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大致在每年的11月中旬出现,在极盛年份数量很多,被称为“流星雨容王”。轩辕十四星是狮子座中最亮的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右图示意狮子座。据此完成1~3题。
1.狮子座中最亮的轩辕十四星属于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卫星
2.狮子座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3.下列关于狮子座流星雨说法不合理的是
A.极盛年份时流星雨规模较大
B.是由流星体与大气摩擦而形成
C.流星体下落过程中质量增加
D.晴朗无云的夜晚观测效果较好
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重要,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能够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2022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下图示意“夸父一号”及其拍摄的一次太阳活动景象。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太阳的描述,较符合的是
A.太阳能量来自内部核聚变 B.是整个银河系的主要光源
C.直接为地球提供化石能源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5.下列关于拍摄到的太阳活动发生时的太阳表面说法正确的是
A.明亮斑块表示的是太阳黑子
B.明亮斑块表示的太阳活动发生在色球层
C.黑色斑点表示的是太阳耀斑
D.黑色斑点表示的太阳活动发生在日冕层
6.“夸父一号”监测到强烈的太阳活动时,地球上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北冰洋的浮冰数量增多 B.江西夜晚的空中出现极光
C.电动汽车运行动力减弱 D.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变差
广东河源恐龙博物馆最新展出6窝62枚恐龙蛋、3枚独立恐龙蛋以及8件许氏禄丰龙恐龙骨骼化石,其中两枚罕见的窃蛋龙胚胎化石(出土于江西赣州)尤为珍贵。右图示意窃蛋龙胚胎化石。 据此完成7~9题。
7.窃蛋龙胚胎存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二叠纪 B.白垩纪
C.第四纪 D.寒武纪
8.截至窃蛋龙生存时期,下列关于地球上生物演化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9.推测窃蛋龙生存的地质时期,江西赣州地区的古地理环境特点是
①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 ②裸子植物茂盛,生物种类繁多 ③联合古陆解体,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④气候冷暖交替;冰川范围扩太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蚯蚓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常栖息于温度较高、环境潮湿、腐殖质较多的20厘米以内的表层土壤中,昼伏夜出,对光线非常敏感,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右图示意蚯蚓生活环境,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蚯蚓所属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具有连续而不规则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蚯蚓生存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圈层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关于蚯蚓生活的土壤环境所处在的地球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紧邻古登堡界面
B.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共同构成
D.位于莫霍界面以下
我国于2023 年12月 1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一架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连续在轨飞行268天后,已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右图示意甘肃酒泉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各大气分层
A.①层大气密度大,对流运动较少
B.②层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
C.③层杂质含量多,平流运动为主
D.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分布高度
14.该试验航天器返回时经历的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升高的次数是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5.图中 Q的数值最接近
A.6 km B. 8km C.11 km D. 18km
根据气象资料显示,2024年1月24~25日,广西桂林中北部地区天气由阴转晴,全市最低气温为-2℃~2℃,伴有霜冻发生。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6~18题。
1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大气吸收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17.使广西桂林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乙→丁→甲
18.广西桂林中北部地区霜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多雨的夜晚,云层吸收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大气温度升高,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地面辐射较少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下图为我国北京、成都、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强度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读图可知
A.昆明太阳辐射强度月变化最小 B. 北京秋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小
C.上海春季太阳辐射强度最大 D. 成都年太阳辐射强度总体最小
20.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但气温低于夏季的原因最可能是春季
A.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削弱作用强 D.空气湿度大
坐落于山地间的城市常常受到不同热力环流形势的共同影响,不同环流形势在不同时间会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下图示意某时刻坐落于山地间的某城市城市风与山谷风环流模式。据此完成21~22题。
21.形成图示时刻该区域环流形势的原因是
A.夜晚山坡降温快 B.城市降温慢
C.白天山谷升温慢 D.郊区升温快
22.该城市夜晚的风速较白天大,主要是因为夜晚
A.人类活动干扰减少 B.城市风与谷风叠加
C.地面释放的热量多 D.城市风与山风叠加
下图示意2023年3月5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高度分布,此时近地面气压形势与5000 多米高空相反。据此完成23~24题。
23.此时上海5 500米高空处的风向是
A.偏西风 B.偏东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4.此时近地面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香港、台北、上海、青岛 B. 台北、长沙、西安、上海
