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正中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月考一
政 治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选题(40 小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
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 115 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
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 5000 年的历史进程。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奴隶社会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
述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 ②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 年 3 月 31 日,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座
5000 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巨型城市,缓缓揭开了神秘面纱。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
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存在了
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有关原始社会的说法正
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分化
③生产工具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三星堆考古“上新”啦!2022 年 6 月 13 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经过碳 14 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
距今约 3200 年至 3000 年。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政治 第 1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①私有制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从奴隶社会起,人类便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
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其根本原因是( )
A.奴隶社会出现私有制,劳动获得较多的剩余产品
B.奴隶社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社会大分工
C.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奴隶社会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
6.在奴隶社会存在着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形成了奴隶制国家。这说明奴隶制国家( )
①是协调阶级矛盾的机构 ②是对奴隶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③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 ④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C.奴隶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D.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
8.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奴隶主为计算自己封地的大小和监督奴隶劳动,
把土地划分成许多方块,因像“井”字形,所以叫作井田制。对于井田制下的奴隶生存状况
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奴隶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③奴隶社会建立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政治 第 2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9.人类文明是伴随着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③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古有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对于诗句中描述的“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现象( )
①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②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③反映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成为基本矛盾 ④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
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封建国家统治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
剥削制度的是(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英国等各国羊毛价格不断上涨。于是,许多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
纷纷用篱笆把大片土地圈起来辟为牧场,把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家园赶走,使他们沦为资本家
的雇佣工人。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
①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使雇佣关系出现,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③体现了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活动来掠夺大量财富
④是资产阶级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杂税实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 )
A.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服徭役 B.封建君主专制,等级制度森严
C.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D.地主阶级占有所有的土地
高一政治 第 3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1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
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
本上说,这是因为( )
A.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B.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C.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
16.下列图片反映了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伴随着暴力和掠夺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D.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7.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
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
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处于资本家剥削下的工人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
②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的
③资本家都是被雇佣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养肥的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
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 )
①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
③实现了社会产品的公平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政治 第 4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19.随着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封建统治者逐步退
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下列关于资本主义
社会说法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专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②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③阶级剥削制度逐步被自由平等取代 ④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生活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欧洲普遍确立下来,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
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C.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 D.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完成
21.由于新冠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有西方国家民众对马克思专著《资本论》
的关注度高涨。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丰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目前,全世界都在
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
在新冠危机中更加凸显。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②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会导致产生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2 年 2 月 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一名美国作家说:
“工人们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
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治愈的疾病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资本主
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②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政治 第 5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24.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
当作肥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大量工人失业,他们靠领取救济金存活下去。这种现象表
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是(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生产相对过剩 D.生产无限扩大趋势
25.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
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
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③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的直接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在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①无产阶级开始形成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③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④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7.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
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围绕着科学社会主
义思想,某班的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准确的是( )
①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空想社会主义
②产生的历史前提是工人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
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
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
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高一政治 第 6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29.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
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可见,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深刻指出,“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但“我们
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
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的
高度评价旨在强调十月革命( )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②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进入 21 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
A.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C.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越资本主义社会
32.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
了包括走资本主义道路等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命运。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阻挠 B.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33.“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资产阶级改
良派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狱中题壁》)通过这首诗及其背景,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③由于人民的不断抗争,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有所改善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政治 第 7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34.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标志性事件凝结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昭示着历史前进的方向,
成为一个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④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5.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
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36.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同时也是许多志士仁人为在
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梦想的奋斗史,但这些梦想最终都破碎了。这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希望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资产阶级承担着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它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革命前途来说,它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是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革命步骤来说,它分为农业革命和工商业革命两个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政治 第 8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38.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
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
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三步
④社会主义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41.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
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救中国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70 年风雨兼程,70 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当中,经济危机是附着于其上的癌症,在人们放松警惕时就会卷土
重来。而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都伴随着倾倒牛奶的事件。
可以说,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对于展现资本的罪恶不过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是资本家
为了调整供需关系而罔顾人民生活和生存,这视人命如草芥的做法才是最大的噩梦。
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里,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让人内心胆寒。面对着社会难以发展的情况,
他们却依旧始终考虑自己的最大利益、从百姓的身上进行盘剥。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10分)
高一政治 第 9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2时,刚刚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第一次
会议,宣布就职。下午 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在军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乐声中,毛泽东按下电钮,广场旗杆上的第一面五星
红旗冉冉升起,28 响礼炮响彻云天——这 28 响就是对中国共产党 28 年光辉历程的礼赞。毛
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传向世界各地。
从开国大典至今,新中国已经走过了非凡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已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
白”,到 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 2020 年经济总量突破 100 万亿元;实现到中国
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并正在向到新中国
成立 100 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扬帆启程。
请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知识,从近代中国人民历史任务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对中国的伟大意义。(10分)
高一政治 第 10 页 共 10 页
{#{QQABIQYQggCAAAJAAAgCUQUwCgMQkhGCCQgOABAAIAIASRNABAA=}#}河北正中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月考一
政治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C
6.C
7.B
8.C
9.A
10.C
11.C
12.B
13.B
14.B
15.A
16.D
17.D
18.A
19.B
20.A
21.B
22.D
23.A
24.C
25.B
26.D
27.B
28.A
29.B
30.A
31.A
32.D
33.A
34.C
35.A
36.C
37.A
38.A
39.D
40.D
41.经济危机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3分),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3分)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4分)
①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2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5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3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