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考点基础练选择题1.下列有关陆地表面地形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B.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起伏较大。C.平原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宽广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D.丘陵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丘陵的海拔为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大,D错误符合题意;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起伏较大。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宽广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征是(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比较平坦 C.地表起伏大 D.海拔相差不大【答案】B【详解】海拔在500米以上,中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高原和平原的共同特征是地面比较平坦,B正确,排除A;平原地表起伏小,排除C;海拔相差大,排除D;故选B。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 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纬度位置 D.海陆比例【答案】3.D 4.B【解析】3.读图可知,①海拔500米以上,边缘陡,中间地面平坦,是高原;②海拔500米以上,地势陡,是山地;③处海拔500米以下,有坡度,但是地势较缓和,是丘陵;④处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因此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B正确;海陆分布、纬度位置、海陆比例无法直观显示,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5.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和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6.M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一般为(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蓝色【答案】5.D 6.A【解析】5.图中两处等高线闭合处海拔位于200-500m之间,为丘陵,其他地区海拔在200m以下,为平原,故该地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正确。故选D。6.读图可知,M地位于平原地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洋一般用蓝色表示。位于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读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诸葛八卦村所在的地形是( )A.盆地 B.丘陵 C.山地 D.平原8.敏敏量得太公山与老鼠山的图上距离为2.5cm,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2500m。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 B.1:10000 C.1:100000 D.1:10000009.太公山位于诸葛八卦村的( )A.东部 B.西部 C.北部 D.南部【答案】7.A 8.C 9.B【解析】7.读图可知,诸葛八卦村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属于盆地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已知图上距离为2.5cm,实际距离约为2500m,比例尺=2.5cm/2500m=1:1000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9.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可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可以看出太公山是位于诸葛八卦村的西部,故选B。【点睛】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读图,完成下列题。10.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A. B.C. D.11.图中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盆地 C.丘陵 D.高原【答案】10.D 11.B【解析】10.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地区是海拔中部低、四周高的盆地地形,所以MN穿过的地形剖面图与图中D是相符的。故选D。11.读图可知,图示中部海拔低,四周海拔高,是盆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陆峭的山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解答题12.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处地形类型为 ,E处的地形类型为 。(2)图中的①②两河,不存在的是 河。(3)图中DE段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通常用 色表示平原, 色表示海洋。【答案】(1) 高原 平原(2)②(3)自西向东(4) 绿 蓝【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A地海拔在800以上,地势较高,相对平坦但边缘起伏较大,应为高原;E处低于200m,地势起伏小,应为平原。(2)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①为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②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成河流。(3)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结合该处地势西高东低可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常用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提升综合练1.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地势起伏较小,海拔在200-500米;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地形主要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由图中等高线,该地区大部分在1000米左右,等高线稀疏,地面较为平坦,为高原,该地所处地形区是东非高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我国北方沿海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野外进行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2)同学们从甲村出发沿公路到乙村附近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行程中,同学们发现路边立有一个凸面镜(如图),你认为凸面镜最大可能位于图中A、B两点中的哪一点。(3)瞻仰烈士纪念碑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沿途,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4)山顶植被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同学们感觉心旷神怡。有同学认为可以在山顶建一座疗养院,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合理。请你说出此处不适宜建疗养院的理由。(5)野外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绘制了图中沿m线的地形剖面图。以下剖面图中,与实际最吻合的是( )(单项选择A. B. C. D. 8.【答案】(1)山地(2)A(3)山上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槐花开花时间较晚(4)山顶交通不便,地形较狭窄(5)B【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该区域海拔大多高于500米,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较陡,地形以山地为主。(2)读图可知,A地公路急转弯,视线不佳,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需要在A处设置凸透镜,便于观察对向车辆,减少交通事故,而B地公路较平直,无需用凸透镜。(3)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故同学们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是因为山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较差,山上槐花开放时间较晚。(4)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最好背山面水、风光秀丽。山顶建立疗养院,交通不便,风速较大,地形较狭窄,不是建疗养院的好地方。(5)读图可知 ,m线左侧青山海拔为900-1000米,海拔较高,中间穿越山谷,海拔低,右侧黑山海拔低于青山,海拔在800-900米之间。A图黑山海拔高于青山,A错误。B图与实际最吻合,有宽阔的河谷,B正确。C图中间有凸起,不吻合,C错误。D图河谷太窄,不吻合,D错误。