于甲、乙两站点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小雪天气,乙地少云天气
B. 甲地暴雨天气,乙地晴朗天气
C. 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冷气团控制
D 甲地空气湿度较乙地大,云量较乙地多
如图为北京某校学生设计制作的我国最美红叶观赏地(部分)信息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 )
A. 最佳观赏地皆位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 关门山位于光雾山的西北方向
C. 最佳观赏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D. 红叶谷所在地位于我国中温带
10. 关于红叶观赏时间( )
A. 关门山最佳观赏期经历我国寒露节气 B. 红叶谷最佳观赏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C 光雾山最佳观赏时间主要受纬度影响 D. 石门森林公园最佳观赏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2023年12月12日,我国某乡村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校最可能位于( )
A. 北京 B. 杭州 C. 成都 D. 哈尔滨
12. 该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约为( )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2小时 D. 14小时
13. 该日后一个月,α角( )
A. 一直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一直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气温垂直梯度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的度数。研究人员在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地区开展气温垂直梯度相关研究。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及附近地形剖面。表为该区域晴天条件下不同时刻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梯度数据(℃/1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刻坡向 01时 07时 13时 19时 平均
南坡 -0.667 -0.646 0.655 0.006 -0.163
北坡 -0.477 -0.265 0.868 -0.332 -0.052
14. 逆温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据表推测,该地区南北坡易同时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
A. 01时~07时 B. 07时~13时 C. 13时~19时 D. 19时~01时
15. 导致19时南北坡气温垂直梯度差异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空气湿度③地形④盛行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研究发现该地区冬季气温垂直梯度北坡小于南坡,其原因北坡( )
A. 受冷空气影响更大 B. 受空气湿度影响更大
C. 受山谷风影响更大 D. 受海陆位置影响更大
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出现“冷流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超过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山东烟台的蓬莱海面出现了罕见的“海滋”奇观。“海滋”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当海水与水面的空气层出现较大温差时,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发生折射,从而使岛屿等变形,形成奇异而变幻的画面。完成下面小题。
17. “冷流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 )
A. 偏北沿岸 B. 偏南沿岸 C. 偏东沿岸 D. 各沿岸均可发生
18. 本次“海滋”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 较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 B. 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
C. 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D. 暖锋过境后,暖湿气流冷却凝结
19. 大风吹来时“海滋”消失是因为大风( )
A. 破坏原有大气物理状态 B. 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C. 降低了表层海水的温度 D. 加剧大气垂直方向的对流
“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下左图是哥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右图是某时段气流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泻风气流主要来自(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南美大陆 D. 加勒比海
21. 右图所示,西科迪勒拉山脉“泻风”出现的时间( )
A. 冬季的上午 B. 冬季的下午 C. 夏季的上午 D. 夏季的下午
在南非北部,经常会看到大型鸟巢附着在树上(如下图)。有些鸟巢盖过了树的本身,内部有多达上百个“房间”,里面群居着数百只鸟,这种鸟叫作“群居织巢鸟”。巢穴向下开口,利于雨季排水。鸟巢有的重达1吨,干草厚度较厚,为鸟类提供了舒适的家园。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中鸟巢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3. 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属于“百鸟群居”的原因是( )
①大树的数量少②食物比较缺乏③全年温差大④自然天敌数量多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4. 图中鸟巢所在区域雨季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水系重组(邻近湖泊因湖水溢出而形成上下游汇流关系)。左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右图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湖泊及其水位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湖—①、乙湖—③、丙湖—② B. 甲湖—②、乙湖—③、丙湖—①
C. 甲湖—①、乙湖—②、丙湖—③ D. 甲湖—②、乙湖—①、丙湖—③
26. 关于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三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组前甲湖湖水汇入乙湖 B. 重组前乙湖湖水汇入丙湖
C. 重组后甲湖流域面积扩大 D. 重组后乙湖湖盆容积缩小
27. 随着气候暖湿化,该区域湖泊盐度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
