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一、单选题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下图示意主要客家县。完成下面小题。1.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便利 B.经济发达 C.战乱频发 D.资源丰富2.在迁徙过程中,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 B.气候 C.水资源 D.土地资源3.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交流 B.人口迁移 C.民族通婚 D.地形阻隔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东、中、西部留守儿童占比,据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 B.社会保障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出生率5.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有( )①前往外地上大学的人数增多②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口数量增多③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减少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数量增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要素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EBC(万人) 826 364 283 1021 1096.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 B.ECC降低 C.EBC降低 D.EBC增加7.成都( )A.资源环境承载力为109万人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C.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8.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30年前有所增加。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 )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②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③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2年末我国人口出现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人口红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人口红利就越高)进一步降低,但仍有少数省区常住人口总量出现正增长,下表为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省份 2022年常住人口 2022年人口增量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广西 5047 10 7.2 2.8重庆 3213.3 0.9 -6.8 7.7甘肃 2492 2 -0.1 2.1江西 4527.98 10.58 1.1 9.489.导致表中地区2022年常住人口出现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调整与发展 B.人口出生率提高 C.医疗水平的提高 D.交通运输的改善10.影响一个地区短期“人口红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改善 B.人口迁移 C.文化教育 D.生育政策下图分别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可能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济结构 D.消费水平12.着力发展旅游业后,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在( )A.33.34亿以上 B.0.25亿以下 C.33.34亿左右 D.0.25亿以上2021年7月,经济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以500元每月的标准补贴二孩、三孩生育直至3岁,属全国首创。下表为攀枝花和成都人口普查数据。完成下面小题。城市 2010年常住人口(万) 2020年常住人口(万) 人口年龄结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攀枝花 121.41 121.22 14% 66.24% 19.76%成都 1404.768 2093.78 13.28% 68.74% 17.98%13.攀枝花与成都常住人口的变化差异,最能反映两地( )A.年龄结构差异 B.环境承载差异 C.出生人口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14.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C.促进全国人口发展 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15.为了更好地激发生育意愿,当地还可以( )①转移钢铁工业②降低育儿成本③降低结婚年龄④延长陪护假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是( )A.处于中、高纬度 B.多为山地、丘陵 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沿海地区17.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高冷 B.⑥—湿热 C.⑦—冷湿 D.⑧—干热东北地区人口显著偏好于迁往距离较近的京津冀、山东和内蒙古地区。下图为“1990~2020年我国及东北三省人口省际流动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关于人口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流入率小于流出率 B.全国流入率大于流出率C.东北流入率小于流出率 D.东北流入率大于流出率19.与全国相比,东北三省人口持续减少的根源是( )A.人口外流严重 B.人口流入较少 C.人口出生率低 D.环境承载率低20.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具有该偏好的主要原因是( )A.区位偏远 B.气候寒冷 C.经济落后 D.民风淳朴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该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开发区。完成下面小题。2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水运便利③地形平坦④开发历史较长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22.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北部人口出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北部( )A.交通条件改善 B.资源得到开发 C.市场广阔 D.环境优美23.制约新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是(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上图表示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长株潭都市圈 B.川渝地区 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25.2000-2016年,人口流动导致该地区农业( )A.种田大户增多 B.种植结构复杂化C.机械化率下降 D.田间管理精细化26.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10—2016年该地区( )A.人口的集聚作用有所下降 B.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7.若该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2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 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青藏高原人口稀疏,人口分布差异显著。“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人口比例达到93:7。近年来,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增长缓慢,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读青藏高原“祁吉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9.青藏高原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纬度低,气候湿热C.距海远,降水较少 D.多大河,水灾频繁30.与青藏高原西北半壁相比,东南半壁人口相对较多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历史 C.热量 D.政策31.推测与青藏高原西北半壁相比,东南半壁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保护环境,生态移民 B.工业发展,涌向城镇C.灾害频繁,死亡率高 D.毗邻内地,人口迁出二、材料解题思路题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____。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年中,老年人在原居住地和养老地之间“钟摆式”来回移动,称为“候鸟”养老。候鸟老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能刺激养老地经济发展,同时也造成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近年来,“候鸟”养老形式在中国悄然兴起。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老人涌入海南岛,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1)解题思路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2)推测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3)解题思路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对海南岛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曾经是一个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的沙漠之国。