故选B。)股份有限公司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 1 单元 第 四 节新课标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能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性质,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借助相关示意图与文字资料,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学习 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富有追新猎奇的心理,但也具有注意力易于分散、兴趣爱好不持久的弱点。学生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在前一节课学习地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位置关系和范围大小的意识,但是将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来判读对于学生是个难点。基于本课特点,利用微课形式直观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地形从而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难点,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导入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设置故事情境导入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任务一 等高线的绘制及特点 过渡:“蝴蝶”图长什么样呢? 教师展示泰山景观图和泰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提出问题:发挥一下你的想象:“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的呢? 实验感知等高线地形图 把大小不等的三个硬币,由小到大依次叠在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把这座“山”绘制在平面(纸)上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动画展示。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是山地,图b中的三条线1,2,3哪个最高?哪个最低?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进一步提出等高线概念: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我们就称之为等高线。 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渡:这些等高线的高度具体是多少呢? 教师进一步解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 0 刻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练习: 读图进行计算: 甲地的海拔是 1500 米; 乙地的海拔是 500 米; 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500=1000(米)。 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大环境下,将承担更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 链接生活:某兴趣小组从山脚到山顶测量的泰山高度只有1400米,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思考回答。 探索思考: 1.A、B两点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同一等高线上的点海拔有什么关系? 2.A点和C点、C点和D点之间的高度差分别是多少?一幅等高线图中,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得出等高线性质1: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教师视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绘制。 拓展 梯田——天然等高线 我国东南省份多丘陵,适合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较少。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当地的农民构筑了梯田,用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梯田依据的就是等高线的原理,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同一块梯田,海拔高度相同。正因为如此,梯田避免了坡耕地严重的跑水、跑肥,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教师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图,提出问题: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2:密陡疏缓 通过实验,将抽象问题生活化。 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意义。 进一步引导学生辨别海拔和相对高度。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等高线 通过大量图文资料形象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关键问题,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性质。学习任务二 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认识不同山体部位 教师展示山体鸟瞰图,学生识别不同山体部位。 教师重点强调区分山脊和山谷。 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教师展示山峰景观图和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1.表示山峰的等高线数值,由中间向四周有什么变化规律?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间高,四周低。) 教师重点强调区分山峰和洼地。 教师展示鞍部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 教师展示山脊和山谷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教师展示陡崖景观图及等高线示意图,提出问题:陡崖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师生对比总结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图片感知不同山体部位,把握重难点。 景观图与示意图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学习任务三 等高线的应用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应用呢: 联系生活-漂流: 小小工程师-河流引水路线: 小小工程师-修建公路: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课堂小结 进行课堂归纳,课堂练习教学反思(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2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导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能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性质,尝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借助相关示意图与文字资料,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学习重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自学导航】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甲山的海拔是( 1500 )米,甲山和乙山的相对高度( 500 )米。等高线和等深线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在相应的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文字。a山峰 降低 b 山脊 低处 c山谷 高处 d陡崖【探究任务】任务一:等高线的性质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A、B两点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同一等高线上的点海拔有什么关系?2.A点和C点、C点和D点之间的高度差分别是多少?一幅等高线图中,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有什么关系?任务二: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连连看:读图,将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与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序号进行连线。任务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漂流①说出数字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①山峰②山脊③山谷④陡崖②下山时想要体验漂流,你会选择②③哪条路线?说说你的理由。③路线,③所在山体部位为山谷,有河流发育。2、引水路线的选择想要在河流上引水到甲地,你会选择①②哪条路线?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②路线,从高处向低处引水,水可自流。