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补充知识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太阳辐射能量最集中的部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球固体表面均温约22°C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均温约15°C大气辐射长波辐射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1-----大气的受热过程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1.通过示意图,知道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来源及传递方向。2. 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 通过生活中典型的案例,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课前思考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你知道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吗?【课前导入】生活中的大气受热过程【课前导入】生活中的大气受热过程【课前思考2】大家注意过天空的颜色吗?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雨天的天空呈灰白色。早晨和傍晚有彩霞的时候呈火红色。你知道天空不同颜色的原因吗?【课前思考3】霜多形成于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请分析其原因并思考应对的措施。【课前导入】生活中的大气受热过程7大气上界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 间大气吸收“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1、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对流层)主要的、直接的热源。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还大地”3、大气长波辐射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4、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CO2、H2O)大气升温(吸收、反射、散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地 面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臭氧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CO2、H2O吸收波长较长红外线氧原子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参与的大气成分:特点:③散射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空气分子和小尘埃特点: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②反射参与的大气成分:大尘埃特点:无条件散射所有光(特点:有选择性)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为什么晴空呈蓝色,云为白色;2.交通信号“红灯停”的科学依据。;牛刀小试:利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解释一下现象:红色光的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穿透力强。即使是雨雾天也能很远地看见以确保交通安全。太阳光中的蓝紫光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所以天空呈现蓝色;白云是因为水汽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3.阴天的白天气温通常比较低;4.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亮的;牛刀小试:利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解释一下现象:因为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气温低。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5.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6.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大,紫外线强?牛刀小试:利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解释一下现象: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就多【知识拓展】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2.采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保温的原理?①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透过玻璃进入温室,被地面吸收后产生地面辐射;②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被反射到室内,进而起到保温作用。3.华北地区早春时节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作用:保温、保水; 保温原理: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知识拓展】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课堂思考】霜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幅度大,水汽凝结易出现霜冻和雾。浓烟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地表温度。【课前思考3】霜多形成于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请分析其原因并思考应对的措施。思考晴朗天气和阴雨天气下日较差(昼夜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什么 日较差:晴天>阴雨天问:由此可知,日较差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天气状况原因:①晴天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晴天气温日较差大。②多云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的削弱作用,使得气温相对降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提高夜间温度,因此多云天气气温日较差小。思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很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0~15度左右,年平均气温只有7.1度。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就比同纬度的重庆、上海低了10~15度。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原因: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也弱,温度低。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①地势②天气③下垫面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阴天相反→→白天增温速度慢夜晚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较小(如海洋)3、昼夜温差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⑤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大气受热过程——小结③大气逆辐射跟踪训练11、白天多云,气温偏低。与图中哪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被削弱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2、大气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作用直接相关( )A.① B.② C.③ D.④3、青藏高原地区,夜间降温较快,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作用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读图,回答下列1--3小题DBC跟踪训练1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4~5题。4、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强 B.②较强C.③较强 D.④较强5、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AC跟踪训练17.在我国山东胶东地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D.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效率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运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据此完成6-7题。6.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降低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