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天气系统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课标解读】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掌握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区域认知:通过局部地区形成的特殊天气现象,分析天气系统的生成、发育、运行过程。3.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地理实践力: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并能绘制简易天气系统图。【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示意图,理解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2.理解气压系统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新课导入】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自主学习】一、台风1.台风:指发生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温度在26.5 ℃及以上的广阔海洋上的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发生于印度洋、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2.台风结构及天气(1)风眼区:风力小,甚至出现晴朗天气。(2)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3)外围大风区:大风。3.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1)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对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2)西北移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向西北方向移动,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上半月。(3)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台风的形成过程(1)在热带或副热带表层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空气强烈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过来。(2)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水平旋转并辐合上升。(3)上升的气流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又为低层空气继续抬升提供动力,造成洋面气压更低,空气旋转加剧,形成台风。(4)台风登陆后,因失去了海洋水汽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加上陆地摩擦力大,台风逐渐减弱,最终消亡。【思考交流】探究一 台风据国家海洋预报中心2021年7月21日消息,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 21日上午已加强为强台风级,下午14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偏东方向约56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央气象台预计,“烟花”将以每小时10千米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23日傍晚前后移入东海东南部海面,然后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并将于25日白天在浙闽一带沿海登陆。1.影响我国的台风一般发生于什么季节?我国哪些省区受到台风灾害影响大?(区域认知)提示:此时我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此时为11月,气温较低,寒冷。等压线较密集,多大风。北京位于冷锋锋前,未来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2.台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说明台风灾害的具体表现。(综合思维)提示:台风风力强,能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台风能带来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诱发洪涝灾害;台风引发风暴潮,对沿海建筑设施等造成毁灭性破坏。3.台风有过也有功,说明其功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区域认知)提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常有伏旱天气,降水少。台风带来的雨水能缓解旱情的威胁;夏秋季节,我国南方地区多高温天气,台风能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针对性训练】下图为北太平洋2020年10月某日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示意图的是( )2.甲处的风向为( )A.西北 B.东北C.东南 D.西南【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