3、修建公路要在甲地和丙地之间修建公路,你会选择③④哪条路线? 为什么?③路线,起伏小,便于施工。【归纳小结】高;距;大;小【课堂检测】某地政府打算打造一个旅游胜地,经考虑后选择在某村落进行开发。下图为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要开发“激流勇进”项目,则适合选址在( )A.A B.B C.C D.D2.若要建设一处平缓的划船体验点,则适合选址在( )A.A B.B C.C D.D3.若要在甲、乙两地间修建一条公路,则铺设路线应从甲地开始朝着 ( )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答案】1.A 2.B 3.C【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处位于山谷中,有河流流经,且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适合开发“激流勇进”项目。故选A。2.读图可知,图中B处有河流流经,且等高线最为稀疏,流水速度最为平缓,适合建设一处平缓的划船体验点。故选B。3.根据图中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向,可知,铺设路线应从甲地开始朝着东南方向修建。故选C。【点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是陡崖。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对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是陡崖 B.③地是鞍部 C.⑤地是山脊 D.⑥地是山谷5.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②地海拔一定是900m B.①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C.④地河流流速比⑤地快 D.⑦地可能形成瀑布【答案】4.B 5.D【解析】4.由图可知,①地所处的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A错误;③地是位于两座山峰之间较为平坦的低地,为鞍部,B正确;⑤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C错误;⑥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选B。5.由图可知,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②地的海拔在800米—900米之间,A错误;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B错误;④地河流流速比⑤地慢,因为④地等高线更加稀疏,坡度更缓,C错误;⑦地为陡崖,而且有河流流经,因此可能形成瀑布,D正确。故选D。【点睛】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线重合处,必为峭壁。若等高线成较小的封闭曲线时,这一地区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岛。等高线的形状是从山顶起逐渐向外凸出的为山脊,山脊的连线称为分水线。等高线形状逐渐向山顶或鞍部方向凹八的为山谷,谷地的连线私:为集水线。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称为山的鞍部。6.越来越多的“驴友”倾向户外运动,他们在朋友圈交流见闻、提供活动景点等,下图为某“驴友团”提供的一幅活动区域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次徒步活动的目的地是海拔最高的①点,其海拔估计不超过 米,地形部位名称为 ;他们如果要体验攀岩乐趣,会选择在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2)在②③处,他们发现 处有流水,判断两地的地形部位名称② 、③ 。(3)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米;(4)读图可知,该村发展的优势有 (写出2点)。【答案】(1) 800 山峰/山顶 ④(2) ③ 山脊 山谷(3) 500(4)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分析】本题以某“驴友团”提供的一幅活动区域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相对高度和气温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可判定,①处海拔高度范围是700~800米,因此海拔不超过800米;该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或山峰,④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体验攀岩乐趣。(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为集水线,易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易形成河流;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③处有河流汇集。(3)图中A处海拔为200米,B处海拔为7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5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A处海拔较低,气温更高,大约高3℃。(4)甲村的海拔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地形类型为平原,甲村今后发展的优势是地处平原,地形平坦广阔,河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等。第二章 地图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1)相关概念:①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③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2)五种山体部位:(①山峰:尖状的山顶,一般具有一定高度②山脊:指像兽脊一样凸起的部分③山谷:指两山之间低凹的狭窄处④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⑤鞍部:两山之间的低平处) (⑤)(3)五种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大外小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 鞍部:位于两组山峰等高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地理意义 形成分水岭,两侧不能互相看见 为集水区,有可能形成河流 可做露营选择地 可攀岩或蹦极 山谷处的陡崖还可能形成瀑布(4)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口诀 含义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相同密陡疏缓 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凸低为高(山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凸高为低(山谷)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为山谷重叠为崖 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2.分层设色地形图:(1)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涂上不同的颜色。在陆地上,颜色越绿海拔越低,颜色越深,海拔越高;在海洋里,颜色越蓝,海深越深;★优点: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2)五种地形类型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海拔高度 超过 500m 超过 500m 200-500m 无特定海拔范围 0-200m地表起伏程度 内部起伏和缓 边缘陡峭 地形起伏大 坡度和缓 内部和缓 边缘陡峭 宽广平坦等高线特征 中间疏,四周密 中部数值大 密集 稀疏和缓 稀疏平直3.地形剖面图: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沿某条等高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优点:更直观的表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活动一:教材P3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疏密程度是识别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据。图2.13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1.在图中识别①—⑥表示的地形部位。①山峰 ②山脊 ③山谷 ④鞍部 ⑤陡崖 ⑥山脊2.比较②和⑥两地的坡度差异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⑥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2.下列有关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①地建设化工厂 B.②地修建梯田C.③地开发攀岩旅游项目 D.④地发展航运【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最高处不超过350米,起伏和缓,主要的地形类型是丘陵,ABD错误,故选C。2.①处于聚落上游,建设化工厂会造成水污染,影响聚落居民生活,A错误;②位于山脊,山坡上可以修建梯田,B正确;③地位于山顶,而攀岩项目适合在陡崖开展,C错误;④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发展航运,D错误。因此,ACD错误,故选B。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正在对我国某贫困山村考察,为贫困山村实施产业脱贫进行实地调查。读该贫困山村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3.考察队员来到该地规模最大的村庄,发现该村庄四周的地形较封闭,所处地形为( )A.山间盆地 B.