C.西安、上海、重庆、昆明 D.北京、上海、西安、重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中华鲎(如下图)的祖先最早在4.5亿年前就已出现,直到2亿年前不再进化,一直保持如今的面貌,被称为“活化石”。地质记录表明,鲎一直是浅水水域(河口、浅海和大陆架)生物,其中河口是鲎的繁育区域,浅水水域(浅海)是大鲎的生活区域。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 13年才能完成繁殖,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湾,数量极多,但因被发现其独特的蓝色血液具有医用价值,导致数量锐减,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1)中华鲎最早出现于古生代,说出该地质年代晚期物种演化特征。(6分)
(2)中华鲎不再进化时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代,该地质年代又分为 纪、 纪、 纪三个时期。 (8分)
(3)据材料,简述中华鲎被列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4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麦夸里岛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位于太平洋西南边陲,是一处岩石从地幔下(海洋下6千米深处)活跃升出海平面后形成的岛屿,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地幔岩石暴露在海平面以上的地方。北京时间2023年6月11日21时8分在麦夸里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麦夸里岛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
(1)大洋地壳平均厚度范围是 ,麦夸里岛地壳厚度约为 。(6分)
(2)麦夸里岛相较于地球其他地区,缺少 界面,且 圈残缺。(6分)
(3)麦夸里岛地震发生后,相较于其他地区,地震震感一般会更 ,试说明原因。(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市位于贝加尔湖的西南沿岸,当地发达的旅游业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加。 贝加尔湖冬季结冰,湖区周边白雪皑皑。下图示意伊尔库茨克市位置及贝加尔湖区周边等高线。
(1)补全伊尔库茨克市与贝加尔湖间的热力环流图。(4分)
(2)随着伊尔库茨克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推测沿岸地区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变化。(6分)
(3)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贝加尔湖区周边冬季湖陆风较弱的原因。(6分)2024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结合材料可知,轩辕十四星是一颗亮星,自身能够发光,属于恒星。
2.D轩辕十四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而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可知轩辕十四星位于银河系内。
3.C流星雨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因此在下落过程中,流星体的质量不断磨损
减小;在极盛年份时其规模较大;晴朗无云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观测效果较好。
4,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光源:化石能源是地质历
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故太阳间接为地球提供化石能源;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
5.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表面明亮斑块表示的是太阳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表面黑色斑点表示的是太
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
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强烈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干扰地球磁场,使无线电
短波通信受到干扰,出现短暂中断等,因此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可能会变差。太阳活动对北冰洋浮冰数量的
多少影响不大;太阳活动会导致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江西夜间一般观测不到:电动汽车运行动力与其
电能储存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
7.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于中生代,因此窃蛋龙胚胎存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为白垩纪。二叠纪和寒
武纪属于古生代:第四纪属于新生代。
8.D结合上题可知,窃蛋龙生存于中生代白垩纪,因此地球上生物演化至白垩纪依次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
椎动物一两栖动物一爬行动物。
9.A白垩纪时期,恐龙大量繁殖,可推测当时赣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裸子植物生长茂盛,丰富的
植被为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生存庇护等,各种生物大量繁衍,区域生物种类繁多。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最终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寒冷期时,冰川范围扩大。
10.A蚯蚓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圈层,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中。连续而不规
则是水圈的特点。
11.D蚯蚓的生存活动涉及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4个圈层。
12.C结合材料可知,蚯蚓生活在表层土壤中,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岩石圈内,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固体岩石部分共同构成。
13.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中水汽、杂质含量多,大气
密度较大,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存在臭氧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高层大
气杂质、水汽含量很少,大气密度、气压很小:大气层的划分主要根据大气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三要素。
14.A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该试验航天器返回过程中穿过高层大气下降到50k高度时,大气温度先
下降后上升;随后穿过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不斯下降:最后穿过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而上
升,故共经历2次升高的过程。
15.C甘肃酒泉位于中纬度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范围为10一12km,高纬度地区
为8~9km,低纬度地区为17~18km,因此Q的数值最接近11km。
1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的是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
辐射。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T-21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