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天气系统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锋与天气【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掌握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区域认知:通过局部地区形成的特殊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成、发育、运行过程。3.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地理实践力: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并能绘制简易天气系统图。【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2.理解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4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新课导入】2021年1月5日,小寒节气。随着新一股冷空气抵达我国,中央气象台于1月5日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5日20时至8日20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大范围降温天气,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创入冬以来新低。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在哪里?【自主学习】特殊的冷锋天气1.寒潮(1)概念: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短时间内,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过程。(2)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①西路:从北极地区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南下,影响我国长江以南及华南地区。②中路:从贝加尔湖和蒙古一带,进入我国的内蒙古,然后经黄河河套一带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经过蒙古北部,然后移到我国东北、华北,同时循黄河下游扩散南下。这条路径寒潮出现次数相对少,且影响较小。(3)寒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危害 预防措施寒潮带来的雨雪、大风和冰冻天气影响交通出行;影响人们户外作业 人工除雪融雪 加强监测与预警,及时发布寒潮信息剧烈降温,会引起感冒等疾病流行 加强保暖剧烈降温,会使农耕区作物遭受冻害 覆盖、田间灌水等保温措施积雪掩埋草场、低温,导致牲畜死亡 改放牧为圈养,加强棚圈建设;建设草料储备库大风会摧毁建筑物和海洋上航行的船只 加固;避开风浪较大海区2.沙尘暴(1)概念: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概率小但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2)形成原因: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时,由于锋面前方的暖空气比较干燥,因此无法形成降水。若地表有大量松散沙尘,强风会吹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天气。在我国,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以春季发生频率较高。【思考交流】探究一 特殊的冷锋天气2021年1月5日,小寒节气。随着新一股冷空气抵达我国,中央气象台于1月5日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月5日20时至8日20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大范围降温天气,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创入冬以来新低。1.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在哪里?(区域认知)提示:寒潮实质就是一种强冷的冬季风,其来自于西伯利亚—蒙古高压。2.说出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提示:雨雪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天气现象复杂。3.说明寒潮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综合思维)提示: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影响人们的出行;降温幅度大,影响户外作业;感冒等疾病流行;影响南方早春作物的生长发育等。寒潮往往伴随大风天气,大风会摧毁不牢固的建筑等。【针对性训练】读某地某年12月5日~8日天气资料统计表,完成1~3题。1.12月5日~8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2.12月5日~8日,该地的气压变化情况是( )3.与5日相比,8日的日平均气温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向风力12月5日 多云 0℃~9 ℃ 东南风2~3级12月6日 暴雪 -2 ℃~2 ℃ 西北风3~4级12月7日 中雪—大雪 -6 ℃~-1 ℃ 西北风4~5级12月8日 晴 -6 ℃~5 ℃ 西北风1~2级A.云层厚薄的变化 B.风力大小的变化C.太阳辐射强弱的变化 D.控制该地的气团不同【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