山顶台地 C.幽深山谷 D.平缓山坡4.队员们从该村庄出发,向西徒步考察,登上了西峰。估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00m B.600m C.700m D.800m【答案】3.A 4.A【解析】3.由图可得,图中规模最大的村庄所处地形为盆地。因为根据周围等高线判断: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故选A。4.根据图中等高线可得,村庄的高度范围大于300米,小于400米;西锋的高度范围大于800米,小于900米,用两处的高度范围相减:900米-300米=600米,800米-400米=400米,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大于400米,小于600米,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米 B.500米 C.1000米 D.1500米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的地形类型为(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3.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丘陵B.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盆地C.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D.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高原【答案】1.B 2.C 3.C【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根据所学可知,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读图可知符合乙地的地形类型是山地。C正确,排除ABD;故选C。3.根据所学可知,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山地,A错误;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的是平原,B错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起伏和缓,外围陡峭的是高原,C正确;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比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是盆地,D错误;故选C。一、单选题(23-24七年级上·重庆璧山·阶段练习)读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高原2.①和②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鞍部、山谷 B.鞍部、陡崖 C.山脊、山谷 D.山脊、陡崖3.A、B两地相对高度是( )A.200米 B.600米 C.400米 D.400千米4.假如B处气温为20℃,只考虑地形因素,那么A处气温大约为( )A.22.4℃ B.-4℃ C.17.6℃ D.44℃5.甲、乙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山谷,附近不会有河流 B.乙位于山谷,附近可能有河流C.甲位于山脊,附近可能有河流 D.乙位于山脊,附近不会有河流【答案】1.C 2.B 3.C 4.C 5.B【解析】1.读图根据所学可知,图示区域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主要地形是山地;C正确,排除ABD;故选C。2.读图根据所学可知,等高线闭合,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等高线重叠为陡崖,两山峰之间凹进去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由此可以判断,①和②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鞍部、陡崖;B正确,排除ACD;故选B。3.读图根据所学可知,A地海拔600米,B地海拔200米,则A、B两地相对高度为400米;C正确,排除ABD;故选C。4.读图根据所学可知,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假如B处气温为20℃,在只考虑地形因素的情况下,A、B两地相对高度为400米,气温相差2.4℃,A处气温大约为17.6℃;C正确,排除ABD;故选C。5.读图根据所学可知,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甲为山脊,附近不会有河流;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乙为山谷,附近可能有河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江苏泰州·二模)泰山是中国首个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如图为“泰山玉皇顶局部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玉皇顶观景台的海拔可能为( )A.1360米 B.1450米 C.1545米 D.1630米7.四条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 )A.甲线路 B.乙线路 C.丙线路 D.丁线路8.位于山谷处的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则十八盘景观所在的线路是图中的( )A.甲线路 B.乙线路 C.丙线路 D.丁线路【答案】6.C 7.A 8.D【解析】6.结合图示来看,图中等高距是100米,玉皇顶的海拔高度在1500--1600米之间,可能是1545米。 故选C。7.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图中四条路线中,坡度最缓的是甲路线,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8.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丁线路位于山谷处,坡度陡,线路短,登山难度大。故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 段是丁线路。故选D。(23-24八年级下·河北秦皇岛·阶段练习)云中草原风景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东山顶上看晚霞”是这里著名的旅游项目。图为“云中草原风景区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东山顶的海拔最有可能是( )A.2140米 B.2190米 C.2240米 D.2290米10.图中PQ段道路位于(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11.与PQ段不同,OP段道路设计成“之”字形是为了( )A.美化环境 B.缩短距离 C.减缓坡度 D.保护动物【答案】9.B 10.B 11.C【解析】9.读图可知,等高距是50米,所以东山顶海拔是2150-2000米,排除ACD,故选B。10.读图可知,PQ路段等高线往高处凸,是山谷,排除ACD,故选B。11.与PQ段不同,OP段道路设计成“之”字形是因为OP段等高线密集,可以减缓坡度,C正确;与环境美化、保护动物无关,也不能缩短距离,AB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12.(23-24八年级下·安徽淮南·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云雾茶一般生长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的特点。茶叶清香味醇,耐冲泡,深受消费者喜爱。材料二、湖北省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下左图)和该区内某云雾茶园景观图(下右图)。(1)图中M、N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 ,M山峰在N山峰的 方向。(2)图中河流甲、乙两处水流速度较快的是 ,原因是 。(3)图中①地所在的山体部位是 ;图中②地所处的地形是 。①、②两地适合种植云雾茶的是 。【答案】(1) M 东北(2) 乙 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3) 山脊 平原 ①【分析】本大题以湖北省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该区内某云雾茶园景观图及云雾茶生长习性为材料,涉及海拔、方向、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地图的认读能力、在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知识与理解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图中等高距是200米,M山峰海拔为1400—1600米,N山峰海拔为1000—1200米,海拔较高的是M;图中没有指向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M山峰在N山峰的东北方向。(2)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水流速度较慢;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速度较快。(3)图中①处等高线从海拔高处凸向海拔低处为山脊。②处等高线稀疏,且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云雾茶一般生长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的特点。①地位于海拔800—1000米的山脊部位,地处半高山地带,有一定坡度,但不是太陡,不易积水,排水条件好;处在向阳坡,光照条件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海拔高,气候凉爽,适合种植云雾茶。(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2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考点基础练选择题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计划组织野外地理研学,同学们准备了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研学做参考。