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天气系统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天气系统【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掌握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区域认知:通过局部地区形成的特殊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成、发育、运行过程。3.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地理实践力: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并能绘制简易天气系统图。【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2.理解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自主学习】一、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和高气压是对气压分布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状况的描述。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3.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比四周气压低的叫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比四周气压高的叫高压中心。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气流状况 水平 方向 北半球: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由四周向中心顺时针辐合 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例 夏秋季节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压控制) 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控制)图解 气旋和反气旋的运动状况 【思考交流】探究一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1.在冬季,为什么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吹西北季风,而江南地区吹东北季风。(区域认知)提示: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以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主要位于高压中心的东部及东南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吹西北季风;而我国江南地区主要位于高压中心的南部,在三力作用下吹东北季风。2.7-8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试简要解释这些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提示:7-8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做下沉运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伏旱。每年秋季,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受高压(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出现“秋高气爽”的现象。【针对性训练】下图为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3题。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2.形成我国北方地区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3.下列四幅图,与图丙特征相对应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