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肥一六八中学 2025届高三 10月段考试卷 地 理考生注意:1. 试卷分值: 100分 , 考试时间:75分钟。2. 考生作答时 ,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 5 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 , 超 出答题 区域 书 写 的答 案 无效 , 在 试题卷、草稿纸 上作答 无效 。3. 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 , 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 , 每小题 3分 , 共 48分。)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通过产品集成 , 实现了发电 、透光 、遮风挡雨和隔热等 功能的一 体 化 , 将 逐 步 取 代 传 统 光 伏 技 术。 下 图 示 意某 建 筑 物的 发 电“ 外 衣”— 光伏幕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若不考虑周边遮挡,在武汉晴天正午时段,光伏幕墙发电效率最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与传统光伏技术相比,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体现在( )A. 更换方便灵活性强 B. 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 技术成熟价格较低 D. 受天气变化影响小(PQ)右图示意某 日 某时刻地球局部光照(线段 PQ 为晨线的一部分) , 该 日 P 地昼长为 13小时 13分 钟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地理试题 第 1 页(共 6 页)3. P地与 Q地的 日落( )A. 地方时相差 1小时 13分钟 B. 时刻相同C. 地方时相差 2小时 26分钟 D. 地方时相同 4.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最可能为( )A. 1150W B. 1050E C. 950E D. 750W5. 图中上α 由最大变为最小期间( )A. 巴西高原草原一片葱绿 B. 西伯利亚高压逐渐变为最强C. 埃及北部地区炎热干燥 D. 为南极长城站最佳考察时期右图为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所绘的 250N 附近某区 域示意图 , 为 正确标注该图 的指向标, 同 学们测得 。 城 6 月 7 日 日 出 、日 落分别在 X、Y 方向。 甲为河流支 流 。 完成下面小题。6. 该图的指向标大致是( )A B C D7. 图中甲支流( )A. 由西南流向东北 B. 由东北流向西南C. 由西北流向东南 D. 由东南流向西北天球是以地球为中 心 , 以任意长度为半径所构 成的一个假想球体,地球的赤道和地理极点投射到 天球上,就是天赤道和天极。 天文学上将月球的运 行轨道称为白道,其与黄道的交角 β 约为 50。 当 日 、 地 、月 近似位于 同 一直线,就会产生 月 食或 日 食现 象 。 月球处于上中天(天体周 日视运动中,达到天空 位置最高处,例如正午时刻的太阳)时,其地平高度 最大。 右图为白道 、黄道 、天赤道在天球的位置关系 图 。 完成下面小题。8. 太阳位于黄道上的 M 点时,产生日食现象,此时月球位于( )A. 白道上的 P 点 B. G点C. 白道上的 M 点 D. N点地理试题 第 2 页(共 6 页)9. 满月时,在北京看到的月球( )A. 东升西落;月球处于上中天时都在偏南方位 B. 西升东落;月球处于上中天时都在偏北方位 C. 东升西落;月球处于上中天时都在偏北方位 D. 西升东落;月球处于上中天时都在偏南方位夏季 , 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大气高出 4℃ ~6℃ , 甚至达 10℃ 。 这会促使高 原面出现热力上升运动 , 带动四 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 , 这种运动会对周边 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 , 不 同季节青藏高原与周边大气温度差异会影响 亚洲季风势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是因为( )A. 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热容量小,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快B. 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C. 高原表面多冻土,热容量小,升温快D. 高原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升温快11. 夏季青藏高原面出现的这种热力上升运动,使得其北部塔里木盆地的降 水( )A. 增多 B. 不变 C. 减少 D. 季节分配均匀12. 青藏高原与周边大气温度差异会使得亚洲( )A. 夏季风势力增强,冬季风势力减弱 B. 夏季风势力减弱,冬季风势力增强 C. 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均减弱D. 夏季风和冬季风势力均增强大气边界层位于对流层中下部 , 是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水热 、能量交换的 重要空间 。 地面受热之后 , 通过热量传导 、促进对流等形式加厚大气边界层 。 在河西走廊某气象站的观测表明 , 该地大气边界层在 5 月 达到最厚 。 完成下 面 小题 。13. 与 6~7月相比,该地 5月大气边界层更厚,主要因为( )A. 土壤较为干燥 B. 平均气温更高C. 太阳高度较小 D. 平均风速较小 14. 推测世界上大气边界层最厚的区域为( )A. 西欧平原 B. 格陵兰冰盖 C. 塔里木盆地 D. 撒哈拉沙漠地理试题 第 3 页(共 6 页)在天气晴朗时 , 珠峰峰顶常飘着形似旗帜的乳白 色烟云 , 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由对流性积云形成 , 其水平方向飘动主要受高空西风的影响 , 垂直方向飘动 主要受上升气流的影响。 登山运动员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 , 来推断峰顶 风力的大小。 结合“珠峰旗云成因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地理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15. 关于峰顶附近空气对流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白天碎石升温快,气流沿坡面上升 B. 其水汽来源为峰顶附近的碎石面 C. 其热源为阳坡的冰雪面D. 上升气流带来强大的高空西风16. 从珠峰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还可以预测未来 1~2天内珠 峰地区的天气状况。 当旗云形状紊乱,且有丝状云(如上图)出现时,下列表 述正确的是( )A. 对流旺盛,易形成大雪天气,不宜登山B. 