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2019新课标人教版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1节 气象灾害(第1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1.了解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分析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04寒潮灾害目录01洪涝灾害02干旱灾害03台风灾害情境导入今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偏多、偏重。入汛以来,有21个省区市524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洪水,是常年同期的1.1倍,部分地区洪涝灾情比较严重,汛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流域以及太湖流域。1.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2.该如何应对洪涝灾害呢?Disaster1、洪涝灾害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1、概念“洪”“涝”因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来水”多少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及时“去水”一、洪涝灾害问题探究1:结合下图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洪涝灾害分布的影响;2、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一、洪涝灾害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降水量大、集中的地区,径流量大,洪涝发生频率高。一、洪涝灾害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原因:地势低洼区,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一、洪涝灾害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导致洪涝灾害频发。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海河水系呈扇状分布,支流多,集中汇入干流,急剧抬高河流水位。思考1:海河和荆江是我国洪涝多发河段,从水系的角度分析原因;一、洪涝灾害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思考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该河流上游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沼泽(植被)拦蓄地表径流,使洪峰峰值削减、形成时间延迟。一、洪涝灾害右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思考3:据图说明城镇化和修水库对洪涝灾害的影响。城镇化地面硬化①为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②为自然状态下洪水过程线,③为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问题探究2:影响洪涝灾害的其他因素下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加、提前加剧洪涝修水库削峰补枯调节径流洪峰流量减少、延迟减轻洪涝应用提升:影响洪涝多发的因素因素 影响自然因素 气候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形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 支流多,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洪峰流量增加;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加剧洪水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城镇化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洪峰水位提高解决问题: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气候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地形 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文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支流众多。植被破坏水文水系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降低了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解决问题:2.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的措施? 退垸还湖和退田还湖 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上游修建水库,调节水流,减少下游的洪水压力; 加固河堤和对河道裁弯取直;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一、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平原地区的洪涝和山洪的区别历时 洪水流速 危害洪涝山洪短长慢快小大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的洪涝灾害的分布:一、洪涝灾害案例分析:贵州望谟“6. 6”山洪灾害2011年6月6日凌晨1点,贵州望谟突降暴雨,2小时内降水量超过300毫米,山区大量洪水汇集并迅速涌向下游,造成部分沿河房屋倒塌,公路被冲垮,电力、通信等设施中断截至6月7日,造成望谟县21人死亡、31人失踪、8万人受灾、2804间房屋倒塌,引发地质灾害112起,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结合文字和图片分析,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一、洪涝灾害3.洪涝危害淹没农田、聚落城市内涝破坏基础设施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引发疫情生命、财产损失2.干旱灾害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干旱灾害特别提醒:“干旱”只是“水资源少”;但 “旱灾” 重点应该是“水资源供不应求”,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单纯的“水资源少”在图中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二、干旱灾害二、干旱灾害非洲、大洋洲、亚洲的内陆地区,非洲最严重2.世界分布:旱灾严重的地方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二、干旱灾害2006年夏秋之交遭遇了60年一遇的旱情。这是重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干旱。由于伏旱迅速发展,连日的高温晴热天气,导致土壤失墒快,加重。因旱受灾人口达2100万人,820.4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32.7万公顷,绝收3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90.7亿元。干旱导致的河床大面积裸露,为蝗虫的产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来年蝗灾爆发埋下祸根。案例分析:重庆遭遇60年一遇旱情阅读文字资料回答:旱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二、干旱灾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3.旱灾的危害: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二、干旱灾害3.旱灾的危害:人畜饮水困难引发蝗灾引发森林火灾二、干旱灾害4.我国的旱灾:我国的旱灾频次图读我国的旱灾频次图,思考以下问题1.我国的旱灾的分布及原因?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2.我国的旱灾高发中心有哪几个?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最频繁。二、干旱灾害4.我国的旱灾:问题探究1:分析我国华北旱灾最严重的季节及原因?华北旱灾多发季节为春季;原因雨季未到,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加之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冬小麦生长阶段日均需水量统计图二、干旱灾害4.我国的旱灾:问题探究2:为缓解华北地区春旱可以采取的措施。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发展节水农业,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防治水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种植耐旱作物。二、干旱灾害问题探究4:根据教材资料概括我国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事件名称 简介华西秋雨灾害 9月上中旬,华西和黄淮等地降水量异常偏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涉及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西南地区夏秋连旱 夏秋季节,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受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 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严重偏少,出现春夏连旱,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严重受灾。6月南方洪涝灾害 6月份,南方先后遭受四轮大范围强降水袭击,多地发生洪涝等灾害,影响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冬麦区冬春连旱 2010年冬至2011年春,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遭受了严重的冬春连旱,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等地受影响。我国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课堂检测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图一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二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1.楚雄最严重的旱情多发生在( )A.夏秋季节 B.春夏季节C.冬春季节 D.秋冬季节C解析:由图可知,楚雄10月~次年5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其中蒸发最大的是3~4月,故最严重的旱情发生在冬春季。课堂检测干旱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气象灾害。图一是我国某省轮廓图,图二是楚雄常年逐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2.旱情严重的季节,蒸发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降水少,海拔高,地表植被少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气温日较差大D.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漏水,径流少,地表干燥B解析:春季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这期间降水少,日照多,风力较强,蒸发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