1938年在沙特发现了石油,沙特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十年来,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5,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依靠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沙特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实力雄厚的新兴国家。但该国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淡水资源短缺成为该国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沙特政府积极开采地下水、进行海水淡化,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1)解题思路沙特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山地和沿海地区的原因。(2)制约沙特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解题思路近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大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古代移民的方向受制于地理条件,山脉往往对移民迁徙形成的是阻碍作用,而江河却能以舟楫之便,为移民迁徙提供交通便利,还能为移民提供可供开发的沿江谷地。赣江就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A正确,排除BCD。故选A。2.答案:D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等。据材料可知,客家先民在迁徙过程中,选择迁徙地时,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即土地资源,故D正确;政策、气候、水资源对客家先民选择定居山区影响较小,故ABC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说明该地人口迁移多,人口流动大,导致姓氏多样,B对。文化交流、民族通婚、地形阻隔不是姓氏多样的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4.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留守儿童产生主要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C正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无关,A错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与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关,但与留守儿童产生这种现象无关,B错误。中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并不高,跟留守儿童比重较大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5.答案:D解析:大学生已经不属于儿童,与留守儿童数量变化关系不大,①错误;结合留守儿童的概念可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可有效降低留守儿童数量,②正确;留守儿童产生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关系不大,而且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③错误;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使得孩子可以与外出的父母居住在一起,有效减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6.答案:C解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的环境承载量,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ECQ变大,A错误;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7.答案:D解析:据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A错误;以此类推,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的差值,B错误;一般而言,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C错误;因森林资源是限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要素,所以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都会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①③正确。30年间,自然环境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②错误。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9.答案:A解析: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快,也可能是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入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重庆和甘肃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四个地区的人口机械增长都为值,使得表中地区2022年常住人口出现正增长,说明该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与人口机械增长有很大关系。产业调整与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吸引人口迁入,增加人口数量,A正确;根据材料,重庆、甘肃的人口出生率为负值,出生率降低,出生人口减少,B错误;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对人口迁入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越大,人口红利就越高”可知,影响一个地区短期“人口红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通过人口迁移可在短期内改变劳动人口的比重,从而影响人口红利,B正确;环境改善、文化教育、生育政策在短期内对劳动人口的比重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11.答案:A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小的资源。图中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最小,因而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土地资源,A正确,由图可知水资源的承载力大于土地资源,B错误;经济结构、消费水平影响该地区的承载力,但不是该地区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CD错误。故选A。12.答案:B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又称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小的资源,据图可知,着力发展旅游业后,西藏的环境人口容量是0.25亿,而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故人口合理容量应小于0.25亿,B说法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答案:D解析:由表中信息可判断,攀枝花常住人口在十年间是减少的,而成都常住人口数量在十年间剧增。表格中显示年龄结构的差异不大,A不符合题意;出生人口中攀枝花比例更高,但常住人口是下降的,C不符合题意;短期内环境承载力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成都人口却剧增,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更大,D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解析:攀枝花市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刺激鼓励生育,而不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D错误;津贴数量不高,不能起到缓解居民就业压力作用,B错误;攀枝花市人口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当地人口合理增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而不是全国,故C错误,A正确。故选A。15.答案:D解析:转移钢铁工业对激发生育意愿影响很小,故①错误;通过补贴降低育儿成本,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②正确;结婚年龄由国家法律规定,不能随意降低,年龄太小也不吻合生理规律,故③错误;延长陪护假期可提高生育意愿,故④正确。ABC错,D对,故选D。16.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②大部分位于低纬,排除A;四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排除B;③④地区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①②两地为发展中国家,排除C;四地都位于沿海地区,D正确。故选D。17.答案:B解析:⑤位于北非,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热,A错误;⑥位于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B正确;⑦位于南极洲,气候冷干,C错误;⑧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D错误。故选B。18.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全国流入率等于流出率,AB错误;东北流入率小于流出率,C正确D错误。故选C。19.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东北人口净流入率为负值,因此与全国相比,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缓慢,人口持续减少的根源是人口流入较少,B正确;图中显示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率小于全国流出率,A错误;我国有些地区人口出生率和环境承载率比东北三省还更低,CD错误。故选B。20.答案:A解析:东北地区人口显著偏好于迁往距离较近的京津冀、山东和内蒙古地区,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位置偏远,距离京津冀、山东和内蒙古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人口就近迁移至这些省区。