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初2024级生物10月月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并填涂到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计60分。)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全部岩石圈C.厚度约为21千米的圈层 D.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2.鸬鹚通常在湖泊中的小岛或沿海岛屿上繁殖,它们在水里追逐鱼类,游泳时半个身子在水下,常常停栖在岩石或树枝上晾翼,群体飞行时呈“V”字形或直线形,有些渔民捕捉鸬鹚并训练它们捕鱼。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鸬鹚的生活范围涉及生物圈中的( )A.水圈 B.岩石圈、水圈 C.水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在几年内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活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4.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而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草原、无垠的荒漠、神秘的湿地等,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5.下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2024年我国物种数 694 1505 656 656 5127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6.以下名词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空气、蘑菇、花瓣 B.水、鸟、细菌C.树木、草、土壤 D.鲜花、鸟、狂犬病毒7.下列词语中体现了生命现象的是( )A.冰雪融化 B.昼夜交替 C.雨后春笋 D.阳光灿烂8.一场雨后,小蘑菇从草丛里长出并迅速长大,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繁殖 B.生物具有应激性C.生物能够生长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9.自然界中的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下列生命现象表现出该特征的是( )A.蘑菇由小长大 B.蝗虫啃食玉米叶C.蜻蜓点水 D.运动后大量出汗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说生物具有( )A.遗传现象 B.生长现象 C.应激性 D.变异现象11.舞草是一种爱跳“舞”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生命现象属于( )A.生物的生长现象 B.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C.生物能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1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A.太空育种技术 B.地质板块运动规律C.细胞核移植技术 D.生态农业13.人类对生物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心血。正是由于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丝不苟地工作,才使得生物科学不断发展。下列科学家与之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A.林奈——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拉马克——血液循环C.袁隆平——杂交水稻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14.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A.林奈 B.达尔文 C.哈维 D.克里克和沃森15.分类单位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排列为( )A.门、界、目、纲、科、属、种 B.门、界、目、纲、科、属、种C.界、门、纲、目、科、属、种 D.界、门、纲、目、科、种、属16.小明想要知道植物体的哪些结构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用红墨水将清水染红把百合花插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他采取的探究方法主要有( )A.观察和实验 B.调查和测量 C.控制变量法 D.模型建构法17.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为了研究昆虫,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如醉如痴地观察昆虫的习性。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 )A.用肉眼看书缝里的小蜘蛛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18.夏季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小秦观察到这一现象,他认为:蚯蚓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缺少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 )A.作出假设 B.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19.在设计对照实验时, 变量设计不合理的是( )A. 有光无光 B.有空气和无空气C.温暖和潮湿 D. 2℃和5℃20.大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1至27℃。为了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大培养皿中都铺上三层纱布,然后分别放等量的大豆种子,对温度和水量加以控制(如下表)。为了确保实验严谨,最佳的修改意见是( )两个培养皿中都应该适量洒水B.两个培养皿中都应该不洒水C.两个培养皿都应放在25℃的环境中D.两个培养皿都应放在0℃的环境中21.某同学在探究“温度对醋酸杆菌发酵的影响”的实验时的实验变量应该是( )A.温度 B.湿度C.光照 D.时间长短22.已知一台显微镜,它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 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倍数分别是( )A.50 255 B.100 450 C.50 675 D.150 67523.下图为光学显微镜的两种结构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物镜 B.甲越长,放大倍数越大C.乙为目镜 D.乙越短,放大倍数越小24.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B.调节光圈大小——调节视野的大小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调节手轮——调节物像的大小2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为了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他应该( )A.调节光圈 B.调换物镜 C.移动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26.显微镜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光线不足时,用小光圈对光 B.上升载物台侧面注视物镜C.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 D.用擦镜纸轻擦目镜和物镜27.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e”的玻片和动物细胞永久装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④B.转换③④号镜头应该使用转换器C.字母“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D.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光源是不一样的28.小秦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依次看到如下四个视野。对小秦操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视野①→②时,小秦将临时玻片向右适当移动B.由视野②→③时,小秦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C.由视野③→④时,小秦细微地调节了细准焦螺旋D.由视野③→④时,小秦选用了大光圈使视野更亮29.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制作过程中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盖盖玻片时要避免出现气泡 D.滴加碘液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30.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是( )①生理盐水 ②解剖针 ③碘液 ④消毒牙签 ⑤刀片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该部分有4个大题,每个大题各10分,共40分,“[ ]”中填写序号或字母,“ ”上填写文字或相应内容,“[ ]”和“ ”整体给分,专业术语字写错不得分)31.小丁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双目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调试显微镜时,应转动[ ] 使 (低倍/高倍)物镜对准聚光镜。(2)图中④是 ,⑤是 ,二者都可以使 升降。(3)视野中能看到物像但是不清晰应该调节[ ] 使物像更清晰。(4)当物像整体在视野的左下方,而且视野比较暗,接下来将如何操作? 。(5)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q”玻片标本时,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 。(6)在移动玻片的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没有移动,转动目镜污点仍然存在。据此推测,污点最可能位于 上。32.概念图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快速记忆。如图是“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概念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A 、B 、C 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A指的是 (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B指的是遗传多样性;A和环境共同构成了C,C是 (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2)每到花生播种季节,种子公司会提供多种优质花生品种供农民选择。这些不同的花生品种是技术人员利用 (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培育出来的。(3)生态系统多种多样,比如有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4)虽然不同物种的生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如 、 、 、 。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观察的重要手段。图1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用图1中序号排序),步骤③中滴加的液体是 ,目的是 。(2)用碘液染色后,图2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该结构作用是 。(3)若图2视野中有出现气泡,是步骤 (填写序号)出现了问题;若细胞出现重叠,是步骤 (填写序号)出现了问题。(4)细胞中能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的结构是[ ] 。(5)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在[ ] 中完成的,其中还有许多细微的结构,如 。34.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以黑豆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第①组和第②组以 为变量。②③组 (是/不是)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植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 。(4)每组用10粒种子,而不是用1粒的原因是 。答案选择题1.B2.D由题干可知,鸬鹉的生活范围涉及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3.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在几年内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是种内的差异,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多样性。4.B5.C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题中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6-10 DCCCA 11-15 DBBBC 16-19 AAAC20.A探究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外,水分也不同,这样无法确定是温度影响种子萌发还是水分影响,所以两个培养皿中都应该适量洒水,保证水分条件一致,A正确。若两个培养皿中都不洒水,种子缺水,条件不适宜,种子也不能萌发,无法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错误。实验的变量应该是温度,若两个培养皿都放在25℃环境中,无法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错误。两个培养皿都放在0℃环境中,条件不适宜,两个培养皿的种子都不萌发,无法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错误。故选A。21-25 ACDCD 26-30 ADAAD非选择题31.(10分,第(4)题2分,其余每空1分)(1)②转换器;低倍(2)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3)⑤细准焦螺旋(4)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1分),用大光圈同时调节亮度调节旋钮,调亮光源(1分)。(5)b。(6)在物镜上。32.(10分,每空1分)(1)物种;生态系统。(2)遗传。(3)农田;海洋等;生物圈。(4)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3.(10分,每空1分)(1)③②①④⑤;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⑦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3)④;①。(4)⑥细胞膜。(5)⑧细胞质;线粒体。34.(10分,第(3)题2分,其余每空1分)(1))温度;不是;实验法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②③组未控制单一变量,有两对变量。(合理即可)(2)水(3)样本数量尽量多能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