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球上的水--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地球上的水--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海砂是指受海水侵蚀而没有经过淡化处理的砂,是海洋第二大矿产资源,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其中四分之一为砂质海岸.,近岸和大陆架浅海区分布着资源潜力巨大的海砂资源。海砂通常用作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但海砂中氯离子和钙质含量比较高,对钢筋有腐蚀性。预计未来近10年,我国建设所需建筑用海砂超过10亿立方米,海砂需求量巨大。下图示意渤海、黄海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海砂储量大且便于开采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主要用于( )
A.桥梁建设 B.铁路路基 C.隧道建设 D.填海造陆
3.为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对海砂的需求,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全面放开开采海域
②大量依靠进口海砂
③打击非法盗挖现象
④提高海砂处理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某淡水湖多年平均降水量70mm,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70mm。下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湖泊是( )
A.博斯腾湖 B.长白山天池 C.鄱阳湖 D.青海湖
5.4月份该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6.该湖泊主要的输出方式是( )
A.蒸发 B.下渗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波罗的海是欧洲北部的内海、海水又浅又淡,每年冰封期较长。下图为波罗的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洋流的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暖流—增温增湿 B.暖流—降温减湿
C.寒流—增温增湿 D.寒流—降温减湿
8.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海域,其形成原因( )
①海水浅,冰封期较长
②波罗的海沿岸河流众多
③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
④波罗的海位于温带多雨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冰山胡同”。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光照 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 D.海陆位置、盛行风
10.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
①出现时间滞后
②出现时间提前
③数量增多
④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月牙泉为甘肃敦煌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曾一度面临消亡,近年来月牙泉水域面积趋于稳定状态,此前长时间逐渐消瘦的月牙形状,逐渐“丰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月牙泉主要参与的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循环
12.月牙泉逐渐“丰满”得益于( )
A.大气降水增多 B.地表径流汇入增多
C.地下径流补给增多 D.水面蒸发减弱
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左图中( )
A.①代表蒸发 B.③代表降水 C.④代表地下径流 D.⑤代表水汽输送
14.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下图表示四个海区表层海水年均温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问题。
15.图示为南半球海域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16.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深度 B.太阳辐射 C.海水运动 D.径流注入量
下图是长江入海口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域轮廓 B.降水 C.河流径流 D.蒸发
18.长江口海水盐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密度增大 C.海水污染加剧 D.海洋生物变化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表示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0.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我国于21世纪初加入该观测网。图1为我国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个浮标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续漂移轨迹示意,图2为该浮标获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
A.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 B.蒸发旺盛
C.缺少陆地淡水注入 D.降水稀少
22.图2中7—8月份表层与50m深度海水温度相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形成持续大量降雨 B.西南季风强劲,带动下层海水上涌
C.热带气旋活跃,减少太阳直接辐射 D.热带气旋活跃,消耗海洋表层热量
23.该全球海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数据可应用于( )
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②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③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
④指导远洋捕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25.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26.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8.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30.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
31.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
二、材料解题思路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域,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阿留申低压是白令海冬季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研究表明,阿留申低压位置的变化对海冰范围有重要影响。海水结冰的析盐过程加剧冷水下沉,导致海水层化,影响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的分布。下图示意2011、2012、2018、2020年3月20日白令海海冰边缘线。
(1)判断白令海峡常年性海流的流向,并解题思路成因。
(2)推测2018年冬季阿留申低压中心的位置(偏东/偏西),并说明其对海冰范围的影响。
(3)有人认为,白令海海冰面积缩小会导致该海域海洋生产力下降,解题思路其判断依据。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当两种或几种不同性质的海水或洋流交汇时,在交汇处形成狭窄过渡带水域,这便是海洋锋,海洋锋处海水垂直扰动频繁,在水平方向海水交换较少。大西洋北部多海洋锋现象,且夏秋季尤为明显。下图为大西洋北部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海水温度方面判断甲、乙两类洋流性质,并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图示大西洋北部海洋锋大致走向,并解题思路海洋锋在夏秋季尤为明显的原因。
(3)简述海洋锋对图示区域渔业和航海的影响。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25日,由福建马尾造船公司建造的“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一系列海试任务。海试期间,科研人员成功在海底布设大深度原位科学实验站,将实现深海智能化长周期无人科考。下图为我国南海等深线示意图。
