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高铁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高铁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聊城一中新校区、高铁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恩格斯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富增加并且使生产场所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然地带来了奴隶制。”由此可见,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在人类历史上绝不是永恒的现象。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②私有观念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产生
③私有制出现是奴隶社会产生的前提
④私有制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决不会”( )
①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表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④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是( )
①第一次飞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②三次飞跃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体系无法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天然对抗性,迫使共同利益“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共产主义现代文明则是在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一致的前提下“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社会全体成员的生存条件的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上述论断揭示出( )
①在不同人类文明形态下,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②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在是否真正维护人民利益上存在本质差别
③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向共产主义现代文明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各国在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时应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1834年4月9日,法国里昂工人因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而进行游行示威,工人们打出“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要求。1834年4月13日,在当时政府的残酷镇压下,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对于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①工人阶级还没有掌握革命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不能给工人运动指示方向
③资产阶级势力比较强大,武力镇压工人运动
④当时阶级斗争的矛头未能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这个冬天,“南方小土豆”带火了哈尔滨,在这里,同样有大批游客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陈列馆内的一句句证词、一张张档案照片,记录着侵华日军的狰狞残暴,记录着仍在被一些人极力掩盖的反人类罪恶。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1932年日本“731”细菌部队在东北地区对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暴行时的中国。那个时期的中国( )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殖民主义的奴役
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无法实现
④在民族资产阶级带领下,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2023年7月1日,“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遴选广西境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标语110条,这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开展武装起义斗争、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重要见证,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战、支援红军、同一切敌人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参观该展览的意义在于( )
①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②深刻体会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加深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认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开始创造美好的明天。75年沧桑巨变,中国人民由受剥削受压迫到翻身当家作主,如今已经踏上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阶段。由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③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下列能阐释这一评价观点的有( )
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首歌曲在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街小巷。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踊跃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通过赎买实现公私合营。上述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是( )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②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标志着中华民族站在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 时代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同。请分别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的八大时期、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 )
①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 ④—①—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提出了“我们从哪儿来 我们现在在哪儿 我们将往哪儿去 ”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 )
①拨开历史烟云,看清私有观念是天然合理的
②探究历史奥秘,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③梳理发展脉络,引领当前世界各国发展进程
④坚定发展信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两次三中全会( )
①深刻地把握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②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③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需要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故事。下列关于中国故事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
②红船起航——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发展新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号召深圳“先行示范”,支持上海浦东开发,推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平均每一到两个月,总书记都要主持召开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讲方法、明路径、指方向、下决心,带领全党爬坡过坎、滚石上山。这说明(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党是伟大改革开放奇迹的创造者
④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国家治理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材料题(共7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文选》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上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15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正式对美国三大车企发起罢工。这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成立八十多年来,汽车工人首次针对汽车三巨头同时举行的罢工。当地时间18日,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罢工进入第四天,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与底特律三大汽车生产商已经恢复关于提升工人薪资待遇的谈判。不过,工会主席表示谈判进展缓慢,并警告称工会将在必要时扩大罢工范围。
对此,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认为,罢工的原因或者是外部公共危机,或者是国家政策的偶然失误。请你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就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恢复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自1952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探索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土地所有制关系;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995年开始,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逐渐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把土地的三权分置纳入其中,这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释放农村经济活力提供了法律保障。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657亿斤,比2012年增产11.5%,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9.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千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2)请你谈谈对“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的认识。
20. 材料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大意义。
(2)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有关知识,分析毛主席的讲话对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领导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党代会。本次大会的主题就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为了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确立了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路线。会议对党执政以后地位的变化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政治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会议总结了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绩,分析了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了党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向全党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指出党的八大对当时主要任务的认识及其主要依据。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原则。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只要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就一定能赢得未来。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写出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感想。
要求:①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②字数不少于150字。
聊城一中新校区、高铁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政治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A
二、材料题(共7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2)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7题答案】
【答案】美国三大车企组织生产的盲目性与联邦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导致传统汽车严重的产能过剩,是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的直接原因。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三大汽车公司工人举行罢工的总根源。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导致劳资双方矛盾激化。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固有弊端和资本家贪婪的本性使得工人罢工运动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而不是偶然失误。(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18题答案】
【答案】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通过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三权分置等不断调整我国农业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从而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经济基础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必须要发生变化,才能促进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切实推进《民法典》的实施,把土地的三权分置纳入其中,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释放农村经济活力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共产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有信心、有底气,做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9题答案】
【答案】(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①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②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
③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思想、能力、行动三个角度。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0题答案】
【答案】(1)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①毛主席要求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认为照抄别国的经验是很危险的,是要吃亏的,启示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外国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还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也要从革命转移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
【21题答案】
【答案】党的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依据: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2题答案】
【答案】评分说明:本题具有开放性,围绕“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量表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观点鲜明,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紧扣主题,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角度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水平3 观点比较鲜明,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围绕主题,至少能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意义角度展开论述;知识运用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有一定条理。
水平2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能集中指向主题,罗列知识或事实;知识运用不准确;论述缺乏逻辑,条理性差。
水平1 作答与试题无关;或重复试题内容;或没有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