综上所述,主要原因是区位偏远,而气候寒冷、经济落后和民风淳朴均不是主要原因,A正确,BCD错误。故选A。21.答案:C解析: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适宜,正确;河流结冰期较长,且南部位于河流的上游,水运不便,②错误;南部位于叶尼塞等河的上游,说明不是平原地带,海拔相对较高,③错误;南部开发历史较早,工矿企业多,经济发达,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答案:B解析: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北部人口出现增长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开发了新资源,促进了南部人口往北部迁移,B正确;北部交通条件没有明显改善,A错误;俄罗斯市场主要在欧洲部分,错误;北部冬季寒冷且漫长,环境较南部更恶劣D错误。故选B。23.答案:A解析:我国新疆地区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所以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因此淡水资源是制约我国新疆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因素,A正确;新疆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B错误;我国新疆地区面积广阔人烟稀少,土地资源丰富,C错误;新疆森林仅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处,资源较少,但森林资源少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干旱,水资源少,且森林资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不如水资源,D错误。故选A。24.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流出人口远大于流入人口,人口净迁出,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能是川渝地区,B正确;长株潭都市圈、江浙地区、两广地区中的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净迁入,ACD错误。故选B。25.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流出人口远大于流入人口,人口净迁出,农村劳动力减少,会促进土地流转,种田大户增多,A正确;种植结构复杂,田间管理精细化,所需劳动力多,BD错误;劳动力减少,种田大户增多,机械化率上升,C错误。故选A。26.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2010-2016年流入人口波动上升,流出人口回流,说明人口的集聚作用有所上升,A错误;图示地区2010-2016年流入人口波动上升,流出人口总体下降,但总体上,流出人口远大于流入人口,人口净迁出,迁出的主要是青壮年,老龄化程度上升,B错误;图中主要反映人口迁移情况,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C错误;由于人口大量迁出,劳动力不足,且2010-2016年流入人口增加,流出人口减少,可能是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导致人口回流,D正确。故选D。27.答案:B解析: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北美经济较亚洲发达,故人口由亚洲迁往北美地区。故答案选B项。28.答案:A解析: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四川位于西部地区,且人口稠密,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出省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故答案选A。29.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冻土广布,影响了人口,聚落的分布,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小,降水较少,海拔高,气温低,BC错误;青藏高原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势高,水灾较少,D错误;故选A。30.答案:C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低,热量是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半壁河谷地带地势低,热量条件好,人口相对较多,A错误,C正确;历史和政策在材料中体现的不充分,BD错误;故选C。31.答案:D解析:青藏地区整体海拔高,气候环境恶劣,而青藏地区东部内地气候环境相对优越,东南半壁与我国内地联系相对紧密,人口迁出较多,D正确;西北半壁生态脆弱,生态移民更多,A错误;东南半壁工业发展,人口流动在区域内部由农村流向城镇,同时青藏地区生态脆弱,工业化水平不高,B错误;东南半壁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镇,城镇地区灾害相对较少,C错误;故选D。32.答案:(1)植被覆盖率高;开发强度较低;环境保护要求高(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3)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解析:(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可结合材料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解题思路回答。根据材料“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可知,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能力强;“水源区”作为饮用水的源头,环境保护要求高,受人类干扰小,开发强度较低。(2)春季甲地区用水与调水矛盾突出的原因可结合该地区气候特点和水源供给需求情况解题思路回答。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导致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3)移民村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要从水源区资源供给特点出发,重点考虑移民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资源供给量,如生产用地数量,其影响因素归根结底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移民村产业发展方向要联系水源保护区的特殊区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从农业生产出发,考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重点体现水源保护区特点,主要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如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33.答案:(1)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冬季气温(持续)较高;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四面环海,空气湿润;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2)东方市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气候干旱,空气干燥;东方市生态脆弱,森林植被少,空气中氧含量较低;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3)夏半年候鸟老人北回,导致经济萎缩;经济对省外(候鸟老人)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稳定;(老人到来前,为获取高额利润)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老人回归后)因客户较少导致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解析:(1)海南岛吸引北方地区老人冬季前往养老的原因主要是气候。我国东北和北京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可知,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利于老人过冬。海南岛纬度低,冬季白昼时间较长。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多晴天,阳光充足。海岛四面环海,空气湿润,空气质量较好,雾霾天气少,有利于老人身体健康。(2)北方老人冬季前往海南岛养老大多不选择东方市的原因可能是东方市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影响明显,气候干旱,空气干燥,气候体验感较差;旅游基础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弱,环境体验感较差;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空气中氧含量较低;当地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3)冷热明显的半年经济现象使海南岛夏半年会出现季节性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夏半年候鸟老人回流,经济萎缩,经济发展不稳定;易过度投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资源利用率不高。34.答案:(1)沙特西部高原山地降水多,气候适宜;沿海地区可通过海水淡化技术获得水资源。(2)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等开辟了新的获取水资源的途径。解析:(1)沙特气候干旱,全年炎热干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水源。沙特西部高原山地受可抬升经由印度洋的湿润水汽,降水多,且海拔较高,气候适宜;沿海地区靠近海洋可以通过海水淡化获得大量水资源,且沿海交通便利。(2)由材料可知,淡水资源短缺成为该国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近年来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大,主要是淡水资源的供给量增加。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展开解题思路。沙特政府积极开采地下水、进行海水淡化,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特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等开辟了新的获取水资源的途径,增加了水资源供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