(1)列举载人潜水器在下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比较M处与N处盐度高低,并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②③两地位于淤泥质海岸附近,堆积物粒径较海砂小,海砂储量小;④地海水深度较深,不便于开采;①地海水较浅且水流速度快,海水对近岸和浅海物质的冲刷力大;海水长期冲刷形成的粗颗粒沉积物不断堆积在近岸地区。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海砂对钢筋有腐蚀性,桥梁建设、铁路路基、隧道建设均需要大量钢筋开展工程建设,所以A、B、C均不适合,因此主要用于填海造陆,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答案:C
解析:全面放开开采海域,会导致海沙开采无序化,管理困难,且造成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不利于持续发展,故①错误;大量依靠进口成本较高,还会加大对外依赖度,无法保障安全,故②错误;非法盗挖海砂,威胁海砂储量,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对海砂持续需求,因此需要打击非法盗挖,保护海沙资源,故③正确;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海砂资源勘探、开采等处理技术,从源头上稳定海砂的产量,故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某淡水湖水位在1046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70mm,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70mm。根据降水量少与蒸发旺盛,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区域,博斯腾湖位于新疆,A正确;长白山天池位于东北,B错误;鄱阳湖位于南方,且水位不会高达1046m,C错误;青海湖为咸水湖,D错误。故选A。
5.答案:A
解析:由上题已知,该湖泊位于西北,4月份气温回升,积雪融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A正确;大气降水与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地下水常年补给湖泊,BC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该湖泊位于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泊多年平均水位较为稳定,若水量主要输出方式为蒸发,则该湖泊应为咸水湖,A错误;下渗和地下径流一般不作为湖泊主要水量输出方式,BD错误;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入湖径流带来盐分,但该湖泊仍为淡水湖,最可能是盐分随着地表径流排出,C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图中洋流是由纬度较低的地区流向纬度较高的地区,属于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其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海水浅,冰封期长不是影响盐度的因素,①错误;波罗的海沿岸河流众多,淡水注入,波罗的海海域较封闭,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少,波罗的海蒸发量较小,降水量较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使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低海域,②③④正确。故选B。
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且温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纬度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图示海域中北部同纬度地带,海域东部水温明显高于西部,这是因为东部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西部有东格陵兰寒流等降温,因此洋流是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C符合题意;光照、海陆位置、盛行风不是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海域中各地海面的海拔、地形没有差异,陆地上的海拔、地形对海水水温影响不明显,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冰山往往是冰川在消融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随着全球气温回升,冰川消融的时间提前,消融的速度加快,因此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景观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牙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处于内流区。月牙泉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最终并没有汇入海洋,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的解题思路可知,月牙泉所处区域降水很少,地表径流发育条件差,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径流。月牙泉近年来逐渐“丰满”得益于地下径流补给增多。故选C。
1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A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B错误;④为地下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下径流,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由大气水转为地表水,代表降水,砂石覆盖,对大气降水影响较小,A错误;②是地表水转为大气水,代表环节是蒸发,砂石覆盖能抑制蒸发,B错误;③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代表下渗,覆盖砂石,有利于雨水的下渗,C正确;⑤为地表水转为海洋水,代表地表径流,覆盖砂石,利于雨水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图中看出长江入海口地区盐度由河口向外海递增,可以得到长江径流对盐度影响大,越靠近入海口淡水越多,盐度稀释越明显,盐度越低,C正确;该地海域轮廓对盐度影响不大,A错误;大气降水和蒸发在入海口附近没有明显差异,不会对入海口盐度产生影响,B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题意表明,四个海域的水温均为表层,因此海水深度不是造成四个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因素,A错误;海洋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不同纬度的海域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是造成不同海域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洋流等海水运动对海域表层水温有明显影响,但只是对局部水温影响较大,不是海域整体水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径流注入量对海水温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图中看出长江入海口地区盐度由河口向外海递增,可以得到长江径流对盐度影响大,越靠近入海口淡水越多,盐度稀释越明显,盐度越低,C正确;该地海域轮廓对盐度影响不大,A错误;大气降水和蒸发在入海口附近没有明显差异,不会对入海口盐度产生影响,BD错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受长江流量变化影响,长江口海水盐度会发生变化,在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而盐度变化不会导致海水温度升高,A错误;受盐度变化影响,海水密度夏季减小,冬季增大,B错误;海水盐度的变化不会影响海水污染,C错误;盐度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栖息环境,从而使海洋生物变化,D错误。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③曲线符合;海水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现双峰值,①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自赤道向两极递增,②曲线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曲线分别是①③②,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蒸发、降水、陆地径流主要影响表层海水盐度,B、C、D错误。浮标获取200~500m深度海水盐度说明甲海区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海水年平均盐度高于乙,A正确。故选A。
22.答案:B
解析:该海域夏季7、8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和50米深度海水温度相近,B正确,A错误。夏季7、8阿拉伯海西部海域受到上升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低,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活跃主要在4-6和9-11月,C、D错误。故选B。
