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课综合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课综合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重点背诵问题:第一课 1、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及规律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特点?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及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历史前提?P11 P13
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什么及其内容?
诞生标志是什么及其内容?P15
5、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课本17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背诵材料第4页)
6、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1.2学案21题)
第二课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3.1919年五四运动的意义?P23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P23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
6、如何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成就,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25页+29页二三段
第三课 1、改革开放的意义 ?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各自主题、历史贡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1-3课过关检测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1-22高一上 浙江杭州 阶段练习)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2.(2023高三 全国 专题练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3-24高二下 辽宁朝阳 期末)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和奴隶社会的奴隶没有不同
③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
④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是雇佣工人从属关系的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3-24高一下 湖南株洲 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新时代,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以“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实现了这一理论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因为它( )
①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③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④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1-22高一 全国 单元测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可见(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8.(23-24高一下 广西南宁 期末)下图是1938年国民党军队在撤离九江前炸毁的龙开河铁桥。日军占领九江后,为了方便通行将铁桥修复,并假惺惺地改名为“爱民桥”。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工人阶级开始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当时的中华民族面临着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1-22高一 全国 单元测试)香山革命纪念馆深入发掘党中央在香山时期领导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的历史,策划开展“重温赶考路奋进新时代”活动。如果请你参与该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你应该重点描述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辛亥革命的胜利 ⑤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⑥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A.①-②-③-⑤ B.④-③-①-⑥ C.①-⑥-④-⑤ D.③-①-②-⑥
10.(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要以苏联的教训为借鉴,总结我国的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发展的问题。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体现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③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1964年重访嘉兴时,曾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纪此盛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其作用在于( )①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③确立了党的执政地位,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④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2024年上半年,某学校组织高一学生研学旅行,从浙江嘉兴南湖扬帆起航,再到陕西延安劈波斩浪,感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下列与同学们研学旅行感悟相符合的观点有(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执政能力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有了主心骨
③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3-24高二下 浙江丽水 期末)某班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①甲:“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②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丁:中共八大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3-24高二下 辽宁朝阳 期末)“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④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3-24高一下 海南海口 期末)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坚持改革开放( )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前提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1-22高一 全国 单元测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中国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能佐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实践,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之路越走越远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爱水长流,我国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众多河潮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潮管理保护难题,河潮状况逐步好转。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①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②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④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实践创新引领理论创新③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汲取世界文明成果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22高一上 全国 课后作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2024年7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 )①改革是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②实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改革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5 DDCDB 6-10 BDBDC 11-15 BACAA 16-20 CCDBD
1.D【详解】ABCD:生产力发展排在第一位,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私有制产生排在第二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阶级产生排在第三位,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国家产生排在第四位,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是国家产生的标志。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正确顺序为: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A、B、C错误,D正确。
故本题选D。
2.D【详解】①②: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和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积极意义,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原因,①②错误。
③④: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C
【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
①: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
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D
【详解】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排除。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奴隶社会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二者有很大不同,②排除。
③④:“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这说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是雇佣工人从属关系的根源,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B
【详解】①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阅读《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经典著作,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①③符合题意。
②:《共产党宣言》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②排除。
④:《共产党宣言》不是法律条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B
【详解】①③⑤: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①③⑤对应正确。
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说法错误。
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反映的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D
【详解】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说法错误。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B说法错误。
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C说法错误。
D: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B
【详解】①②④:题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因此,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不是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当时的中华民族面临着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①④正确,②错误。
③: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B。
9.D
【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③排第一位。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1921年,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①排第二位。
②: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要指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探索出来的,②排第三位。
⑥:1949年新中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⑥排第四位。
④:辛亥革命的胜利发生在1911年,早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展示的内容不直接相关,④排除。
⑤: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香山革命纪念馆展示的内容不直接相关,⑤排除。
故本题选D。
10.C
【详解】①③: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观点,体现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第二次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当时还未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②说法错误。
④:1956年,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①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其作用在于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①④符合题意。
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②错误。
③:1949年确立了党的执政地位,本题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产生,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2.A【详解】①: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①正确。
②: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正确。③: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错误。
④: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C【详解】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才是执政党,①错误。
②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谋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有了主心骨,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②③正确。
④: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C。
14.A【详解】①②:“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共八大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A【详解】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①③正确。
②: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排除。
④: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与题意不符。
②③: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②③正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②③: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实践,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之路越走越远,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均能佐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②③正确。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1949年,当时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与题意不符。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指导,不能佐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④排除。故本题选C。
18.D【详解】①:材料不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说法错误。③④:我国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众多河潮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9.B【详解】①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④正确;②③:这两个选项与题目设问无关,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20.D【详解】①: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排除。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正确。③: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排除。
④: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有利于完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④正确。
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