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陡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2.以下对地形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A.沿②线登山比沿③线登山更容易 B.该图等高距为1000米C.⑤位于④的西北方向 D.该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答案】1.C 2.A【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①处的等高线往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C正确;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A错误;等高线往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B错误;两座山头之间地势低洼处为鞍部,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图中②线处比③线处登高稀疏,坡度较缓,沿②线登山比沿③线登山更容易,A正确;该图等高距为100米,B错误;按照图中指向标判断,⑤位于④的东南方向,C错误;该区域以山地地形为主,D错误。故选A。【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读上面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如果此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则丙丁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 )A.100千米 B.120千米 C.1200千米 D.300千米4.甲村落的海拔和乙民居(虚线所示)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200米、山脊 B.254米、山谷 C.254米、山脊 D.300米、陡崖【答案】3.B 4.C【解析】3.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则它们的实际距离= 2×6000000厘米 =120千米,故选B。4.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甲村落位于海拔200-300米的等高线之间,海拔可能是254米,乙民居(虚线所示)所在地形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故选C。【点睛】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为山峰;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的为山脊,也叫分水岭;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为山谷,发育河流;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为低洼,是鞍部。读下列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A.①、③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 B.②处为山脊C.③处的坡比④处陡 D.⑤处为该区域最高峰6.向阳镇位于溪水村(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7.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处开发攀岩项目 B.乙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C.丙处修建观景台 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答案】5.B 6.C 7.B【解析】5.由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①、③两处的等高线数值分别是800米、500米,相对高度为300米,A错误;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③处的等高线比④处稀疏,③处坡比④处缓,C错误;⑤处等高线数值在800-900米之间,丙处等高线数值在900-1000米之间,⑤处不是该区域最高峰,D错误。故选B。6.由图中指向标可知,向阳镇位于溪水村西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由图可知,甲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为陡崖,可开发攀岩项目,A正确;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不发育河流,不能开发漂流体验项目,B错误;丙处等高线数值在900-1000米之间,为该区域最高的地方,可修建观景台,C正确;溪水村位于坡度较缓的山坡上,周边种植果树,可发展生态旅游农业,D正确。故选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左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9.右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8.C 9.B【解析】8.甲处等高线比乙处等高线密集,较吃力,A错误;丁处等高线比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B错误;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C正确,D错误;故选C。9.甲地、丙地、丁地位于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ACD错误;乙地位于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B正确;故选B。解答题10.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体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2)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某学校组织学生登山活动,设定的登山路线为①和②,若仅考虑坡度,则相对较容易的登山路线是 。(3)如果图中甲、乙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处,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4)A、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C位于D的 方向。【答案】(1) 山顶(山峰) 陡崖(2)②(3) 甲 自西北向东南(4) 570 西北【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河流的流向、相对高度等知识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A处等高线闭合,由外向里数值变大山体部位为山峰。B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2)①处等高线密集,②处等高线较为稀疏。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所以②相对容易登山。(3)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由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向数值高处凸出为山谷。河流由高处出向低处流,由右上角的方向标可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4)A点的海拔高度是670米,C点的海拔高度是100米,所以相对高度是570米。由右上角的方向标可知,C位于D的西北方向。11.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各山体部位名称:③ 。(2)图中三个村庄中,居民能开门观看“双峰景观且观赏效果最佳的是 。(3)有人测得张村和王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请你帮忙计算他们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4)现拟在图中甲处修建大坝,请分析其修建的优势是什么? 。缺点是什么 ?【答案】(1)山谷(2)王村(3)6(4) 施工量小,库容量大 会淹没村庄【分析】本大题以某区域地形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修建大坝的优缺点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③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2)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三个村庄中,居民能开门观看“双峰景观且观赏效果最佳的是王村,因为王村地形平坦,村前没有阻挡,视野开阔,观看效果好。(3)据图可知,比例尺是1:20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又知有人测得张村和王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村的实际距离是2千米×3=6千米。(4)现拟在图中甲处修建大坝,其修建的优势是甲处位于口袋型洼地,施工量小,有盆地地形,集水面积广,库容量大;缺点是甲处修建大坝会淹没村庄。提升综合练2023年2月南京国际梅花节期间,张华游览了钟山风景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出发前,张华预估了中山陵所在地的海拔为( )A.100米 B.100~150米 C.200米 D.200~250米2.张华打算在上山过程中,既能俯视梅花园,又能远观玄武湖。他应选的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B 2.C【解析】1.读图等高距为50米,所以中山陵位于100米等高线和150米等高线之间,海拔高度为100米-150米,该题选B。2.