2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该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面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可知,这些海量数据可以为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提供依据,以及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能力,指导远洋捕鱼意义重大,①②④正确,但不能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③错误,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近60年该湖泊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而入湖地表径流量变化较大,是湖泊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B、C错误,D正确。气温一般是通过影响蒸发量而影响湖泊水量,A错误。
25.答案:B
解析: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当湖泊水位较低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泊较多。湖泊水位主要由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间的差值决定。该湖泊为中亚地区的内陆咸水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入湖形式主要有入湖地表径流和降水,出湖形式主要为蒸发。
26.答案:D
解析:具体解析见下表。
选项 解题思路 结论
A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增加,湖泊面积更大,裸露湖滩面积小,沙源减少,沙尘天气可能减少 错误
B 灌溉面积扩大会使得入湖地表径流量减少,与实际情况不符 错误
C 解题思路可知,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位上升,水量增加,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湖泊受地下水补给减少。入湖地表径流对湖泊水位影响变大,湖岸线更不稳定 错误
D 湖泊面积更大,水量增加,湖岸地区绿洲面积增加 正确
27.答案:A
解析: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且河流为淡水,若入湖河流较多,可以稀释湖水,降低湖水的盐度,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故选A。
28.答案:A
解析: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故选A。
2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此时受低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
31.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答案:(1)由南向北。原因:北冰洋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
(2)位置:位于阿留申群岛(白令海)西部。影响: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白令海盛行偏南风,暖空气使海水增温,不利于海冰生成;偏南风对海冰向南扩张产生阻力,使得海冰难以向南扩张。
(3)海冰面积减少,析盐现象减弱,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底层冷水区范围减小,导致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白令海由于海面高度差,白令海峡海水常年存在稳定的海流。高度差是因海水密度差异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白令海峡北部为北冰洋,纬度高,水温低,密度大,海平面较低。而白令海峡南部的白令海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海平面较高,因此水由白令海流向北冰洋。
(2)读图可知,2018年海冰白令海海冰边缘线位置偏北,说明白令海偏北风势力弱,以偏南风为主。阿留申低压中心如果位于阿留申群岛东部,则白令海以偏北风(西侧气压高于东侧,西风向右偏转呈西北风)为主,不符题意。因此阿留申低压中心位于阿留申群岛西部,白令海东部气压高于西部,东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呈东南风,偏南风从低纬带来的暖空气使海水增温,不利于海冰生成:同时偏南风对海冰向南扩张产生阻力,使得海冰难以向南扩张,海冰边缘线位置偏北。
(3)海水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使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加大,高密度海水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从而促进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使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如果海冰面积减少,则析盐现象减弱,表层海水盐度较低,海水层化现象减弱,不利于海水垂直方向的交换,不利于表层营养盐汇集,导致春夏季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的饵料减少;深海鱼以冷水性鱼类为主,由于较少表层冷冰下沉,导致底层水温偏高,冷水区范围减小,大量冷水鱼(深海鱼类)向北迁移,白令海海洋生物减少。
33.答案:(1)甲:寒流;乙:暖流。判断依据:甲类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较流经区域水温低,为寒流;乙类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较流经区域水温高,为暖流。
(2)走向:东北-西南。原因:夏秋季受西风(西南风)影响大,北上洋流势力较强;夏秋季气温高,北极海冰融化量大,南下寒流流量大;夏秋季海水温度高,海水膨胀导致体积增大,海水扰动大,海洋锋明显等。
(3)海洋锋扰动海水,底层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海域渔业资源;图示海域海洋锋形成处寒暖流交汇,雨雾天气较多,且海水运动剧烈,不利于船舶航行。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是寒流,乙是暖流。题干要求从海水温度方面判断两类洋流的性质,则判断依据主要是对比两类洋流与其所流经海域的海水温度高低,即比所流经海域水温高的为暖流,比所流经海域水温低的为寒流。
(2)读图可知,大西洋北部海洋锋大致走向为东北一西南走向。原因可从盛行风、大气温度、海水温度等方面进行解题思路。夏秋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盛行西风带北移,受西风(西南风)影响大,北上洋流势力较强;夏秋季该区域太阳高度较大,气温高,格陵兰大陆冰盖和海冰融化,南下寒流流量较大;夏秋季该区域海水温度高,海水膨胀,体积增大,导致海水扰动大。故海洋锋在夏秋季尤为明显。
(3)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不同性质的海水交汇,使得海水扰动强烈,加快了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充足,有利于鱼类聚集,可增加海域渔业资源;但是寒流挟带的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受海洋锋阻挡而聚集,冷暖海水交汇处的上空容易出现大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海水扰动剧烈,加重了船舶航行的风险。
34.答案:(1)低温;高压;黑暗;海水密度复杂多变(或海中断崖);海底地形复杂;海水强腐蚀性等。
(2)M处盐度低于N处(或N比M高或N>M)。原因:M处位于近岸地区,受入海径流(珠江)的影响(或有淡水注入),起稀释作用,盐度较低。
解析:(1)据图可知,南海的最大深度超过了3000米,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0米以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所以该潜水器下潜时会受到低温影响;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水压会不断增大,强大的水压对潜水器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由于水深较大,阳光难以照射进深海,所以深海中一片黑暗,对潜水器的运行影响较大。由于南海面积较为广大,海水密度复杂多变,会出现海中断崖,影响潜水器正常下潜;南海岛礁众多,使得海底地形较为复杂,干扰潜水器的下潜;由于海水盐分的影响,对于金属材料具有强腐蚀性,会对潜水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2)据图可知,由于M处接近陆地,地处珠江入海口处,珠江向M处注入了较多的淡水,淡水能够稀释海水的盐分,使其盐度较低;而N处地处远海,受到陆地淡水径流的影响小,使其盐度较高。所以M处海水盐度低于N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