A. 甲湖 B. 乙湖 C. 丙湖 D. 不好确定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它(tuō)山堰水利工程(下图),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始建于唐代太和·七年,在此之前也有人修建堰坝,不过都因选址不当而被冲毁。该水利工程由渠首枢纽(它山堰等)、渠系工程(南塘河等)、灌排控制工程(乌金禊等)及灌渠调蓄工程组成,至今仍发挥着引水、泄洪、阻成、蓄淡功能。完成下面小题。
28. 古人将它山堰选择在两山之间,其突出优势是( )
A. 河道窄 B. 基岩牢 C. 河水浅 D. 水流缓
29. 它山堰水利工程发挥“阻咸”功能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潮汐上溯较远 B. 夏季,台风影响频繁
C. 冬季,河流水位较低 D. 冬季,土壤水蒸发强
30. 它山堰建成后,当地旱、雨季樟溪水流向( )
①雨季樟溪水大部分进入南塘河②雨季樟溪水大部分进入鄞江
③旱季樟溪水大部分进入南塘河④旱季樟溪水大部分进入鄞江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46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康养产业是集养老、养生、医疗、休闲等诸多业态为一体的产业链。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康养产业已经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距离杭州、温州、宁波均在2小时以内,属长三角南翼经济区及浙中城市群经济区范围。磐安县森林覆盖率约为80.60%,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县内有全国唯一药用植物国家自然保护区——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药材之乡。近年来,磐安县正着力打造成以“药养+林养”为特色的华东地区著名康养基地。下图为磐安县简图。
(1)分析康养产业成为朝阳产业的原因。
(2)分析磐安县发展康养产业的可行性。
(3)说出磐安县打造以“药养+林养”为特色的华东地区著名康养基地可能采取的措施。
32. 2023年8月上旬,太平洋M岛发生数场大火。图(a)为M岛地形图,图(b)为当地时间2023年8月9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c)为甲、乙两地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地中任选一地,描述其气候特征,并说出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说出图(b)中M岛附近的风向,并说明风对大火的影响。
上世纪M岛农牧业发达,当地从非洲引进草种用于牲畜饲料或道路绿化,长势旺盛。近年来,随着农牧业的逐渐衰退,外来草种分布范围大大扩展。甲地在此次大火中损失惨重,当地遍布的杂草成为火灾“燃料库”,加重了火势。
(3)说明杂草成为甲地火灾“燃料库”的原因。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古代晚期,渤海与北黄海属同一古老陆块。中生代构造运动中。该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北黄海和渤海盆地。连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地成为胶辽陆桥。之后胶辽陆桥不断解体,形成庙岛群岛雏形。在其后漫长地质历史中,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第四纪冰期,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各岛屿均有黄土覆盖。
(1)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大幅下降,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2)试从下垫面性质的角度,分析第四纪冰期时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的原因。
(3)研究表明,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试分析原因。
【答案】
1. C 2. A
【答案】3. B 4. A 5. C
【答案】6. D 7. B 8. D
【答案】9. C 10. A
【答案】11. C 12. B 13. D
【答案】14. A 15. B 16. A
【答案】17. A 18. C 19. C
【答案】20. B 21. D
【答案】22 B 23. D 24. C
【答案】25. A 26. B 27. B
【答案】28. B 29. C 30. B
31. 【答案】(1)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支付能力强;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节奏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多;社会进步,人们对高品质、多元化休闲需求不断增加。
(2)有高速公路和多条省道穿过,交通较为便利;中草药资源丰富,药养资源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近,市场广阔;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
(3)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康养市场;加强对从业者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注意生态保护。
32. 【答案】(1)甲地: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小,降水季节差异明显,5-9月降水少等。 或乙地: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差异较小等。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2)风向:东北风影响:M岛地处等压线密集区,风力大,强风越过山地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气流变得干燥,使火势增大、火灾范围扩大等。
(3)牧场和农田荒废,杂草疏于管理,冬半年降水量较大,杂草生长迅速,杂草量大,杂草分布范围较广,易导致火灾规模扩大,夏半年气候干旱,杂草枯黄干燥,成为易燃物等。
33. 【答案】(1)冰期时气温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通过水汽输送到大陆上形成降雪,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规模扩大,陆地水体量增加;冰雪融化量减少,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
(2)第四纪冰期时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冰盖面积扩大,冬季由于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低;冰期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亚欧大陆降温幅度增大,亚洲高压势力增强,使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
(3)气候温暖时期,海平面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周边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并沉积;冰期时期气候寒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平面大幅下降,渤海海床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将泥沙和浮游生物遗体搬运至庙岛群岛沉积;裸露的渤海海湾是庙岛群岛的主要沙源地,与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距离沙源地更近,导致沉积物颗粒更粗且富含浮游生物化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