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对应现象:有小暑则必有大暑,小雪小寒之后也会有大雪大寒。但唯独小满,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大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凡事忌“太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凡事太满便极易走向反面,小满的状态则刚刚好。由此可见,小满这个传统节气的命名,无疑包含着中国人朴素但极具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智慧源于思考
③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科技伦理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向善、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反映出(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促进哲学的发展
C.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D.具体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3.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辅助生殖技术……越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为此,人们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认为科技活动应该遵循科技伦理原则,真正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材料表明(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具体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指明方向,提供具体指导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860年12月,马克思首次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出评价。他说,“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的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这表明(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排供世界观的指导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8月1日~8日,第25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跨越边界的哲学”,旨在促进学术界和公众对社会未来的反思,强调哲学思想在公共领域的持续重要性。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具体科学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科学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智慧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古希腊文化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精神。众多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自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观点。例如,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关注世界的本原和物质结构,想尽办法理解宇宙的形成和运行规律。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入思考成为哲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动力。从中可以看出( )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②好奇与探索的精神是哲学真正的开端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的追问
④认识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对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②哲学就是所有科学的总结,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主观思考与冥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年4月30日下午5时46分,东风着陆场再一次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安全落地。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太空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这种绵绵不绝的好奇心,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 )
①哲学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②好奇心使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一定取得成功
③来自生活的哲学都是正确的哲学
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9.2024年6月7日,《解放军报》发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贯通源流根脉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章,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具体方案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年6月7日《解放军报》发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贯通源流根脉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指出,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看,主要告诉我们( )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方法论只有哲学家才有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世界观是用于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用于改造世界的
D.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方法论是系统的、自觉的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④是指导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沙漠极端环境中发现一种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齿肋赤藓。研究还发现,在复合多重逆境的火星模拟条件下,齿肋赤藓仍能存活并在恢复适宜环境后再生出新植株,这是高等植物在火星模拟条件下存活的首次报道。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年7月5日6时4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人可以在认识和创造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卫星发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上述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与以下观点一致的是( )
①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本原”
②我国哲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程颐的“有理则有气”
④陆九渊觉得“宇宙便是无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下列观点与此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④天有常道,地有常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8.网络谣言危害严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一些谣言伪装成生活资讯,打着“温馨提示”的幌子通过网络传播;有的谣言穿着所谓“冷知识”“小技巧”的“马甲”,以科普的名义传播伪科学。尤其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造谣者严重混淆视听,污染网络空间生态。以下观点与传播网络谣言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②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③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
①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致力于对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主动。下列说法与上述观点表述一致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2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长空万里东风起。1960年,火箭院产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我国导弹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仿制成功只是开始,想要自主研制,前方的路途更加艰辛、更具挑战。火箭院广大科研人员充分挖掘东风一号导弹的潜力,“小步快走”开展自主研制工作。1964年,东风二号发射成功,翻开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崭新篇章。
1970年,科研人员经过上百次试车,终于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伴随着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等型号研制成功,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型谱变得更加丰富。1999年11月20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枚大推力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首飞成功。2022年12月9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将14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填补了中国海上热发射的技术空白。2023年,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先后执行3次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
结合材料,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说明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的道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启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历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为什么并不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过时?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极”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的远古圣贤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重要思想。
在中国哲学史上,“太极”是表示宇宙本原的哲学范畴。宋代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而宋代张载则针锋相对地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指出“太极”是“天地未判之前”的“太虚之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起源”的知识,分析“太极”哲学思想的产生。
(2)朱熹和张载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4.材料一 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 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 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哪种基本形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D B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A D C C C B
1.A
【详解】①③:凡事太满便极易走向反面,小满的状态则刚刚好。中国人朴素但极具智慧的哲学思想,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①③符合题意。
②:哲学智慧源于社会实践,且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而非哲学的产生,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没有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D
【详解】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说法错误。
B:材料强调哲学对于具体科学的作用,不强调具体科学对于哲学发展的作用,B与题意不符。
C:具体科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说法错误
D:科技伦理是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向善、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反映出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否则就会跑偏,给人类带来灾难,D正确。
故本题选D。
3.B
【详解】①:近年来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为此,人们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这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①正确。
②:并不是具体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哲学的发展,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非具体指导,③排除。
④:人们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问题,认为科技活动应该遵循科技伦理原则,真正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这表明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D
【详解】①:材料强调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不强调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的指导,①与题意不符。
②④:马克思首次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作出评价。他说,“虽然这本书用英文写的很粗略,但是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这表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5.D
【详解】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①排除。
②:哲学的本义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②排除。
③: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正确。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B