读图④路线和①路线在山地的北坡,而梅花园位于山地南坡,所以在这两条路线无法俯视梅花园,AD错误;②路线位于山地的东侧,玄武湖位于山地西侧,所以该路线无法远观玄武湖,B错误;③路线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向西可以远观玄武湖,向东南可以俯视梅花园,C正确。3.2023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今年的主题是“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滨州市某中学计划利用此次机会,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活动计划从甲村出发,分为三个方案。方案1:登山比赛,锻炼毅力。方案2:寻找瀑布,感受自然。方案3: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 (1)方案一对应图中路线 (a\b\c),这条路线主要沿 (地形部位)前进。(2)方案二的同学要寻找瀑布,应选择图中路线 (a\b\c),他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 。(3)三个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路线 (a\b\c),原因是 。(4)傍晚,部分同学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向是 风。(5)图中①②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 ,该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选择)。①②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米。A.568米 B.690米 C.758米 D.819米为发展当地旅游,政府计划在①②两山峰之间修建索道。同学们在图上量得①②两山峰之间的距离是4.3厘米,若忽略垂直高差,索道的实际长度应为 米。【答案】(1) a 山脊(2) b 自西北向东南(3) c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形较平坦、海拔高度变化小)可以节省体力(4)东南(5) ① C 100~300米之间(6)4300【分析】本题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等高线的判读、高度的计算、比例尺的应用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及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方案一攀登山峰,锻炼体质,对应图中路线a:该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沿山脊前进,道路难行,锻炼体质。(2)方案二为观赏瀑布,对应图中路线b:b线路附近有河流且河流上有陡崖(等高线重叠处),在陡崖处有瀑布发育。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同学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三个方案中,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方案三即c路线:该路线等高线稀疏,结合“密陡疏缓”可知该线路坡度较缓,可以节省体力。(4)结合图中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甲村位于山峰的东南方向,如果部分同学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 (①山峰),可判定,当时的风向是东南风。(5)依据图中等高线及其数值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则①山峰海拔在700—800米之间,②山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①②两山峰中,海拔较高的是①。①山峰海拔在700—800米之间,故C正确。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结合①②两山峰的海拔高度可知,两山峰的相对高度范围在100—300米之间。(6)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米。若忽略垂直高差,图中①②两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4.3厘米,那么索道的实际长度是4.3×1000=4300米。(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50张PPT)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Copyright 地理优课PPT内容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学业要求能够在地形图上判别和描述基本的地形特征。CONTENTS·01·等高线地形图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如何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的起伏?Absolute height (altitude) and relative height1.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30米(绝对高度)200米(绝对高度)相对高度170米海平面 0米绝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The size of the Earth2. 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200米、1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闭合等高线,数值外低内高;图中线段为示坡线,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300350400450517山峰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图中虚线为山脊线,也称分水线。300350400450517山脊线山脊线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300350400450517山谷线山谷线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在等高线重叠处,用一组与等高线垂直的示坡线表示。170018001900200021002200陡崖思与学-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测绘工作者首先要对一个区域不同地点的海拔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每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图2.11)。依据已知点的海拔可以估算其他未知点的海拔。绘图人员确定要绘制等高线的海拔,如50米,再将海拔同为50米的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就得到了海拔为50米的等高线。按照一定的海拔差(即等高距),如10米,就可以分别绘制海拔为40米、60米……的各条等高线(图2.12)。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数值,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Lsobaths3. 等深线渤海海底及周边地形示意 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疏密程度等是识别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据。图2.13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1.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①:山峰;②:陡崖;③:山峰;④:山脊;⑤:山谷;⑥:山脊;⑦:鞍部。⑦:鞍部。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态、疏密程度等是识别地形部位和描述地形特征的主要依据。图2.13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④处等高线叫稀疏,⑥处等高线较密集,因此④的坡度小于⑥。Layered Colored Topographic Map1.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说明各种颜色表示的海拔范围。The Five Basic Landforms2. 陆上五大基本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陆地 地形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丘陵海拔 很低 (200米以下) 较高 (500米以上) 无固定标准 较高 (500米以上) 较低(500米以下)地面 起伏 起伏很小 平坦广阔 顶部坦荡 四周较陡 四周高 中间低 峰峦起伏 坡度较陡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著名 地形 亚马孙平原 东欧平原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刚果盆地 塔里木盆地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哈萨克丘陵东南丘陵平原海拔:200m以下特征: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高原海拔:500m以上特征: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巴西高原 |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盆地海拔:无固定标准特征: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 |非洲第一大的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赤道横贯盆地中部山地海拔:500m以上特征: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由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丘陵海拔:500m以下特征:地势起伏相对较大东南丘陵 |中国三大丘陵之首我国最广最密集、土地面积最大的丘陵青藏高原巴西高原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安第斯山脉活动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可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分层涂色。