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3张PPT)第三章 大气运动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标呈现】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2.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识别著名气压中心分布,理解亚洲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季风环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水平运动的状况,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分布及成因,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所学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原理解决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相传,在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美洲运输马匹的帆船航行到副热带海区时,接连几周平静无风,停滞不前,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船上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借以减轻负荷。后来,人们就把副热带高压所在的纬度叫做“马纬度”。【材 料】2.“马纬度”附近区域为什么接连几周平静无风?【思考题】新课导入1.议一议,风是怎样的?目录01 大气的水平运动0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03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ABC海拔1、气压是什么?说出海拔与气压的关系。2、用示意图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是单位面积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海拔越高气压越小。318之零食高反必备知识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等压面必备知识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地面受热不均匀时,等压面会发生弯曲等压面冷冷热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低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高压思考:为什么水平方向上气流会由高压流向低压?复习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观察实验,在下图中画出墨水运动轨迹热冷冷低压A’B’C’CAB高压低压风风风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低压高压高压必备知识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高压低压低压高压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线等压面水平面等压线是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等压面是空间上气压相等的点连成的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产生水平气压差地面冷热不均太阳辐射引起导致风热力环流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引起复习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知识回顾: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就叫做_____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它力的影响,理想状态下风向应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产生水平气压差风大气水平运动引起高压低压49249449649850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小结】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10101008100610041002(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方向:大小:特点:地转偏向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垂直于空气运动的方向,偏向:北右南左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摩擦力摩擦力3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例如:陆地>海洋 山区>平原等高空大气运动时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影响风向,减小风速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8.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A.a B.b C.c D.d2022年1月浙江卷《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990/hPa980970960950940北半球 N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下的风Wind in Ideal State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5105085065045025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90o,与等压线平行②高空风的形成(受2种力的影响)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500/hPa498496494492490北半球 N高空的风High-altitude wind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90o,与等压线平行01-风的形成存在于高空中(北半球为例)近地面高空500498496494492490488486484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10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约300—450摩擦力①近地面风的形成(受3种力的影响)990/hPa980970960950940北半球 N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的风-NWind near the ground-N990/hPa980970960950940南半球 S近地面的风-SWind near the ground-S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左)偏约300—45001-风的形成存在于近地面高空近地面10201016101210081004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01-风的形成高空近地面10241020101610121008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560556552548544地面风和高空风F梯F梯+F偏F梯+F偏+F摩低高理论风向高空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垂直等压线风的受力状况三种模式风 图示 受力状况 风向理想风高空风近地面风5、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风向的判断方法:第一步:过该点做等压线的切线或平行于等压线;101010081006单位: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近地面风向低AA(北半球为例)风向的判断方法风向的判断方法:第二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切线且高压指向低压。101010081006单位: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近地面风向低AA(北半球为例)风向的判断方法风向的判断方法:第三步: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判断左右,南左北右偏转45°画出风向。101010081006单位: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近地面风向低AA(北半球为例)风向的判断方法风向的判定——三步曲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确定地转偏向力(按照“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第三步:确定最终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30°~45°夹角,(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风向的判读北半球高空500510520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百帕)A.北半球近地面101010081006(百帕)B.风向的绘制【练一练】画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低北半球近地面500510520(百帕)南半球高空西南风东南风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该飞机(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东面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B随堂练习下图为2020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3~4题。3.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3.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A.1 003或1 007B.1 005或1 009C.1 007或1 009D.1 009或1 0114.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C.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听课手册《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风杆(向下的竖)即为风向, 一道风尾为2级,一个风旗为8级风杆风尾风尾风向的表示方法风来自什么方向就叫什么风,即在风的箭头处建立坐标,看风来自什么方向。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如图所示:风向的表示方法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与大气水平运动产生水平气压差风大气水平运动引起水平方向高压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实际上就是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气压梯度=如何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根据等高线分布疏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可知,当等高线越密集时,坡度越大;故类比推出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1010.61010.61010.6①同一幅图: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997.51000.01002.51005.01007.5ABCD如上图,风力:A>B>C>D。