【详解】①③:众多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自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观点,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入思考成为哲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动力。可以看出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的追问,①③符合题意。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人们对自然界的深入思考成为哲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动力,未涉及哲学的指导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①说法正确。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说法错误。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说法正确。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①④: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太空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这种绵绵不绝的好奇心,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哲学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①④符合题意。
②:好奇心不一定能够使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②错误。
③:哲学来自生活,但来自生活的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哲学,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能提供具体方案,②错误。
④:不能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D
【详解】①:哲学都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本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但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以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A: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所以有世界观就有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A错误。
B:“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符合题意。
C: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C错误。
D: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和方法论都是零散的、不自觉的,D错误。
故本题选B。
12.D
【详解】③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是指导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故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此两项都不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的原因,排除①②。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期间,在沙漠极端环境中发现一种有望在火星存活的植物——齿肋赤藓,这是高等植物在火星模拟条件下存活的首次报道。这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能动的认识世界,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④: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①④:我国成功将天绘五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同时也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卫星发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①④正确。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但不能改造规律,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5.A
【详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中强调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以及这些规律对万物生长变化的影响。强调了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①: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和虚空是世界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而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这种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性,与荀子对自然界规律性的强调有一致性,①正确。
②: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的思想,认为精神(神)是依赖于物质(形)的,物质存在则精神存在,物质消亡则精神消亡。这种观点与荀子对自然规律和万物生长的描述都是基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和作用,因此也有一致性,②正确。
③:“有理则有气”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理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与题干观点不一致,③排除。
④:“宇宙便是无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与题干观点不一致,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D
【详解】②④: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材料中柏拉图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有常道,地有常数”都是唯物主义,与之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②④符合题意。
①:“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辩证法思想,①与题意不符。
③:“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体现唯心主义,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17.C
【详解】C: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正确。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
B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C
【详解】传播网络谣言的人通常是把自己的想法包装成伪科学,因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
①: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是在讲述任何事物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与材料主旨不符,①错误。
②: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指的是法、国土都是从心中生,心中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与材料相符,②正确。
③: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世界是由自我创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③正确。
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现实世界是由人们说出来的理念世界形成的,这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9.C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不合题意。
②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②④符合题意。
③:设问指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的原因,而不是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B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①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科学的理论,②④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主动,这告诉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科研人员“逐梦星空”表明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逐梦星空”取得成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坚持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分析】背景素材:火箭院科研人员“逐梦星空”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仿制成功的基础上,他们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不断挑战新的技术难题,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推动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可联系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知识分析作答。
关键词②:在科研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可联系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知识分析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因为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因为它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属性)要求,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⑤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为什么并不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过时,需要调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可联系教材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关键词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可联系教材知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关键词③: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可联系教材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作用。
关键词④: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启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可联系教材知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和时政信息相结合。
23.(1)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国的远古圣贤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太极”的哲学思想。②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中国的远古圣贤把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不断总结和完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的哲学思想。
(2)①朱熹的言论将“太极”表述为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并将其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精神客体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张载的言论将“太极”解释为“太虚之气”,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并认为其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二者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分析】背景素材:古代哲学思想
考点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基本派别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太极”哲学思想的产生。知识限定为“哲学的起源”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应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太极”是中国的远古圣贤在“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重要思想→可联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②:中国的远古圣贤逐步地认识宇宙、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了“太极”是思想→可联系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要求考生阐述朱熹和张载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并说明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派别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辨别。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宋代朱熹把“太极”说成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客体,提出了“理一元论”的思想,认为“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可联系客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关键词②:宋代张载则针锋相对地提出“气一元论”的宇宙本原观,指出“太极”是“天地未判之前”的“太虚之气”“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知识。
关键词③:对比两种观点→可联系唯物主义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4.①王夫之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培根的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④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⑤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背景素材:不同哲学观点的分析
考点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上述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哪种基本形态? ”,属于分析类题型,需要调用《 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气者,理之依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客观规律的存在与发生必须依附于实体而存在→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培根认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作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也就只有那么多→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关键词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关键词④: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可联系:主观唯心主义。
关键词⑤: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绝对观念”是一种超越个体的客观存在,它不受任何个体或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是绝对的、普遍的,是所有存在的共同本质和根据→可联系: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