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2.通过对几个典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归纳概括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范围①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____________。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及比较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实例生物成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____ 物质:无机物→有机物;能量:太阳能等→化学能 ____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 最活跃的成分 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主要是动物,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 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基础 ____________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3)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任务一: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阅读教材P49的“思考·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内容对这两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做一个简单分类。项目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荒漠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2.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存在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如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1.辨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3)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腐生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4)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5)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属于生产者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费者C.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属于分解者D.空气和热能等也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实例(2)特点:_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而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2.食物网(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2)形成的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_____植食性动物的食物。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___植物,也可能被______肉食性动物所食。(3)特征: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________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渠道。(3)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________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______。判断正误(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3)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任务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中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鹰占据哪几个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食物网中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食物链中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说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点(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3)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种间竞争关系。3.(2024·福州高二期末)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C.题中所述食物关系中,瓢虫占据第二、三营养级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4.下列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中的所有成分构成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答案精析一、梳理教材新知1.(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2)①有大有小 ②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水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2.(1)基石 自养生物 加快 无机物 细菌和真菌 生物群落判断正误(1)× (2)√ (3)√ (4)√提示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探究核心知识1.柠条、地锦、胡枝子、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 蝗虫、蝼蛄、叶蛾、土蜂 姬蜂、步甲、园蛛、蜈蚣 真菌、细菌、放线菌 栅藻、团藻、水草 草履虫、水蚤、田螺、草鱼 青鱼、乌鳢 细菌、真菌2.除生物之外还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还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细菌、真菌等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得物质和能量。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4.如图所示落实思维方法1.C [细菌和真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2.A [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可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细菌中有很多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D错误。]二、梳理教材新知1.(1)生产者 一 初级 二 次级 三级 (2)生产者2.(1)彼此相互交错 (2)①多种 ②多种 多种 (3)食物链3.(1)营养结构 (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3)相对稳定 食物网 越强判断正误(1)√ (2)× (3)√ (4)×提示 (2)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种间竞争。(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螳螂是第三营养级。探究核心知识1.鹰占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营养级。2.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3.该食物链中没有体现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因为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落实思维方法3.C [根据题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虫→寄生蜂→瓢虫”“植物→蚜虫→瓢虫”两条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营养级,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C错误。]4.A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网)的构成,C错误;该图有阳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们与图示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共65张PPT)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2.通过对几个典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归纳概括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容索引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组成成分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课时对点练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组成成分一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生态系统的范围①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_________。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 教材新知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有大有小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3)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陆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及比较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实例生物成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_____ 物质:无机物→有机物; 能量:太阳能等→化学能 ________,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 最活跃的成分 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主要是动物,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分解者 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______ 主要是___________基石自养生物加快无机物细菌和真菌组成成分 地位 作用 实例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基础 _________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提示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3)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任务一: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阅读教材P49的“思考·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格内容对这两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做一个简单分类。探究 核心知识项目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荒漠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柠条、地锦、胡枝子、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蝗虫、蝼蛄、叶蛾、土蜂姬蜂、步甲、园蛛、蜈蚣真菌、细菌、放线菌项目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池塘生态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栅藻、团藻、水草草履虫、水蚤、田螺、草鱼青鱼、乌鳢细菌、真菌2.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存在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提示 除生物之外还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还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提示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细菌、真菌等通过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得物质和能量。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4.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如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提示 如图所示核心归纳1.辨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是原核生物),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3)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腐生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4)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5)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核心归纳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属于生产者B.有的植物和微生物也可能是消费者C.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全部属于分解者D.空气和热能等也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落实 思维方法细菌和真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2.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a中全是异养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由题图中箭头的方向分析可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A正确;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细菌中有很多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分解者除了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秃鹫等,C错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D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二1.