图2.15是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图。在图2.15中分层涂色,判断地形类型。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2.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平原盆地高原山地丘陵- 板书设计-随堂巩固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计划组织野外地理研学,同学们准备了研学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研学做参考。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A.陡崖 B.山脊 C.山谷 D.鞍部2.以下对地形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A.沿②线登山比沿③线登山更容易B.该图等高距为1000米C.⑤位于④的西北方向D.该区域以平原地形为主CA读上面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丙丁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如果此图的比例尺是1:6000000,则丙丁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 )A.100千米 B.120千米C.1200千米 D.300千米4.甲村落的海拔和乙民居(虚线所示)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200米、山脊 B.254米、山谷C.254米、山脊 D.300米、陡崖BC读下列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 )A.①、③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 B.②处为山脊C.③处的坡比④处陡 D.⑤处为该区域最高峰6.向阳镇位于溪水村(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7.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处开发攀岩项目 B.乙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C.丙处修建观景台 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BC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左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9.右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CB下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A.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丘陵、平原、高原D.高原、山地、丘陵、平原11.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显示( )A.海陆分布 B.地势起伏 C.纬度位置 D.海陆比例DB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12.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A.山地和丘陵B.高原和平原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丘陵13.M地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一般为(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蓝色DA位于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读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诸葛八卦村所在的地形是( )A.盆地 B.丘陵 C.山地 D.平原15.敏敏量得太公山与老鼠山的图上距离为2.5cm,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2500m。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 B.1:10000C.1:100000 D.1:1000000AC位于金华市兰溪市西部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读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太公山位于诸葛八卦村的( )A.东部B.西部C.北部D.南部B读图,完成下列题。17.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A. B. C. D.18.图中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盆地 C.丘陵 D.高原DB19.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体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 ;B 。(2)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某学校组织学生登山活动,设定的登山路线为①和②,若仅考虑坡度,则相对较容易的登山路线是 。(3)如果图中甲、乙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处,该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4)A、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C位于D的 方向。山顶(山峰)陡崖②甲自西北向东南570西北20.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处地形类型为 ,E处的地形类型为 。(2)图中的①②两河,不存在的是 河。(3)图中DE段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通常用 色表示平原, 色表示海洋。高原陡崖②绿自西向东蓝初中地理 · 新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Copyright 地理优课PPT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导学案【课标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学习目标】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并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学习重难点】1.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2.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自学导航】1.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高度表。地形类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海拔(米) 地面状况山地 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大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 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高原 500米以上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外围较陡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盆地 无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探究任务】任务一:比较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的异同点。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平原 地表起伏小 平均海拔较低(200米以下)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山地 地表起伏大 海拔500米以上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任务二:地形类型的判读读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任务三:绘制地形剖面图【归纳小结】【课堂检测】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类型主要是( )A.丘陵 B.山谷 C.山地 D.山脊2.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3.关于该区域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海拔高度大于400米 B.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C.丙的坡度比丁的坡度陡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答案】1.A 2.C 3.A【解析】1.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海拔多在200至500米之间,起伏相对较小,为丘陵,A正确;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C错误;山谷与山脊为地形部位不属于地形类型,CD错误。故选A。2.