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天气系统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掌握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区域认知:通过局部地区形成的特殊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成、发育、运行过程。3.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地理实践力: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并能绘制简易天气系统图。【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2.理解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自主学习】一、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1.气旋、反气旋的判断(1)根据气压数值大小判断等压线呈闭合状态,越向内数值越大,则为反气旋;越向内数值越小,则为气旋。(2)根据风向判读①气旋与反气旋: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气旋;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反气旋。②南北半球: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向右偏转——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南半球。例:如下图,P1、P3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故P1、P3为反气旋中心;P2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则P2为气旋。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向右发生偏转,因此该图示为北半球。(3)根据气压的变化判读气旋经过时,气压会下降。其过境后,气压会恢复至气旋过境之前的状况。反气旋反之。【方法技巧】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右手代表北半球,左手代表南半球。并拢弯曲的四指表示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大拇指朝向表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思考交流】探究一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下图为11月某日亚洲东部天气形势图。1.说明我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天气特点。并预测北京未来天气变化。(地理实践力)提示:此时我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此时为11月,气温较低,寒冷。等压线较密集,多大风。北京位于冷锋锋前,未来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2.在图示中用字母“L”“H”标注气旋与反气旋中心,并画出甲、乙两地风向。(综合思维)【针对性训练】下图是某地区水平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若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的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4.当该天气系统出现在南亚地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沙地区盛行东南风 B.北京寒冷干燥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D.地球运动到近日点附近【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