西风风力较大,不宜登山C. 对流弱,天气晴朗,适宜登山 D. 西风风力较小,适宜登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大题 , 共 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因莱湖是一个被喀斯特群山环抱的湖泊 , 面积达 158km2 , 是缅甸第二 大 湖 。居住在湖上的茵达人 , 以其独特的水上生活方式而闻名。 他们因地制宜 地发明了一种水上耕作方式— 浮岛农业 , 即利用湖中丰富的水草和浮萍 , 将其收割并制成腐殖质块 , 上覆湖底淤泥 , 用 长木杆固定于湖床。 这种浮岛 不仅具有农业生产的实用性 , 也吸引了 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左图为因 莱湖位 置示意图 , 右图为当地浮岛农业景观图。(1)说明茵达人舍弃岸上辟田,而发展浮岛农业的自然原因。 (6分)(2)简述浮岛农业可能对因莱湖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3)说明利用浮岛农业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6分)18. 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分)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 、西藏 自 治 区 中部(左图),是西藏第二 大湖泊。 通常湖面 11月 开始结冰,翌年 4 月 开始融化。 湖 区周围风力较大且季节变 化明显,湖陆风冬季明显弱于夏季。 位于该湖东北的 a 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集 中于 7—8月 ,右图为 a 气象观测站年内平均气温 日 变化。(1)a处的降水以夜雨为主,分析其原因。 (6分)(2)请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 a处 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6分)(3)有学者认为不应该大规模开发纳木错周边的风能资源,推测该学者的理 由 。 (6分)地理试题 第 5 页(共 6 页)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海陆风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中尺度局地环流, 具有较强的时段性特点,对局地天气有重要影响。 辽宁省丹东市沿海地区海 陆风多发,受海陆风的影响, 多 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 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 。 下图示意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陆风 日 风向变化。(1)从时间角度指出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风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分)(2)说出冬季丹东市海陆风日沿海地区平流雾多发的时间段,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6分)(3)从海陆风角度,说明丹东市沿海地区一天中凌晨降水明显较多的原因。 (6分)地理试题 第 6 页(共 6 页)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段考试卷·地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5678答案DBABCCB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DCDADA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周围是喀斯特群山,地形崎岖,耕地面积狭小:石灰岩成土慢,易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因莱湖水面宽广,发展浮岛农业的面积大;水中一定数量的水草、浮萍和淤泥,为制作浮岛提供原料。(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收割水草、浮萍使水生植物减少,净化能力降低:农业生产使用肥料、农药、腐殖质块等,增加水体污染物,降低水质。(每点2分,共4分)(3)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经济收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人;保留特有的生活方式,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每点2分,共6分)18.【答案】(1)8月气温高,湖泊面积大,湖泊区域水汽充足;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湖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雨:夜间,湖区盛行上升气流,多降雨。(每点2分,共6分)(2)1月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量大;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气温日较差大;1月纳木错封冻,对湖岸调节作用减弱,温差变大。(每点2分,共6分)(3)该地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少;输电距离远,地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导致成本高;风向变化较大,且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19.【答案】(1)差异:与冬季相比,夏季海风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更长。原因:与冬季相比,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时间晚,陆地升温时间早、降温时间晚,导致海风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更长。(每点2分,共4分)(2)时间段:13一20时。(2分)原因:13一20时海风势力强: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海风挟带暖湿气流吹向陆地,陆地气温较低,暖湿空气下部易冷却凝结成雾。(每点2分,共4分)(3)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凌晨陆风势力强;陆风在海岸地带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暖湿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每点2分,共6分)地理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试题(2).docx 地理答案(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