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牡丹江市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8月份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3分,共54分)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垛状高田称为垛田。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尤其适于生产瓜菜,垛田四周环水,垛与垛之间互不相连,形同千万个水上小岛,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改造自然中的智慧结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垛田非常适宜于蔬菜生长,其优势有( )①土壤肥沃 ②地形开阔 ③降水充足 ④灌溉便利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2. 在我国垛田农业最可能位于(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南丘陵 D. 长江中下游平原3. 发展垛田农业可以( )A. 防御洪涝灾害 B. 防治水土流失 C. 增加粮食供给 D. 增大空气湿度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据此完成问题。4.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A.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B.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C.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D.东北信风—赤道上升—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5.大量沙尘飘落各处,会( )A.减缓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速度 B.影响高空飞机飞行视线C.影响当地的光照和降水 D.增大风力,增加风力发电量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河流下游某水文站累计降水量和累计径流量年内变化过程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 )A. 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7.5月份以后( )A.10~12月该地降水量最多 B.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径流量的增幅大于降水量 D.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8.下列因素中最可能造成径流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产生明显差异的是( )A. 蒸发 B.下渗 C.降水 D.调水工程从12月中下旬开始,“千年茶乡”云南保山昌宁县的万亩茶园樱花竞相绽放,进入到最佳观赏期。茶地间、小道旁,樱花树与茶树错落有致,在清晨的薄雾中如诗如画, 宛如山野仙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樱花树对茶树种植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增加覆荫效果 ②减小茶园湿度 ③增加土壤肥力 ④调节茶园小气候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昌宁县茶园赏樱有利于( )①建设特色生态农业 ②吸引游客提高销量 ③促进当地茶农增收 ④利于人口大量返乡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列昌宁县种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A.利用生态条件建设有机茶生产基地 B.完全依靠良好的政策环境扩大规模C.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知名品牌 D.完善生产加工体系以形成龙头企业中老昆万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客货混运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2021年12月全线通车。右图示意中老铁路走向及各区间段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影响中老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国家政策C.建造技术 D.经济结构中老铁路的设计速度为160~200千米/时,远低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时速,主要是因为( )①沿线地形复杂 ②沿线站点密集 ③客货混合运输 ④单线里程较长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中老铁路先修北段昆明—玉溪段,通车后再一直向南铺设的主要意义是( )①带动沿线发展 ②加快建设进度 ③降低建设成本 ④提供借鉴经验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阿联酋迪拜(25°N)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使面板始终正对太阳,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6月30日日落时,面板朝向( )A.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16. 在夏至日一天中,相比起迪拜,安装在新疆乌鲁木齐(43.8°N)的“智能太阳花”( )A. 水平转动角度更小B. 仰角变化幅度更小C. 正午的影子更短D. 展开时间更短华西秋雨是指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中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等地,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最为见,降水主要在9~10月,多是绵绵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弱。2021年9月15日~9月20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和南部、贵州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下冷空气与北上暖湿气流相遇 ②昆明准静止锋长期控制③副热带高压南退 ④暖锋控制下阴雨绵绵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8. 华西秋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A. 保证土壤蓄水保墒,预防伏旱对农作物的危害B. 秋雨连绵可能导致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C. 持续降水且不均匀,可能会引发部分河段凌汛D. 水资源增加明显,为春小麦播种提供充足水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且含冰土壤和岩石,土壤的结冰和融化过程深受气温、积雪等因素的影响。某研究所通过对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a为伊犁河谷的位置图,图b为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1)分析新疆年温差大、日温差大的原因。(4分)(2)分析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湿岛”的主要原因。(4分)(3)简述土壤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8分)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蓝印花布是以蓝草中提取的靛蓝为染料,采用全棉面料通过多道印染工艺制作的手工印花织物、曾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被称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该地历史上纺织手工业发达,明清时期棉花和蓝草种植广泛,曾经“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目前,南通仍有少量传统蓝印花布生产,成为传统土布生产的“活化石”。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图为南通市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明清时期南通“乡乡都有染布坊”的原料条件。(4分)(2)当前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订单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分析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在这些国家至今仍具有市场的原因。(6分)(3)有人认为,采用现代工艺技术生产蓝印花布有利于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吴江区是苏州市的市辖区。明清时期,吴江县南部地区以其资源禀赋条件,逐步形成以湖荡蚕业、震泽丝业、盛泽绸业为中心的蚕桑丝织业市镇网络体系,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现今蚕桑丝织业仍然是吴江区的重要产业,2021年吴江蚕桑种养与丝绸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材料二:下图为清代吴江县市镇网络图。(1)分析水运对明清时期吴江县成为我国“丝绸之府”的促进作用。(6分)(2)与吴江县北部相比,阐述明清时期蚕桑丝织业对南部市镇体系特征的影响。(4分)(3)立足蚕桑丝织业,从吴江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D 3.A 4.D 5.C 6.B 7.B 8.D 9.C 10.A11.B 12.B 13.A 14.C 15.D 16.B 17.A 18.B二、非选择题19.(16分)(1)年温差大: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幅度大,气温高,冬季降温幅度大,且受高纬冷空气的影响,气温低;日温差大:新疆气候干旱,多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2)伊犁河谷向西敞开“呈喇叭形”的地形,有利于湿润气流的深入;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从而形成干旱地区的“湿岛”。(3)土壤冻结日数随海拔的升高呈增长的趋势。原因: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土壤的结冰时间提早,融冰时间推迟,所以冻结日数增加。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峰值出现在海拔约1200米。原因:在600—1200米,降水较少,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增加;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山地降水增多,积雪增厚,积雪对地表的保温效果增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变浅。20.(14分)(1)位于棉产区和棉纺织业发达地区,易于棉布的获得;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内适宜广泛种植蓝草,易于染料的获得。(2)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历史悠久、质量优良、知名度高;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距离中国较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当前部分人群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仍有较高认可度。(3)赞同。采用现代工艺技术生产蓝印花布,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产品价格,扩大消费市场和影响力;获取较为充足的资金,为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资金保障。不赞同。采用现代工艺技术生产蓝印花布,因劳动生产率高、产品价格低廉,会挤占传统蓝印花布市场;导致传统手工艺人失业、传统技艺失传,不利于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21.(16分)(1)当地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内河航运便利,利于各市镇联系;联通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联系;距海港近,便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联系;扩大了丝绸的销售市场。(2)(必答点)南部地区蚕桑丝织业发达,市镇多为专业市镇;市镇密度更大(或数量多);市镇等级体系更合理(或镇市分布均匀);市镇之间分工更明确,(合作)联系更密切(依存度更强);南部蚕桑丝织产品销往外地,服务范围更大;集(市)多,镇少。①加强桑蚕保护力度,促进产业稳定发展(或者加大政府政策支持。)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或者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桑叶品质。)③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业升级转型。④建设丝绸特色小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或者发展特色产业。或者发展旅游业。)⑤加大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或者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⑥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产业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