食物链(1)实例梳理 教材新知生产者一初级二次级三级(2)特点:______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而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生产者2.食物网(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______________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2)形成的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_____植食性动物的食物。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_____植物,也可能被_____肉食性动物所食。(3)特征: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_______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彼此相互交错多种多种多种食物链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渠道。(3)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_______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_____。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对稳定食物网越强(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 )(2)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提示 食物网中的生物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种间竞争。(3)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提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螳螂是第三营养级。√×√×任务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中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鹰占据哪几个营养级?探究 核心知识提示 鹰占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营养级。2.该食物网中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什么?提示 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3.食物链中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什么组成成分?提示 该食物链中没有体现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为什么说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提示 因为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明确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点核心归纳(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食物链(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3)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明确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六个易误点核心归纳(5)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6)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青蛙和蜘蛛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种间竞争关系。3.(2024·福州高二期末)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C.题中所述食物关系中,瓢虫占据第二、三营养级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落实 思维方法根据题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虫→寄生蜂→瓢虫”“植物→蚜虫→瓢虫”两条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营养级,瓢虫占据第三、四营养级,C错误。4.下列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中的所有成分构成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食物网中,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网)的构成,C错误;该图有阳光和二氧化碳等非生物成分,它们与图示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三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C.消费者 D.分解者√1234567891011121314诗句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水暖)、生产者(如芦芽)、消费者(如河豚)都有提到,只有分解者未涉及。2.(2024·马鞍山高二期末)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相同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1234567891011121314生产者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可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等,A错误;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组成成分,如捕蝇草可以捕食昆虫,此时为消费者,另外自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此时为生产者,B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消费者获取营养的方式是捕食,而分解者获取营养的方式是腐生,C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2024·南宁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蚯蚓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1234567891011121314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4.(2023·秦皇岛高二质检)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1234567891011121314生产者能将无机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转化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自然界中。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产者,包括所有的植物和部分细菌B.所有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丙C.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没有丙也可以行使其功能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1234567891011121314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并非所有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属于消费者,如菟丝子,A错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供生物利用,所以生产者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123456789101112131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组成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B.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鼬C.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D.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1234567891011121314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A正确;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鼬和鹰,B错误;鹰捕食鼬,鹰和鼬都捕食鼠、兔,故鹰和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鹰的食物种类有多种,故大量捕杀鼬不会导致鹰的数量明显下降,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8.(2023·衡水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1234567891011121314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都捕食植食性昆虫和食虫昆虫,是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体现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三级消费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1234567891011121314a曲线代表的生物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曲线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b、c都属于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可能是异养型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c可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C正确;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如硝化细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2023·苏州高二期中)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A.鱼甲在这四种生物中营养级最高B.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1234567891011121314√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因为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鱼甲不被其他生物捕食,A正确;小球藻属于低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正确;根据消化道内食物组成分析,鱼甲可以捕食鱼乙,同时两者都以河虾为食,所以鱼甲与鱼乙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C正确;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24·重庆高二质检)两种生物之间不相互作用,而通过共同的捕食者介导的竞争被称为似然竞争,其原理是一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从而加重了对另一物种的捕食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似然竞争的两种生物处于同一营养级B.当发生似然竞争的两种生物都遭遇食物短缺时,二者的似然竞争将加强C.瓢虫同时以向日葵花粉和蚜虫为食,在大豆田中种植向日葵可以缓解蚜虫灾害D.取食同种食物的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可以用似然竞争解释√1234567891011121314发生似然竞争的两个物种有共同的天敌,但二者的食物并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处于同一营养级,A错误;当发生似然竞争的两个物种都受到食物限制而种群数量下降时,其天敌数量减少,似然竞争减弱,B错误;种植向日葵将导致瓢虫的数量增加,进而蚜虫被大量捕食,数量下降,C正确;取食同种食物的两种生物间的竞争是对资源的竞争,不属于似然竞争,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24·广州高二期末)一个池塘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轮虫和水蚤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和捕食的种间关系B.“轮虫→水蚤→划蝽→鲶鱼”构成一条食物链C.鲶鱼在该生态系统只占据第二、四、五营养级D.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只缺少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234567891011121314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轮虫→水蚤→划蝽→鲶鱼”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鲶鱼在该生态系统占据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轮虫→水蚤→划蝽→鲶鱼”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鲶鱼在该生态系统占据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图中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3.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年均)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年均) 水库淤泥中真菌、细菌数量1.93/[mg (干重)/L] 1.02/[mg(干重)/L] 1013~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2)浮游藻类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的主要生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1234567891011121314自养型浮游藻类淤泥中的真菌、细菌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进水口14.(2024·昆明高二月考)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图中食物链共有_____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3)图中鹰和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若因某种原因兔大量迁出,则鼠在短时期内的数量变化为_____。12345678910111213145鹰、狐、蛇两捕食、种间竞争减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含答案).docx 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