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6张PPT)主题四 寻找地球上的居住地探究自然条件对居住地的影响第二课时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十分广阔,但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宜人类居住。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找更加适宜的居住地。今天,地球表面有些地方人口稠密,有些地方人烟稀少;有些是城镇,有些是乡村。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人们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哪些条件?怎样描述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居住环境。意大利佛罗伦萨全景主题学习目标运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说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明气候、水源、地形、海洋等自然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城乡等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和文化景观特点,领略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人们是如何选择居住地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1.探究自然条件对居住地的影响2.描述居住地气候特点3.描绘居住地文化景观核心素养分析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学习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理解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差异而导致的人口密度变化,进而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影响:气温、降水、水源、地形等自然条件直接影响人类居住地的选择,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当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人地协调观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和大陆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而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等地区人口集中,这种认知有助于学生对全球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形成直观认识。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这些差异,从而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区域认知综合分析自然条件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气温、降水、水源、地形等多种自然条件对居住地选择的影响,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为何某些地区成为人口稠密区,哪些条件适合人类居住等,这种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是综合思维的重要体现。综合思维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地球仪探究气温变化)和案例分析(如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自然条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当地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理实践力世界人口01影响居住地的自然因素02Contents目 录影响居住地的自然因素Part 02气温地形降水水源海洋地球表面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有限。气温、降水、水源、地形、海洋是人类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气温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的数值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C,读作“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气温的观测现代气温观测已经由温度传感器替代了温度表,温度传感器可即时获得气温数据。气温的时间变化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是气温随时间变化的一般规律。前者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后者是指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午后2时左右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它的大小反映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程度。24681012141618202224月3020100气温/℃0图4-5 北半球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123456789101112月302010-10气温/℃0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年变化的程度。图4-5 北半球某地(陆地)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规律项目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平均气温最高月份 7月 8月 1月 2月平均气温最低月份 1月 2月 7月 8月气温的空间分布气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气温的空间分布受纬度位置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图4-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气温对居住地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年均气温较高,那里没有寒冷的冬季,全年植物生长茂盛,人类获取食物比较容易。对早期人类来说,这里是生存压力最小的地区。但是,终年炎热也减少了人类的户外活动时间。图4-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气温对居住地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人类能够获取的食物有限,生活在那里的人类较少。图4-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气温对居住地的影响中纬度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图4-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阅读气温分布图工具与实践1.观察气温分布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及递增或递减的规律。2. 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3. 观察等温线的弯曲形状。4. 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有高温或低温中心。气温的空间分布受海陆分布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有差异。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冬季则相反。图4-8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4-9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工具与实践1. 在图4-8、图4-9中,选择 A、B 两地。A、B 两地分别位于同纬度的亚欧大陆内部和太平洋上。2. 读图4-8,比较 A、B 两地的气温,说明冬季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3. 读图4-9,比较 A、B 两地的气温,说明夏季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4. 读图4-8、图4-9,比较北半球与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从海陆的分布状况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5. 归纳海陆分布对气温及其变化的影响。图4-8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4-9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降水概念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统称降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mm)。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来表示。降水的类型空气受热上升,水汽子在高空冷却凝结,由此形成降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和暴雨。赤道地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午后也常出现对流雨。对流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北抬升,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降水。我国东部夏秋季节多为锋面雨。锋面雨迎风坡,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饱和空气成云降雨。背风坡,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对出现在山地和丘陵的迎风坡。地形雨常出现在副热带海域的夏秋季节。强度很大,多为暴雨。常伴有狂风、雷电。台风雨降水量的出来那个测量工具: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雨量器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口、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承水口口径成比例的量筒。温馨提示:测量降水量是,不能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数据,而应降雨量器中的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取数据。降水的季节变化图4-11伦敦各月平均降水量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降水量常常是不同的。人们常用各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类型:全年多雨型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多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类型:夏季多雨型分布地区:南北纬10°—60°的大陆东岸降水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类型:常年湿润型分布地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降水特点:各月降水均匀,雨量适中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类型:冬季多雨型分布地区: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降水特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类型:全年少雨型分布地区:两极地区;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少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一般情况下,海洋水汽容易到达的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地区丰富。