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一处距今约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精美的陶器、磨制石器以及农作物遗存。这为我们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以下符合当时社会情形的是( )
①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②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③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开始定居 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3.在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许多因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阶级压迫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②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封建专制被人民民主所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年10月1日起,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码头工人开始了近50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在新劳动合同谈判因工资问题破裂后,美国全国约一半的远洋运输被迫中断,涵盖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30多个港口。上述罢工( )
①表明工人想要通过罢工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决心
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仍然存在阶级对立
③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一种表现
④表明劳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缓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在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普通百姓饥寒交迫,缺衣少食,而农场主生产了大量的牛奶,却执意维持牛奶的高价格,宁可把多余的牛奶倒掉,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工人购买力降低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偶然现象
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在取代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和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④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明朝中期,江南某些地区的商品经济很发达,在丝织手工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②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③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④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陶者》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首诗运用质朴的语言讽刺时事,控诉与指斥社会中不平等现象。下列对诗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②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③封建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句诗的意思是: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中,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B.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C.劳动成果被地主全部占有
D.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
10.列宁指出:“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句话说明了( )
A.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B.任何性质的国家都维护剥削者的利益
C.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D.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1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 )
①阐明了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③作为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相结合
④作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旨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以下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论证正确的是( )
论据 观点
① 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 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 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③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梁家河到中南海,《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他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
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②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下列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实践的飞跃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最终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下事件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下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的有( )
①少数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
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 )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简答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画电影《疯狂的原始人》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满足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这部电影引发了很多人的追捧,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根本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6年危机达到高潮,当时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即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和获取高额利润,扩大生产,采用新技术,加紧对工人的剥削,因此,人民大众的消费经常落后于生产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在经济危机时期,总是出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广大的劳动人民流落街头,挨饿受冻;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被堆积在仓库里,大量的食物腐烂,甚至大批大批地被毁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危机每过一定时期就会重复一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是对的》是一档通俗理论对话节目,以下为部分剧情简介。
第二集(洞悉世界的眼睛) 本集深入浅出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展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集(不朽的《资本论》) 本集重温《资本论》创作和出版的艰辛历程。介绍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这一伟大发现,揭开资本的秘密,剖析经济危机的根源,立足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穿越历史的真理光芒和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五集(千年思想家) 本集阐释马克思这位“千年思想家”对世界的影响,并介绍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在中国的光辉成就和伟大范例。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A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D B A D A D B
1.D
【详解】③④: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状况,当时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开始出现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人们开始定居,③④正确。
①:虽然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但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器、磨制石器等,这些工具相对简单,不能说是复杂工具,①不选。
②: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不选。
故本题选D。
2.B
【详解】A:先有私有制后有阶级和国家,A错误。
B: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成为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随之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正确顺序,B正确。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才会出现私有制,C错误。
D: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并且先有私有制后有阶级和国家,D错误。
故本题选B。
3.C
【详解】②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新兴资产阶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②③正确。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形式并不能掩盖其阶级压迫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都是剥削制度,都存在着阶级剥削、阶级压迫,①排除。
④: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④排除。
故本题选C。
4.C
【详解】①: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罢工只是争取自身权利的途径之一,①排除。
②: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存在阶级对立,必然引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而出现罢工,②正确。
③: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反映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③正确。
④:劳资矛盾不可调和,但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A
【详解】AB:普通百姓饥缺衣少食,而农场主生产了大量的牛奶,宁可把多余的牛奶倒掉,也不愿低价卖给穷人,这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A正确,B排除。
C: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排除。
D: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不是偶然现象,D排除。
故本题选A。
6.D
【详解】①: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剥削,没有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①错误。
②: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地位,社会产品分配不公平,资本主义制度并未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②排除。
③④: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C
【详解】①:创办资本主义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该选项表述错误,①不选
②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②④符合题意,
③:“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备的基本条件,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①:题干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最早在奴隶社会出现,①排除。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封建等级制度,③错误。
②④:材料中这首诗通过陶工的悲惨遭遇,道出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不劳而获和劳动者劳而不获的黑暗现实,表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同时也反映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9.B
【详解】A:该选项强调的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但这不是根源,排除A。
B: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造成封建社会人与人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根源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B正确。
C: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交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C表述错误。
D:农民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强调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也是由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造成的,D项不是根源。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说法错误。
B:从阶级本质上讲,国家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其中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国家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即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B说法错误。
C:“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这句话说明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C符合题意。
D:题干确定国家的阶级性,不体现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D
【详解】①②:《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空想社会主义也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选项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①②排除。
③④: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B
【详解】①:《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我们必须坚持,①符合题意。
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际结合也能发挥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必须与时代相结合,③符合题意。
④:题干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C
【详解】①:“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论证,①不符合题意。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这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②符合题意。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D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①说法错误。
②:三大工人运动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②说法错误。
③④:《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展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①: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①正确;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③正确;
②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①②: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同时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故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符合题意。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排除。
④: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7.D
【详解】①:法国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说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不是从空想到实践,②错误。
③④: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其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8.A
【详解】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正确。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③正确。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9.D
【详解】①: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不是少数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①说法错误。
②④: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②④正确。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而不是平均分配,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0.B
【详解】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表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③符合题意。
④: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1.(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根本原因:生产力低下。
(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分析】背景素材: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迁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根本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一可联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
有效信息②: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一可联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一可联系生产资料与奴隶的占有。
有效信息②: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一可联系奴隶的人身自由。
有效信息③:奴隶主强制奴隶劳动一可联系产品的占有和支配。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2.
①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这就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调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可联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关键词②:危机每过一定时期就会重复一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关键词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联系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就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3.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是对的》节目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从意义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展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强大生命力→可联系教材知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关键词②: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这一伟大发现,揭开资本的秘密,剖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可联系教材知识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所在→可联系教材知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4.(1)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展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端,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分析】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题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需要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阶级基础。
关键词②: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可联系教材知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关键词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可联系教材知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题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社会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需要调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可联系教材知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关键词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联系教材知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关键词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