风速的比较②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等压线疏密状况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010km99810001002DB010km101210101008BC010km99810001002BB101210061000010kmBA如图,A、B、C、D风力大小是A>B>C>D分析:四幅图同比例尺,A点等压线间气压差最大,B、C、D气压差相同,但等压线疏密不同,由密到疏依次为BCD风速的比较①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状况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③不同图中,等压线疏密和等压差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归纳总结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②不同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风力越大。如图,C、D风力大小是C>D风速的比较1010100810061:100 000AB(1)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图3-5 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②处风力最大。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C处风力最大。 C气压梯度大于A。500500498496494494单位:百帕①②③④1026101810101:10 000CD课堂活动偏北风偏南风目录01 大气的水平运动0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03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Magellan's global voyage麦哲伦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探索归纳——世界范围内的风向有什么规律无风带无风带无风带说一说,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0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指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2.成因:高、低纬地区的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3.意义: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大气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海陆间的热量差异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输送、交换热量和水汽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情景一1.单圈环流90 N0 30 N60 N30 S60 S90 N高低高低北 风南 风热冷冷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高低极地高气压带90 N0 30 N60 N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低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低纬环流2.三圈环流 · 低纬环流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情景二(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突破这个难点,经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知识整理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风带( )风带东北信风带( )气压( )气压( )气压低气压东北风( )风( )风90°60°30°0°受热膨胀上升堆积( )暖而轻气流爬升到冷而重气流之上,形成( )气流冷却收缩( )( )环流( )环流( )环流近地面高空极地高副极地低副热带高中纬西极地东高高低东北西南下沉下沉上升高纬中纬低纬活 动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画一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归纳记忆:0 3 6 9、低高低高信西东风(风向:北撇南捺)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探究2】:三圈环流守时守信——贸易风在南北纬5°~25°的海区,常年刮着方向少变的风,一向很守“信用”。因此,海员们称之为“信风”。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逐渐掌握了这个规律,在信风的帮助下在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又有“贸易风”之称。航海噩梦——马纬度然而,有些海区却是商人们的噩梦。南北纬30°的副热带海区时常无风少雨,船只无法依靠风力航行。运输马匹的船员们因淡水和粮食不足,被迫将部分马匹投入大洋减轻负重。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区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航海噩梦——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60°附近,常年西风不断,气旋频繁,风大浪高,气候恶劣,船只航行极为危险,故被称为“魔鬼西风带”,为南极设置了一道天然屏障。无风是噩梦,风太大同样也成为了航海家们的噩梦。左图为我国“雪龙号”穿越魔鬼西风带。上升爬升下沉下 沉下沉爬升下 沉极锋-30°-60°-0°-30°-60°90°90°0°-30°-60°-60°-30°-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锋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规 律60°60°30°0°30°60°60°30°0°30°赤 道 低 压 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北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风)(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分布于赤道和南北纬30°、60°、90°附近;风带整体——北撇南捺指低压(二)气压带、风带的特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宽度:10,风带宽度20受热膨胀上升地转偏向力、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高温多雨高温少雨温和多雨酷寒少雨(热力因素)(动力因素)(热力因素)(动力因素)气压带成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0000600900300600900高空地面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原因动力原因热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1)热力原因:由于冷热原因导致气流上升或下沉(2)动力原因: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空气被迫上升或下沉(3)低压区——气流上升运动;高压区——气流下沉运动。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二)气压带、风带的特点1.气压带、风带的运动特征2)气压带、风带性质(温度与湿度)温度取决于纬度:低纬炎热,中纬温暖,高纬寒冷4.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空气下沉高气压地面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空气上升低气压地面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30°N赤道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60°N30°N4.气压带、风带的特点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30°0°30°60°60°30°0°30°90°90°下沉下沉下沉上升爬升爬升极锋极锋下沉2)气压带、风带性质(温度与湿度)冷、干冷、干暖、湿暖、湿热、干热、干热、湿冷、干暖、湿热、干热、干暖、湿冷、干注意:风带的湿度更多考虑风是从海洋上吹来还是陆地上吹来。风从海洋上吹来,湿润;风从陆地上吹来,干燥。判断南北半球并指出气压带、风带名称。1234765北半球1.赤道低气压带2.副热带高气压带3.副极地低气压带4.极地高气压带5.低纬信风带6.盛行西风带7.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判断——气压带风带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气压带、风带的变式图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5~6题。5.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④C.甲—②,乙—④D.甲—①,乙—③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如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题。3.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思考: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1)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思考: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学以致用】麦哲伦环球航行(2)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压带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画出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尝试分析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极锋多雨干燥湿润干燥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压带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锋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画出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尝试分析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多雨干燥湿润干燥0°30°N60°N90°N30°S60°S90°S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极锋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赤道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画出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尝试分析各气压带风带的干湿状况。干燥湿润干燥多雨干燥湿润干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03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0°N60°N60°S30°S0°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②地球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情景三思考:气压带风带又会是如何变化的呢?60°N60°S30°S0°30°N太阳光线太阳光线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一)规 律气压带、风带随 太阳直射点进行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但整体相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有滞后性。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23°26 N23°26 S66°34 S66°34 N0°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大约是约5-10个纬度。就北半球而言: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偏南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大约是约5-10个纬度。