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第 1 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模型)课题 1.2.1《地球与地球仪》 单元 第 1 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课标 要求 【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 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太空探索】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 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 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教材 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 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感受前人勇于 探索的精神。让学生通过学习有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知识,认识地球仪, 使学生学会比较和归纳等地理学习的常用方法,逐步地建立地球空间概念。学情 分析 本节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从难度上来说属于学科的入门的阶段,以知识了解为 主,知识点较少,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因此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主要 还是延续之前的教学风格,在帮助学生们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 兴趣爱好,帮助树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学习 目标 与核 心素 养 【区域认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 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实践力】通过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仪的构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 和谐共生的人地协调观。重点 难点 1.学会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学会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 哔哩哔哩一博主在国庆期间参观金华科技馆 【视频导入】今天我们也沉浸式到金华科技 馆一游。 观看视频 情景 式教 学导 入讲 授 新 课 【板书】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学习活动 1】认识地球的形状 【方法指引】预习课文,读图 1.5 人类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问题引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说的是什么?(从语文角度、地 理角度分析) 【问题引领 1】绘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 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分阶段展示相关图 片,最后教师展示四个阶段的小结图片) 【学生】①直觉阶段(天圆地方)→②推测 阶段(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③证明阶 段(环球航行)→④确证阶段(从太空观察)。 【教师】展示图片 【合作探究】我是小小讲解员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承转)人们在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 准确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要描述 地球的大小,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学习活动2】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地球的 大小 研读课文, 分析思考, 培养学生逻 辑思维 观看视频, 初步感受地 球的大小 展示“人类对地 球形状的认识 过程 ”,引导学 生感受有关地 球形状科学史 的教育。 启发引导学生 思索、观察生活讲 授 新 课 【板书】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方法指引】预习课文 P12,读图 1.6 地球的 大小示意图。 【问题引领 2】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 来描述,也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描述。 (1)用地球的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用学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 的大小。 (3)用太阳和月球作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学生】……(回答略) 【合作探究】我是小小讲解员 【学生】……(回答略) 运用所学知 识 计 算 比 较,感受生 活中的地理 通过比较的方 法,结合生活中 的事物去感知 地球的大小。讲 授 新 课 讲 (承转)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仅 仅是个起点。但是,地球太大了,为了看到 它的全貌,人类制造了它的模型—地球仪。 【学习活动3】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方法指引】:预习课文 P12 ,阅读图 1.9 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示意图。 【问题引领】 1.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2.地球仪和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的不同。 3.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地轴、南北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1)地轴只是假想轴,在地球上不是真实存 在的;(2)地轴是倾斜的,角度为 23.5 ° , 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3)地球仪为正球体, 地球为不规则球体;(4)地球仪不能完整表 示地球全貌,如陆地、海洋、山脉、河流、 城市等。 (承转)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常用的工具, 观 察 地 球 仪,培养读 图能力 这里注重让学 生通过观察地 球仪,发现新 知。 通过动手制作 简易地球仪,提 高学生的地理 实践能力和动 手能力。授 新 课 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 【合作探究】我是操作员,制作简易的地球 仪。 【板书】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方法指引】:预习课文 P14 ,按照课文介 绍的步骤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小组合作, 制作简易地 球仪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金华科技馆“认识地球 ”主题 馆一起认识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这一形状通过地球卫星照 片得到了最准确、最科学的证实。我们还知 道了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最大周长、表 面积等,通过地球仪的制作,我们需要知道 地球仪的模型和应用,一节课下来,相信同 学们对地球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随堂练习 (2024 ·安徽池州 ·二模)2021 年 7 月 15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发布 《天宫TV》第六集,曝光了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地球,它不停地旋转, 美到令人窒息,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各小题。 1.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地球,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是(D) A.天圆地方 B.倒扣的盘子 C.正方体 D.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过程排序正确的是(D)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②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天圆地方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2022 年 4 月 16 日 11 时 05 分,神舟十三号航天 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结束了为期6 个月的太空之 旅。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C)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 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4.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D) A.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 B.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 4 万千米 D.地球的极半径是 6378 千米 (2024 ·河南商丘)学习了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用泡沫球制作了 地球仪。读小明同学制作的地球仪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排序合理的是(C)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 棍贯穿小球③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极点④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④②①③ 2.图中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是(D) A.固定后小木棍应竖直 B.画出全部的经线和纬线 C.泡沫球应修整为椭球体 D.把与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圆图标注为 0 °纬线 3.从小明制作的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B) A.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 4 万千米 B.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C.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 5.1 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实践性 作业板书 设计 第二节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