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件 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件 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2.通过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3.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的意识。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____________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________,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a.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b.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包括____________的价值和____________的价值。实用意义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____________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判断正误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2)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任务一: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请结合教材P90~91“思考·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地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有哪些利用价值?为什么说任何一个灭绝的物种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因,是令我们永远遗憾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材中的三个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2023·河北,17改编)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改造后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B.营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D.人为改造森林应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
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____________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__________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________、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___________以及国家公园等。
②意义:对生物多样性________的保护。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____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意义:为____________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其他措施
①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_____进行保护等。
②利用人工授精、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③处理好__________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保护。
判断正误
(1)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人工栽培或养殖(  )
(3)为美化城市环境,可大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
任务二: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外来物种入侵
1.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主观上要对野生物种赶尽杀绝。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这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被称为侵入种。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引发生态危机,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人喜欢从市场上买来动物,放归自然环境。放生的动物中,有些不是本地物种。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
2.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点提醒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这样的物种叫外来物种。但是,并非所有外来的物种都能造成生物入侵,只有在新环境中大规模繁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物种才能称为入侵物种。
3.(2024·湖北,2)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外来物种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外来物种入侵能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1.(1)基因 (2)①遗传信息 ②独特性 ③a.生境 生物群落 b.组成 结构 功能
2.(1)实用意义 非实用意义 (2)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明显大于 (3)尚不太清楚
3.稳定性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探究核心知识
(1)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将直接影响沿海陆地的生态环境,这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红树林的消失,会使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红树林的消失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更多的生物。
(2)首先,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源,可用于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其次,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种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相应的栽培品种并使之表达,从而获得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库,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留存下来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消失,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
(3)这三个例子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水稻、玉米、小麦等可供食用,家蝇可以为植物传粉、作为动物饲料,并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等)、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潜在价值(红树林、野生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太清楚的重要功能)。
落实思维方法
1.C [改造后的森林增强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正确;与纯林相比,复层混交林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纯林植被单一,改造为混交林后,增加了植被类型,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错误;人为改造森林应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D正确。]
2.B [文艺创作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野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二、梳理教材新知
1.(1)生存环境 栖息地 (2)过度采伐
2.(1)①自然保护区 ②最有效 (2)①异地 ②动植物繁育中心 ③行将灭绝 (3)①基因 ②组织培养 ③人与自然
3.禁止开发和利用 合理利用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1)栖息地碎片化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造成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和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3)随意从国外大量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对当地的其他物种产生威胁。
探究核心知识
1.要特别警惕人类无意中铸大错。在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前,要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2.互花米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与本地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由于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短时间内种群呈“J”形增长。
3.(1)放生的动物如果不是本地物种,可能会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2)放生的动物不适合当地环境或者放生的方式不当,都会导致放生的动物死亡。(3)将购买的动物放生,可能助长对该动物的猎捕。
落实思维方法
3.B [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物种入侵,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规范人类活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C正确;生态廊道指适应生物迁移或栖息的通道,可将保护区之间或与之隔离的其他生境相连,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正确。]
4.B [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水葫芦等),则首先会使当地的物种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B错误。](共62张PPT)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2.通过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的意识。
内容索引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课时对点练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 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 ,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梳理 教材新知
基因
遗传信息
独特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a.地球上的 、 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b.生态系统的 、 、 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生境
生物群落
组成
结构
功能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包括 的价值和 的价值。实用意义的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此外,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它的直接价值。
实用意义
非实用意义
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明显大于
(3)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 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 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尚不太清楚
稳定性
(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
(2)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提示 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任务一: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请结合教材P90~91“思考·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的消失对沿海陆地有哪些影响?又将影响哪些生物的生存?
探究 核心知识
提示 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将直接影响沿海陆地的生态环境,这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红树林的消失,会使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红树林的消失还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更多的生物。
(2)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有哪些利用价值?为什么说任何一个灭绝的物种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因,是令我们永远遗憾的呢?
提示 首先,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库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源,可用于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其次,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种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相应的栽培品种并使之表达,从而获得具有这些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库,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留存下来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消失,是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
(3)教材中的三个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哪些价值?