30°N60°N60°S30°S0°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风带移动变式图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3月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听课手册《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麦哲伦环球航行 1519年,麦哲伦带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沿南美洲南岸走,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离开该海域后,发现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直到跨过赤道后,东南风才渐渐减弱。1521年,麦哲伦抵达菲律宾,如果此时正逢北半球的夏季,菲律宾吹什么风?为什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04陆地比热容小升温与降温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in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between Land and Sea陆地比热容小升温与降温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04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1月气压中心January pressure cen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低气压热高气压冷陆地吹向海洋气流寒冷干燥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一月气压分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冬季(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并由带状分裂成块状的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04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气压中心July pressure cen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低气压热高气压冷海洋吹向陆地气流温暖湿润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副热带高气压带七月气压分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季(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形成块状的高、低气压中心。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印度低压(亚洲低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答: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压带被切割呈块状;而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气压带保留相对完整。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课堂探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时间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7月1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1月份,北半球的亚洲高压把____________________切断7月份,北半球的亚洲低压把____________________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_____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 面积占优势。带海洋小结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小结:气压带的分布特征亚 欧 大 陆洋大西洋太平60°N30°N1月7月(1)理想气压带被切断成多个高低气压中心。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季风环流03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季风环流(三)(1)概念:1月7月东亚南亚澳大利亚东亚南亚澳大利亚(2)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赤道印度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南亚温暖湿润炎热湿润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东南信风东亚南亚东南亚副热带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赤道东北季风东亚西北季风南亚寒冷干燥低温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阿留申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冬、夏季风的形成夏季分析此时澳大利亚北部气候特点澳大利亚季风 风向 性质 来源地 成因北半球冬季 西北季风 高温多雨 印度洋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 东南季风 温和干燥 澳大利亚内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强,冬季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思考南亚冬夏季风,哪支对印度的影响更大?为什么?夏季风强,冬季风受到高大山脉阻挡思考南亚冬夏季风,哪支对印度的影响更大?为什么?冬季风强,受深厚的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思考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哪一支势力更强?为什么?4.冬、夏季风强弱比较东亚南亚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东亚季风最典型的季风环流课堂探究(1)甲图中,东亚地区与南亚地区风向有何不同?风的性质怎样?成因是什么? 类型 风向 源地 性质 成因 比较东亚季风 冬季夏季 南亚季风 冬季夏季 西北风东南风亚洲高压太平洋寒冷干燥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强于夏季风东北风西南风亚洲高压印度洋温暖干燥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完5~6题。5.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7月最为盛行B.乙风1月最为盛行C.甲为西北季风,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D.甲为西北季风,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6.在甲风盛行的季节( )A.苔原地带驯鹿向北迁徙B.新疆草原一片葱绿C.阿尔卑斯山雪线抬升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2题。1.“某月”最可能是(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该月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5.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课时作业《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答案: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读图,回答4~5题。4.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7月,亚洲低压B.1月,亚洲高压C.7月,亚洲高压D.1月,亚洲低压5.①②两盛行风的共同点是(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听课手册《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高原季风,加强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变得更加典型、突出。夏季高原东侧盛行偏东风与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高原南侧盛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由于风向一致,高原季风对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起到了加强作用,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更多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冬季高原东侧盛行偏西风与东亚冬季风(西北风)风向一致,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我国冬季风的厚度增加,势力增强。课堂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答:亚洲东部位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因而季风环流最典型。(3)分析,印度西南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西北季风的成因? 答: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东南信风赤 道 低 气 压 带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印度夏季)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西南季风赤 道 低 气 压 带西北季风的形成原因:(澳大利亚夏季)冬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东北信风西北季风澳大利亚季风环流与我国相同,但季节相反!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 ①地球静止不动②太阳直射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考虑地球自转(否定假设条件一)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否定假设条件二)考虑海陆分布(否定假设条件三)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假设条件)活动单圈环流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闭合环流(假设条件)①地球静止不动②太阳直射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否定假设条件之二)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考虑海陆分布(否定假设条件之三)?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考虑地球自转(否定假设条件之一)三圈环流丹霞结合课本,绘制了下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板书设计太阳辐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季风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水平地转偏向力太阳辐射点的移动海陆分布摩擦力地表冷热不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地球自转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热力环流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分布成因: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陆地上: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陆地上: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海洋上: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概念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