因为丙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是山谷,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C正确;甲乙丁均不属于山谷,ABD错误。故选C。3.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乙的海拔高度在400-450米之间, A正确;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B错误;丁处比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更陡,C错误;地势西北低,东南高,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4.下列地图中,能表现地表的高低起伏的是( )①地形剖面图②经纬网地图③等高线地形图④分层设色地形图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4.A【详解】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的起伏情况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①正确;经纬网地图表现的是位置状况,不能表示地表起伏,②错误;等高线地形图运用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表示地势的起伏,③正确;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地表的起伏,④正确,该题选A。5.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平原 B.丘陵 C.盆地 D.高原【答案】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地势起伏较小,海拔在200-500米;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200米以下;盆地地形主要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由图中等高线,该地区大部分在1000米左右,等高线稀疏,地面较为平坦,为高原,该地所处地形区是东非高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左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而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B是____。(2)A地位于王庄的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千米。(3)图10是沿图9中____,(aa′或bb’)刑面线绘制而成的。(4)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答案】山顶 山谷 西北 8 bb′ B【解析】(1)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4厘米x200000=8千米。(3)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图2是沿图1中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4)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 第四节新课标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学习目标 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并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学习 重难点 1.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2.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具备了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及展示。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对居住地区的地形类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居住区域以外的地形类型则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首先让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类型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落实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某区域等高线图,布置任务: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到山峰、山脊、山谷等不同山体部位。 学生上台标记并说出不同山体部位。 教师展示该地地形素描图,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不同的山体部位,在地形类型上属于山地。除了山地,还有哪些地形类型?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任务一 地形类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6,找出高原和平原、山地和丘陵在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等方面的异同点。 展示交流 学生对比高原和平原的异同点:平原和高原地面起伏小,平原海拔较低,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 教师介绍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学生对比山地和丘陵的异同点:山地和丘陵地表起伏大,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 教师介绍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教师出示盆地景观图,师生共同总结盆地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教师介绍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某区域等高线图,布置任务:读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学生读图判断地形类型。 过渡:借助什么工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 借助大量图文资料,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学习任务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师动画展示并介绍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分层设色地形图看起来直观,具体应该怎么看呢? 教师介绍: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高度表。海拔低于 200 米一般用绿色。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慢慢变黄,甚至是棕色。到了 5000 米以上,则用紫色和白色加上蓝点表示雪被。海洋可以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来表示。这样,就绘制成一幅新的地图啦。在这幅地图上,就更容易看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字母对应的地形类型。 师生共同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 过渡:借助什么工具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地表的高低起伏? 利用同一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过渡到分层设色地形图,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任务三 地形剖面图 教师展示中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介绍: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优点: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师结合视频介绍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画出剖面线; 找到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标出交点的海拔; 将交点转绘到水平线上; 显示各点的垂直距离; 连线。 学生完成学案和课本P2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较为容易的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堂小结 进行课堂归纳,课堂练习教学反思(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版新人教】2.2 地形图的判读.pptx 【同步练习】2.2 地形图的判读.docx 【同步练习】2.2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docx 【同步练习】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docx 【导学案】2.2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docx 【导学案】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docx 【教学设计】2.2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docx 【教学设计】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docx 等高线.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