提示 这三个例子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水稻、玉米、小麦等可供食用,家蝇可以为植物传粉、作为动物饲料,并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等)、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潜在价值(红树林、野生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太清楚的重要功能)。
核心归纳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核心归纳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遗传(基因)多样性(根本原因)
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
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
―→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1.(2023·河北,17改编)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改造后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B.营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
D.人为改造森林应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

落实 思维方法
改造后的森林增强了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A正确;
与纯林相比,复层混交林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正确;
纯林植被单一,改造为混交林后,增加了植被类型,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错误;
人为改造森林应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D正确。
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了人们的文学艺术创作
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D.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文艺创作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
野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符合题意;
生物多样性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不可缺少的基因库,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
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 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 ________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 、滥捕乱猎。
(3)环境污染。
(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梳理 教材新知
生存环境
栖息地
过度采伐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国家公园等。
②意义:对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 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 等。
③意义:为 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自然保护区
最有效
异地
动植物繁育中心
行将灭绝
(3)其他措施
①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 进行保护等。
②利用人工授精、 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③处理好 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降低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速度。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基因
组织培养
人与自然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
。 就是最好的保护。
禁止开发和利用
合理利用
(1)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进行人工栽培或养殖(  )
(3)为美化城市环境,可大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
×
×
提示 栖息地碎片化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造成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和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提示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提示 随意从国外大量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对当地的其他物种产生威胁。
×
任务二: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外来物种入侵
1.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主观上要对野生物种赶尽杀绝。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碎片化。这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 核心知识
提示 要特别警惕人类无意中铸大错。在进行生产建设活动前,要预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统筹考虑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作出最合理的决策。
2.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被称为侵入种。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引发生态危机,请分析原因。
提示 互花米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与本地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由于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短时间内种群呈“J”形增长。
3.有些人喜欢从市场上买来动物,放归自然环境。放生的动物中,有些不是本地物种。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做法?
提示 (1)放生的动物如果不是本地物种,可能会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放生的动物不适合当地环境或者放生的方式不当,都会导致放生的动物死亡。
(3)将购买的动物放生,可能助长对该动物的猎捕。
核心归纳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
核心归纳
2.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3点提醒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这样的物种叫外来物种。但是,并非所有外来的物种都能造成生物入侵,只有在新环境中大规模繁衍、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的物种才能称为入侵物种。
3.(2024·湖北,2)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
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
措施

落实 思维方法
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物种入侵,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错误;
规范人类活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C正确;
生态廊道指适应生物迁移或栖息的通道,可将保护区之间或与之隔离的其他生境相连,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D正确。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外来物种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
增强
C.外来物种入侵能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
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水葫芦等),则首先会使当地的物种减少,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B错误。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公园里的月季花有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这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即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重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增加,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2·广东,1)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A不符合题意;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
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C符合题意;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叙述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
B.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
C.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成功研制出一种电子蛙眼
D.我国以海洋生物制成的单方药物有22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科研价值、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研制电子蛙眼、以海洋生物制成单方药物,这些都属于直接价值,A符合题意。
题组二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种形成
B.过度砍伐、滥捕乱猎使珍贵动植物的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
威胁
C.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D.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物种形成,A错误。
6.(2024·泉州高二期末)白头叶猴是世界珍稀保护动物,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存于广西。保护白头叶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易地保护
C.建立白头叶猴精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保护
D.通过立法减少盗猎行为来进行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A符合题意。
7.(2024·南平高二期末)秦岭生活着大熊猫等珍稀生物。大熊猫的栖息地受道路、农田及村民砍柴等干扰出现破碎化,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局域种群。因此有关部门决定统筹规划、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B.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基因交流
C.连接大熊猫分布区,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建设秦岭国家公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导致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不利于种群基因交流,B错误。
8.(2022·湖北)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
保护和保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
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
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
的粮食危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对珍稀物种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
保护
C.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某种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价值
D.某市湿地生态公园引来了多种鸟类栖居繁衍,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可短时间内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
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对珍稀物种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属于易地保护,B错误;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某种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
某市湿地生态公园引来了多种鸟类栖居繁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复杂,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如图是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偷猎和丧失栖息地
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
栖息地
C.外来物种入侵对鸟类生存的威胁比哺乳动物更大
D.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外来物种入侵
对哺乳动物生存的威胁比鸟类更大,
C错误;
提高植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有利
于提高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而
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缓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威胁压力,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12.(2023·安阳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栖息地的碎片化有利于维持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B.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构成了物种多样性
C.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栖息地碎片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降低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
每个物种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不同的物种构成了物种多样性,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2023·西宁高二期末)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在蓄洪防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同时,该湿地环境宜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这又体现了_____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间接
直接
(2)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长时间保持生态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多,营养结构复杂,从而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这样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__________的特征。
(3)黄河三角洲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南来北往的鸟类种类达371种,数量超过600万只,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其原因是该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自我调节
收支平衡
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4.(2023·湖北,19)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草→牦牛→雪豹(或草→岩羊→雪豹)
“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据此可以写出食物链:草→牦牛→雪豹、草→岩羊→雪豹。
(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____的风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数量减少,面临灭绝的风险。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雪豹繁育中心
生物多样性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雪豹的栖息环境,建立雪豹繁育中心等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