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大陆西岸在200毫米以下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世界,“雨极”: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在一年里创下了 20 447 毫米的降水量的纪录。降水的空间分布图4-1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连续 91 年未落一滴雨的纪录。降水对居住地的影响降水也是影响人类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例如,降水量会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们选择居住地。其中,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条重要的界线。年降水量超过 400 毫米,就可以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年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如果有充足的灌溉水源,人们也可以种植农作物,人口分布较多降水量和灌溉水源都不足,人们一般以饲养牛、马、羊等牲畜为主,人口分布较少。降水对居住地的影响某些温带地区温度适宜,但人口分布比较稀疏,这与降水量不足有关;赤道地区热量和降水量都很丰富,但往往不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说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气温与降水配合状况都会影响人类选择居住地。水源水源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水源是人类选择居住地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源河流、湖泊是主要的天然水源,既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也可为人们提供鱼类等水产品和航运之便。生产生活用水航运之便鱼类等水产品水源图4-13古代亚非文明发源地尼罗河、黄河—长江、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目前,河流沿岸仍是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地形地形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农作物种植,也有利于居住地建设。例如,东亚、南亚、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地形并非所有平原都适宜人类居住。过分湿热、雨林密布的亚马孙平原,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的图兰平原等,人口稀少。热带地区,人们常选择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例如,巴西高原虽地处低纬度地区,但海拔较高,比较凉爽,适宜人类居住。亚马孙平原图兰平原巴西高原海洋海洋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从人口分布看,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海洋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产品,被称为“人类第二粮仓”。图4-14广西北海开渔节海洋人们还通过填海造陆等方式利用海洋空间。2018年6月20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工地上来自中国的四条大型耙吸挖泥船同时在吹沙。海洋沿海地区常常遭受海啸、台风的侵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注意防灾减灾。海啸台风工作完成情况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展了人类居住的范围,同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破坏居住地环境。因此,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思维拓展尼罗河给古埃及人带来了什么?尼罗河被誉为埃及的母亲河。埃及气候炎热,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但古埃及农业生产较发达,这一切都和尼罗河关系密切。尼罗河每年7~10月泛滥,洪水退去后,留在田里富含养分的淤泥成为农作物的天然肥料。古埃及人逐渐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在河水泛滥结束后,他们把种子撒在土地上,等待收获。所以,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泛滥是大自然对他们的馈赠。图4-15尼罗河风光思考气温、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类选择居住地有什么影响?气温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那里没有寒冷的冬季,全年植物生长茂盛,人类获取食物比较容易。对早期人类来说,这里是生存压力最小的地区。但是,终年炎热也减少了人类的户外活动时间。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人类能够获取的食物有限,生活在那里的人类较少。中纬度地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比较适合人类居住。1降水降水量会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们选择居住地。某些温带地区温度适宜,但人口分布比较稀疏,这与降水量不足有关;赤道地区热量和降水量都很丰富,但往往不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说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气温与降水配合状况都会影响人类选择居住地。2水源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水源是人类选择居住地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河流、湖泊是主要的天然水源,既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也可为人们提供鱼类等水产品和航运之便。3地形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农作物种植,也有利于居住地建设。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农作物种植,也有利于居住地建设。4海洋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海洋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产品,被称为“人类第二粮仓”。人们还通过填海造陆等方式利用海洋空间。但是,沿海地区常常遭受海啸、台风的侵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注意防灾减灾5课堂小结能力提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气温、降水、水源、地形、海洋等自然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课堂小练图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组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读图,关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B.从北向南递减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从内陆向沿海递减解析:由图可知,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等温线东西延伸,南北变化,从赤道向北极的气温变化大致是20℃→10℃→0℃→-10℃,即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对北半球来说是从南向北气温递减,排除ABD,选C。C图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组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读图,关于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A.内陆地区降水多B.极地地区降水多C.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D.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解析:由图可知,南半球的内陆地区降水整体也偏少,A错误;南极地区降水少,B错误;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C错误;赤道附近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D正确。故选D。D图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组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③处比同纬度的④处气温低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C.海陆 D.人类活动解析:由图可知,③位于青藏高原附近,④位于亚洲东部沿海地区附近,两地是同纬度地区,但是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为地形的影响,所以突出的特征是“高寒”,比同纬度的④地区气温低。排除ACD,选B。B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开展“寻找古村落”考察活动。下图为某地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的古村落集中分布在(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古村落集中分布在北部,D正确。D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开展“寻找古村落”考察活动。下图为某地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古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A.平原地区较多 B.邻近矿产资源C.多沿河流分布 D.多沿山脊分布解析:该地的古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区,A错误;据图无法判断该地古村落邻近矿产资源分布,B错误;图中古村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C正确;山脊地区古村落分布较少,D错误。C6.我国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的禁渔期,期间禁止一切捕捞活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减少水污染C.便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D.保护渔业资源解析:采取休渔期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故选D。D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