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包身工》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包身工》 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包身工
夏衍(1900-1995),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
作者简介
作者夏衍为了深入了解包身工的生活,选择了一家名叫“三井系”的日本工厂,靠厂里一位朋友的帮忙,作者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
写作背景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是经过艺术加工而写成的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能够迅速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
新闻性:“报告”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和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文学性:“文学”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报告文学
如果你是《包身工》的电影导演,你会做哪些前期工作?你会以什么顺序来呈现这部电影?你的电影中会有哪些特写镜头呢?
情境设置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后期制作:穿插新闻背景,深化主题
宣传发行:简要概括特色,引人关注
情境设置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一、选定场地
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
靠近上海的苏北乡下
二、场地布置(工房)
一道围墙
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三、道具准备
草根树皮、“包身契”
断了齿的木梳、马桶、扁担、“打印子簿子”
席子、破被
几十只碗、一把竹筷、饭桶、烂菜叶、籼米等
一盆冷水、太平龙头、皮带盘心子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四、演员表
芦柴棒、小福子及其他包身工们
包身工的父母
“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请愿警、打杂的、“拿莫温”(工头)、“小荡管”(巡回管理的商机女工)
“外头工人”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 性别: 绰号: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工作待遇:
来历(身份):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十五六岁 性别:女 绰号:芦柴棒、猪猡、娼妓等
工作单位:上海东洋纱厂
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
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工作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来历(身份):苏北乡下贫苦农村少女
包身工作息时间 包身工真实生活
通过《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
行:没有自由,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住:七尺阔,十二尺深,十六七个人挤在一起
鸽子笼一般,空气中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食:两粥一饭,早晚吃粥,没有粥菜,中午干饭。
衣:褪色或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破脏的粗布鞋。
起床
4:15
4:30
5:00
17:00
早餐
上工
放工
确定拍摄思路:
以时间为顺序,以包身工一天内的生活和做工为内容来组织材料。
前期筹备: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新闻性
一、恶劣的住宿环境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原文 手法 表达效果
“七尺”“十二尺”“十六七个” 细节 描写 写住处的拥挤。
“汗臭”“粪臭”“湿气” 写住宿环境的恶劣。
“打呵欠” 说明女孩们睡眠严重不足,身体极度疲劳。
“叹气” 说明她们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寻”“穿错”“胡乱地踏” 说明起床时的紧张、忙乱。
“半裸体”“公然” 表明她们的精神已经麻木,失去了少女害羞和自尊的天性。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二、“芦柴棒”病中遭打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在这种法律的触手达不到的地方,他们差不多有自由生杀的权力。芦柴棒的喉咙早已哑了,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二、“芦柴棒”病中遭打
……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的跳起身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 “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原文 手法/修辞 表达效果
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比喻 把芦柴棒比作“乌贼”,表明虚弱的芦柴棒已毫无支撑能力,表现了她所遭受的残酷压迫。
“抓”“摔”“踢”“顺手夺过”“泼” 动作描写 写出了芦柴棒在病重时惨遭毒打的情况,以此证明包身工“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做着手势”“请求” 写出了“芦柴棒”的可怜。
“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语言描写 体现出带工老板们丧尽天良的本性。
三、恶劣的饮食条件
她们一窝蜂地抢一般地盛了一碗,歪着头用舌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添粥的机会……通常是很难有的。轮着揩地板、倒马桶的日子,也有连一碗也轮不到的时候。洋铅桶空了,轮不到盛第一碗的人们还捧着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铅桶到锅子里去刮一下锅焦、残粥,再到自来水龙头边去冲一些清水,用她那双才在梳头的油手搅拌一下,气哄哄地放在这些廉价的、不需要更多维持费的“机器”们面前。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电影拍摄:选择典型场景,体会文学性
原文 手法/修辞 表达效果
“一窝蜂地抢” 动作描写 饥不择食的惶急,人多粥少的恐惧。
“歪着头用舌舔着”“捧着一只空碗” 食不果腹的辛酸。
“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 乞丐般的生活。
“刮”“锅焦、残粥”“冲”“清水”“搅拌”“气哄哄地放”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老板娘视包身工如同“生物”的极端可恶。
8-11段 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历史原因(经济侵略、农村破产)
直接原因(欺骗、包身契)
15-22段 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历史原因(抗日高涨、避免罢工)
根本原因(可靠、安全、价廉)
34段 包身工制度的膨胀
廉价劳动力滋养
48-50段 包身工制度终将灭亡
后期制作:穿插新闻背景,深化主题
小练笔:
请总结你所拍摄的《包身工》的亮点。写一段推荐理由,可以从写作特色、主题等角度入手,字数不限。
宣传发行:简要概括特色,引人关注
推荐理由一:点面结合
影片中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与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的描写,形成了“点”与“面”的关系。
“面”上的描写使所写的内容有整体感,“点”上的描写则使所写的内容既充实丰满,又生动形象,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和分析说明结合起来,既富有感染力,又不失客观、理性,更好地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残酷压迫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宣传发行:简要概括特色,引人关注
推荐理由二 :主题深远
本文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黑暗势力推行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揭示了包身工制度必将消亡的命运,指出中国工人必将奋起斗争、迎来黎明。
宣传发行:简要概括特色,引人关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罪恶的包身工制度虽已消失,但非法、地下、变相的“包身工”却并没有完全绝迹。非法雇佣童工、侵犯工人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包身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警钟长鸣,防止变相“包身工”制度死灰复燃。
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